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篮球课教学中区域联防意识的培养研究

林粤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篮球运动学院,北京市,100089

摘要: 区域防守策略是现代篮球运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本的集体防守策略,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高中篮球课教学的要求,运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篮球教学中区域防守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篮球教学中培养区域防守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篮球区域防守战术意识教学的教学建议和新思想。
关键词: 区域联防;篮球教学;新课程
DOI:10.12721/ccn.2023.1572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使我们对体育课程的新概念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高中生篮球教学和比赛的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在防守时,不知道如何选择防守位置,而且很少有像“三明治”这样的协同防守的意识,因此,在高中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起联防战术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篮球的区域防守策略在比赛中发挥了作用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联防意识培养的研究较少。

1区域联防战术的起源与发展

1.1区域联防战术的起源

集体防御策略区域联防战术第一次在比赛中出现是在1914—1915赛季,由宾夕法尼亚州的布里大学篮球队首次使用,当时出现的联防战术还较为原始[2]

到后来,篮球运动的比赛格局趋向于全部进攻、全部防守、攻守分离,区域联防战术也逐渐明确下来,在比赛中较常采用几种固定的防守形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了一批新的优秀球员,他们具有非常优秀的身体素质,尤其擅长弹跳,在他们的带领下,区域联防战术也随着篮球理念的更新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2区域联防战术的发展现状

到了21世纪,篮球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现代的联合防守战术的特点是根据球的转移和场上球员的穿插,要以防人为主,不断地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对于有球侧,要坚持以多防少,适时夹击的原则。对于无球侧,要以少盯多,控制传球路径和进攻人员的移动。在防守区域内,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限制进攻球员的活动,做到以防守球员为主,人球兼顾。

2区域联防战术的优点

2.1整体层面上区域联防战术的优点

3.1.1减少中锋传球

在防守上,虽然区域联防的阵型会随着球的转移而变化,但基本的防守任务不会改变。进攻时,中锋要注意通过夹击进攻加强防守,围绕前场进行防守,无论对方中锋在外线还是内线,都要严格防守,并采取人盯人防守的形式,封锁传球路线。进攻中锋很难在禁区附近接到外线球员的传球[3]

3.1.2增加对手突破失误

在防守上,当对手进攻球员突破时,使用区域联防战术,设置陷阱,诱使持球人突破进入三分线内,再迅速采取夹击措施并且封堵传球线路,迫使持球人强行出球以此形成失误。也可以从前锋周围的突破处抢断球,或者造成对手违例。

3.1.3形成快速反击

这是在最近几年才盛行的打法,弧顶球员在防守时不回缩,而是通过两侧的外线防守球员夹击持球人,封堵传球路线,防守方的中锋球员始终卡位抢篮板球。当进攻转换时,弧顶球员迅速快下,中锋球员传球形成快攻。

2.2各种区域联防形式的优点

“2-1-2”是安排2名小个子球员在弧顶两侧的45°位置,1名中锋在罚球线位置,2名锋线球员分别在2个底角附近。在阵型布局上,类似于麻将中的五筒图案。优点是在罚球线附近的中锋球员可以灵活移动,迅速补防其余的4名球员,以此可以调动场上的防守人快速地改变防守形式。

“1-3-1”是1名球员在弧顶,3名球员在罚球线分附近一字排开,最后1名球员在篮下左侧或者右侧,可以有效地防止限制区球员的进攻。优点是可以有效遏制两翼附近的球员和肘区球员的进攻。

“2-3”是“3-2”联防战术的变形,把3名防守球员放到弧顶以及两翼的45°位置,2名球员在篮下和底角的强侧。优点是弥补了“3-2”联防的缺点,大大加强了内线球员的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进攻方内线球员的进攻,并限制进攻方球员的突破。

3区域联防意识培养

3.1区域联防意识培养的内容

3.1.1学习区域联防的基本理论知识

加强学生区域联防理论知识的培养,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要向学生讲解区域联防战术的产生原因、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等。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区域联防战术的各种变体形式,以及各个变体形式的作用和优缺点。

3.1.2培养视野和空间感知能力

篮球讲究的是充分利用场地空间,通过人员的移动创造机会,获得得分,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尤为重要,球员要对周围的环境空间极为敏感,对物体的远近、高低,物体之间的距离要能准确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广阔的视野。这样就能在篮球比赛中清晰地观察到场上每一名球员,就可以很好地躲过进攻方的挡拆掩护、策应等,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达到成功防守的目的。

3.1.3加强区域联防技术与战术的结合度

区域联防技术是指在使用区域联防战术的过程中所要运用的基本脚步技术和防守姿势。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防守形式,包括追防、包夹、大延误、小延误等。

3.2区域联防战术意识培养的方法

3.2.1表象训练法表象

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5]。首先,要通过练习获得更清晰的视觉表象,可以在练习后使学生表象一个篮球,在自己的头脑中慢慢清楚地看到篮球的纹路以及光泽,清楚地表象出篮球的每一块皮质的形状。其次,要锻炼听觉和动觉表象,即通过视觉感受联防中球员移动的位置,通过听觉接受交流的信息来辅助把握包夹防守以及移动的时机,通过本体感觉来感受防守动作的姿势等[7]

3.2.2领会教学法

领会教学法是一种完整教学法的变形和提高,是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改造球类教学的教学方法[10]。它是试图从技能整体开始学习的新教程,改变以往只追求技能,甚至是次要枝节的技能,而忽视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和对运动特点把握的缺陷,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11]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课中培养区域联防意识的教学建议

4.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两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4.2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在课堂的教学上,如多媒体教学设备、AR技术等,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区域联防的战术特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5结语

该文通过对篮球联防战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篮球联防战术中各种战术形式的优缺点进行研究,认为可从学习区域联防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视野和空间感知能力,培养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志强.区域联防[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守恒,朱浩,齐宁.篮球进攻技战术概念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5-9,24.

[3]郭永波.当前世界男篮强队阵地进攻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829-831.

[4]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葛国政,史曙生.表象与偏见:体育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缺失的归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6):106-108.

[5]王磊.表象训练在10-14岁学生自由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6]李捷,余好,王水泉.领会教学法内涵及特征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7,38(4):42-48.

作者简介:

林粤(2000-),男,汉,广东揭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篮球运动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