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是幼儿心理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教师在给予幼儿关心照顾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尊重与平等”,教师在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从视觉感蹲下来与幼儿交流,还要从内心舍弃自己是大人的架子,用真心与幼儿进行交流,虽然幼儿的年龄小,但是他会在内心来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与照顾,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才能建设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在3~6岁的教育阶段为健康的心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身智教育,轻心理发展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主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设计课程并融入幼儿园特色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主题上主要围绕健康、语言、科技、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开展活动。在五大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应用在健康、社会领域中,也可以在其他领域渗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并不多,许多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更倾向于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成长、生命与安全教育等,智力发展包括运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许多幼儿工作者往往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二)幼儿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够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网络传播的进步,许多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想要付诸实践,同时希望能对一些存在成长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的幼儿及家长提供指导。但是目前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不够,对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了解甚少,又因带班任务重,少有培训的机会,在实践中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范例。幼儿教师很难实现自我心理成长,更无法将专业的心理健康课带入课堂,无法用心理理论解释幼儿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更是无法专业地与家长沟通和指导家长,很难做到科学的家园心理共育。
(三)家长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压力逐年增加,面对激烈的竞争,更多家长将目光放到孩子的学业上。幼儿园的知识教育和幼小衔接是家长的关注重点,很少有家长将注意力放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问题上。隔辈带孩子也是阻碍家园共育的重点问题,许多老人认为“幼儿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有什么问题长大了就会好”。只有当幼儿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家长才会引起重视,殊不知行为是幼儿心理问题的晴雨表,行为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就如同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着大量心理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家长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影响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未来希望,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一名教师,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也是幼儿未来成长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幼儿素质的提升首先不离开幼儿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与维护非常重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幼儿心理教育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面结合多年幼儿园的教育经验,谈谈幼儿园、家庭、社会创设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言环境对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关爱、鼓励的话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的做法,对每位幼儿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避免产生危害幼儿心理成长的行为。由于成长环境存在差异性,因此幼儿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幼儿聪明好动,有的幼儿安静平凡,有的幼儿具有优越的家庭环境,有的幼儿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营造适合幼儿发展的语言环境,做好幼儿的模范,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与幼儿的沟通要温文尔雅,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语言环境。
(二)幼儿园活动环境对幼儿心理教育重要性
幼儿的心理是通过幼儿园活动中潜移默化产生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是角色扮演游戏、主题游戏、室内外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艺术游戏等。除了各种游戏本身具有教育作用的同时,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幼儿园各种活动游戏中,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角色扮演游戏、室内外体育游戏等,能够帮助幼儿解决与他人沟通难的心理环境教育。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沟通的重要性,提升幼儿合作沟通的愉悦感,对幼儿的心理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不好,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而且影响深远。因此,如何让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努力外,需要家长的努力配合。现阶段很多家长由于不同的原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非常陌生,而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因此向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就变得非常必要了,由于幼儿与父母沟通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作为父母必须学会心理健康知识,生活中多重视自己的言行,从根本上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初探,笔者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学应用到幼儿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学习心理理论,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为几大主题活动,将主题活动拆分为若干个子主题活动,要做好每一个子主题活动的活动设计,并应用于实践,做好活动总结与反思,逐渐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心理课程体系。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在家园共育中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将心理健康融入与家长的沟通中并给出适当指导,不仅具有说服力,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环境中
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做好教学和家庭指导,还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环境创设,让幼儿时刻生活在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方面,笔者认为要增加心理主题墙,并与主题教学活动结合;心理环境主要指教师和幼儿园的理念,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心态,理解和接纳幼儿,幼儿园的理念要关怀与包容,时刻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中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位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萱.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31-32.
[2]沈夏莹.新课程改革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设情境策略[J].求知导刊,2021(04):12-13.
[3]陈心影.浅谈如何利用心理教育策略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