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十分重要,可缩短反应时间,有效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患者残疾率与病死率。在临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检查中,CT检查更为快速方便,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更好地把控,但病灶检出率较MRI低,有一定局限性,对部分患者不适用,可以采用MRI做补充检查,二者各有临床使用优劣,需医师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以更好提升检出率及其安全性。
1颅脑损伤概述
脑部组织属于人体最为复杂及最为脆弱的器官,若脑部组织细胞出现死亡,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颅脑损伤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患者头颅损伤后引起的常见神经外科急症,以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入院后需要尽快接受准确、高效的检查,以便医护人员开展下一步的治疗工作。
颅脑损伤指的是外力作用于头颅与脑部所引起的而一种损伤,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以及火器伤等,颅脑损伤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其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与其他损伤合并存在,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多种症状与表现[1]。
急性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创伤类型,通常为车祸、高空坠落等各种意外事故所致,患者病情严重,可伤及神经系统,若救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其机体功能,造成各种功能障碍,增加残疾和死亡风险。因 此,加强院前急救及相关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可使患 者受伤后尽快获得专业救治,减轻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的损伤。若患者入院前未获得专业院前急救,由家属 或现场人员护送入院,则可能延误救治时间,在转运 过程中也可能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2]。
2磁共振及CT检查概述
2.1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相比于CT技术,该检查技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实现多方位检查成像,且成像序列、参数组合较多,能清晰显示人体解剖结构,便于医师从多角度了解病灶生化、生理甚至病理信息。BIM检查则是通过电磁信号对机体组织信息进行重新构建,此时医护人员结合图像即可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并借助多序列影像中阴影情况判断患者脑组织内有无积血、积液存在,为下一步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2.2CT检查
CT检查的原理是基于组织对X线的透过与吸收情况形成检查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迅速呈现出病理情况,以便医护人员评估疾病进展趋势。虽然CT检查具有密度分辨力高、操作简单与病变显影清晰等特点,但在轻度脑挫伤、轴索损伤与脑干损伤患者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的现象,直接降低诊断精准率。以往临床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以CT检查较多见,其能直接显示颅内受损的出血部位、受损面积及受损范围,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检查属于断面、立体成像技术,可获取不同方向上的断层图像和三维图像,主要是通过不同组织对X线透过和吸收率的不同而成像,便于医师分析判断颅脑损伤病理改变及严重程度情况[3]。
3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在急诊中,重型颅脑损伤这一疾病相对较为常见,具有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以及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在为患者实施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做好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4]。
第一,CT检查能够针对患者损伤范围与病理进行反应,可以给 予病变发展与转归进行动态观察,所以作为临床中诊断 检查的一个首选方法。CT检查可以利用X线对患者的颅脑部位一定厚度层面采取扫描作业,经电信号转换并做计算机处理。对于密度的分辨力极高,相较于传统的X线片检查,可以显示更为清晰的器官及病变情况,且解决了一定平片重叠影像的影响,可以为相邻器官组织的检查提供更好的视野,可以对影像密度进行调节,使图像数据的灰度及密度等参数调整到合适观察的系数。在颅脑扫描实际应用中,也可对扫描进行增强,从而提升其显示率。且具有方便迅速的特点,无需移动患者,即可快速顺利完成检查,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检查,对急症患者的病情演变提供了更多动态观察数据支持,因此CT检查是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
第二,MRI就是磁共振成像,接收人体的电磁信号,以磁共振的物理现象,对人体的图像进行重建,可以从矢状、横断、冠状及多种斜面作出图像层,获取更为理想视角下的断层图像、空间波普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从而避免了CT检查中的伪影情况,图像较CT清晰度更佳[5]。
MRI借助核磁共振原理来准确获取电磁信号,促使人体图像得到有效重建,从而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图像,并且图像清晰度显示十分清楚,针对等密度颅底、后颅窝等病变检测上能够发挥出更高的优势。MRI不需要对造影剂进行注射,也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二次损伤,避免了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情况,且相较于CT检查,避免了电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辐射,也降低了对其身体的不良影响。临床资料表明,MRI对轻度的脑部挫裂损伤、等密度的硬膜外血肿及位于颅脑顶、颅脑底及颅脑后窝的薄层病变检测更具有优势。但对于躁狂多动、植入金属制医疗器械的患者并不适用[6]。
结束语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颅脑损伤的一种,同时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颅脑外伤类型,根据哥斯昏迷计分法的标准进行判定就是受伤后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或者是再次出现昏迷情况的颅脑损伤患者,与一般颅脑损伤相比患者的症状更为严重,不仅仅会出现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与表现,同时也可能表现为点血发作、肢体瘫痪以及感觉、语言障碍等。因此早期进行临床诊断,明确具体损伤部位,以制定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富丽.浅谈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30-32.
[2]曾中云.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MRI图像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26-28,86.
[3]祝斐,金卫星,杨勇,等.CT与MRI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附29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1):678-680.
[4]赵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CT及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325-326.
[5] 林晓波,魏清海 . 急性颅脑损伤 CT 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J]. 实用医技杂志,2019,26(3):292-294.
[6] 金毅,唐维林,李国华,等 . 对比分析核磁共振与 CT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