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音乐,尤其是在“零起点”阶段,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应用奥尔夫游戏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与美妙之处,为学生后续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寓教于乐中拉近师生之的距离,让学生在游戏中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强化教学成效。为此,要从游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 重视即兴演绎
即兴演绎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往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学生的音乐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奥尔夫理念下音乐的表现形式就应该是自然且直接的,特别是对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情感通过音乐表露出来。在课上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音乐与乐器、舞蹈的组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即兴发挥,流露出自然的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高低音、律动等。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士兵、大树、观众,然后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道具,伴随着音乐声进入到游戏中。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音乐的节奏,并根据音乐进行自己的表演,通过反复聆听音乐能够让学生以自然的状态完成表演,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踏步、列队。在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下,能够对学生形成音乐启蒙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完成即兴表演,沉浸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及记性创造能力。
二、 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游戏
奥尔夫游戏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广泛应用与推崇,在于此种方式十分具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知识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在向学生渗透高低音概念时,教师可以从自然界中动物的声音入手,在课前搜集动物的声音,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如猫叫声、狗吠声、牛哞声、羊咩声、鸟啼声等,并让学生在课堂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高低音的概念。另外,奥尔夫游戏教学是以音乐教学目的为前提展开的,并非单纯的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游戏能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实现对学生音乐启蒙与培养的目的。教师在追求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保证游戏设计的价值与教育作用[1]。
三、在共同配合中完成游戏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小学一年级正是引导学生思想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向学生渗透韵律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感知韵律,通过走、跑、快跑、慢走等方式感受音乐的特殊之处。大部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合作意识都相对薄弱,与同伴之间的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只有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学习与成长。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音乐游戏时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能力。教师在课堂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喜好与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堂活动从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有利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配合与鼓励,从而形成合作探索精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小动物唱歌》一课时,由于是表演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唱歌过程中的动作,经过各自的思考与设计与同伴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动作设计,掌握好音乐的节拍与音调高低,这一过程也促使学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轻松氛围与活泼气氛,在彼此沟通中相互之间更加理解,能够认识到与他人合作配合的重要性[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游戏教学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维与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要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重视突出音乐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与即兴特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设计课堂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这也是小学一年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为学生后续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笑. 奥尔夫教学法在焦作市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蔡银.重塑美育角色 游戏丰满课堂——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奥尔夫游戏化音乐教学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