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韩孝友

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黄岩汇煤矿,山西省晋中市,045300

摘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伴随煤矿全生命周期且纷繁复杂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本摘要主要汇总并论述了煤矿开采中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成效和防治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2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煤矿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及防治水技术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仅会影响矿井的建设和生产,还会给矿井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防治水技术,对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水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1 煤矿水文地质概念

煤矿水文地质,是指研究煤矿床在形成、分布、开采过程中与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等内容,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煤矿水文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2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煤矿床周围的地层中,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有重要影响。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对煤矿生产构成威胁,而隔水层则能有效阻止地下水进入煤矿。地下水动力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是指地下水在地下岩层中的流动状态,包括地下水压力、流向、流量等。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煤矿防治水的难度。地下水化学成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地下水化学成分,对煤矿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煤矿,其地下水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煤矿床的水文地质结构:煤矿床的水文地质结构包括煤矿床的层理结构、裂隙发育程度、岩性组合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

1.3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根据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可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为以下几类:干旱型水文地质条件:此类条件下,煤矿床周围地下水含量较低,对煤矿生产影响较小。湿润型水文地质条件:此类条件下,煤矿床周围地下水含量较高,对煤矿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充水型水文地质条件:此类条件下,煤矿床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大量涌入矿井,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困难。季节性变化水文地质条件:此类条件下,煤矿床周围地下水的含量和流动受季节影响较大,给煤矿生产带来不确定性。复杂性水文地质条件:此类条件下,煤矿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含水层、隔水层分布不稳定,给煤矿防治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二、煤矿开采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2.1 煤矿开采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煤矿开采活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质环境。煤矿开采会破坏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煤矿的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等因素都会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煤层的揭露、采动和垮落,会破坏原有的地下水系统,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文地质条件。

2.2 煤矿开采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涌水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常常会导致大量地下水涌入矿井,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涌水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矿井被水淹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质变化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开采活动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流动速度,使得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地面塌陷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的采动和垮落会导致地面发生塌陷,破坏地形地貌,影响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

2.3 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对开采的影响

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涌水问题会导致矿井内的作业环境恶化,增加矿工的劳动强度,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影响矿井的经济效益:涌水问题会导致矿井的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影响矿井的经济效益。影响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问题会导致煤矿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影响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三、防治水技术研究

3.1 防治水技术概述

防治水技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防治水技术包括了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预测、探查、监控以及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3.2 防治水技术方法

预测和探查技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物探等手段对煤矿含水层、断层、陷落柱等构造进行探查,了解水文地质条件,为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监控技术:通过安装水文动态监测监控系统、微动系统等先进装备,实时监控煤矿内部的水位、水文、水量、ph值等相关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疏干排水技术:利用排水设备将煤矿内部的水排出,降低水位,减小水害发生的可能性。堵水技术:使用化学注浆、水泥注浆等方法封堵水源,减少流量、改变水流方向对煤矿正产生产的影响。

3.3 防治水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估

技术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煤矿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运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技术进行防治水工作。效果评估: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水害事故的发生频率、损失程度、防治水技术的实施效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防治水技术的实际效果。持续优化: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对防治水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不断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煤矿防治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传统的防治水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以应对这些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可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1)在水文地质勘探方面,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水文地质勘探和评价,深入了解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例如TBM井巷施工过程中由于TBM设备将工作面前方全覆盖,传统物探设备无法有效探测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质条件,增加了工作面水文地质灾害的风险,为解决此问题可采用目前孔中瞬变电磁及随掘、随采地震监测技术,为防治水技术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保障。

(2)应加强防渗措施。在防渗方面,采用高效的无机防渗剂,或采用地下屏障等技术手段进行防渗处理。此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还应采用有效的止水材料,如水泥浆、混凝土等来加固巷道和井筒。

(3)煤矿防治水需要提高排水能力。在排水方面,除了常规的排水措施外,还应采用较新的降水排放技术、压力式突水控制技术等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能。

(4)煤矿防治水技术还需加强监测和预测、探测工作。煤矿防治水技术难度大,需要及时掌握和分析水位变化、水流量、水质等信息,以及做好水灾预警和响应工作。

结语

本文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其次,介绍了煤矿防治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疏干排水、截流堵水、井下注浆等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