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学研究
石油科学研究
《石油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办刊宗旨在于向国外介绍中国石油界最新的学术、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石油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刊登反映中国石油科学技术领域最新、最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科技论文。其专业内容包括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储运工程、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机电工程、油田化工、石油工业经济管理与营销以及与石油工业有关的各个学科。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石油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74

《石油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不同气量高含水油井低温输送试验研究 下载:62 浏览:489
  • 杨晓东1 王广辉2 吴颖2 张军霞2 周艳丽2 田晶3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随着我国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的大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高含水原油采用加热或伴热的方式会使得集输能耗大幅上升,造成热能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现场对不同气量的高含水油井开展了降温试验,对降温过程中的流型和压降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出当温度较高时低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油水分层波浪流型,高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气液分层流型;当温度较低时,两种油井都出现了原油凝堵现象,可将第一个压降峰值定义为安全输送的温度界限,温度界限可比原油凝点低2~8℃。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原油不加热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 冀中地区集中拉油计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71 浏览:366
  • 王天宇1 赵立宁1 李琦2 王进修1 孙炀1 刘庆江3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冀中地区集中拉油点一般地处联合站边缘位置,自动化程度低,数据采集、传输不及时,工作任务繁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数据的精确度,减少操作失误,设计了一种集中拉油计量管理系统。对该系统的硬件计量设备、终端设备、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服务器端)一一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软件部分的组成和架构模式,另外对系统客户端与网页端的功能设计进行了说明。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原油集输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全过程自动化和集中调控,提高了运销业务的管理水平。
  • 西部原油管道冬季安全输送工艺研究 下载:68 浏览:481
  • 吕政 吴海辰 邓忠华 林永刚 薛延军 于阳 马涛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油品物性直接影响冬季长输原油管道输送安全。以西部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油品进行物性分析,探讨多油品输送条件下管道冬季安全运行措施。分析认为,无论是单一油品还是掺混油品,其物性差异对管道常温输送影响不大,但应关注高黏度北疆油田原油以及泵剪切作用造成的油品凝点升高现象。同时,应确保注入支线油品物性指标合格,并严格控制注入量。认为通过实施科学的干线、支线输送工艺,制定合理的停输时间和应急措施,能够确保西部原油管道在冬季平稳输送。
  • 60m法兰式火炬塔分段拆除施工技术 下载:67 浏览:365
  • 孙更柱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法兰式火炬塔为三棱锥体桁架结构,拆除施工时存在高度高、结构稳定性差、结构腐蚀严重、要求塔架不变形等施工难点。根据火炬塔结构特点、现有吊车性能参数、火炬塔架不发生变形的要求、吊装安全性要求等客观因素,研究了分段拆除吊装施工技术,制作了分段拆除数据表,优化设计主、副吊点和加固结构,分别验算了在极限工况下吊装时分段火炬塔架、火炬筒等结构承受的风荷载。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高空吊装安全风险,实现了火炬塔拆除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 土库曼斯坦某项目地基处理中水坠砂法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478
  • 王赛 陈思佚 朱鸿彬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目前水坠砂法缺乏相关规范指导,且工程实例较少。结合水坠砂法在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合同区域A区改建扩能工程(80×10~8 m3/a原料气)砂类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水坠砂法处理地基的适用范围、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干密度、动力触探和静力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表明水坠砂法地基处理后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沉降情况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一定技术借鉴。
  • 常温压力存储液化烃覆土式储罐建造及施工技术 下载:77 浏览:486
  • 王涛 夏巍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在分析常温压力存储液化烃的覆土式储罐结构形式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覆土式储罐的基础和沙床、储罐制造、无损检测、液压试验、防腐涂敷及阴极保护、覆土层施工等建造及施工技术,对覆土式储罐的整体建造、分段制造及现场组焊、分片制造及现场组焊三种不同的建造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比和分析了三种建造及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对研究覆土式储罐的建造及施工技术有借鉴意义。
  • 冬季极端天气下工艺管道施工技术 下载:86 浏览:272
  • 石宝军1 刘太平2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俄罗斯鄂木斯克州冬季极其寒冷且雪期较长的不利因素,为了保证鄂木斯克炼油厂工艺管道在冬季的正常施工,采取了系列技术措施。介绍了施工现场厂房的准备,加热保温措施,管道工厂化预制,管道组对、焊接、热处理和除锈防腐,无损检测,压力试验等施工技术。这些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冬季极端天气下进行工艺管道施工时面对的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工艺管道的施工质量。
  • LNG储罐桩基施工优化及质量控制措施 下载:65 浏览:463
  • 李俊 朱海山 叶忠志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LNG低温储罐已经发展成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最关键的装置之一,其对储罐基础的综合承载力要求很高,如何有效保证储罐基础施工的质量变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漳州LNG项目储罐基础采用冲孔锤式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中钢筋笼制作、泥浆性能控制、冲孔锤式钻机操作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分析了影响桩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桩基施工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及常见技术问题的预防对策。对工程桩进行了声波透射检测、低应变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显示760根工程桩完整性类别均为I类和II类,竖向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此桩基施工过程的优化设计措施及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
  • 用于双金属复合管涂敷的管端保护装置研究 下载:62 浏览:434
  • 武占文 贾振 王长怀 张振东 芮东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双金属复合管管端坡口结构特点,对双金属复合管的外涂敷管端保护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分别研发出适用于防腐抛丸除锈的管端封堵装置和"钢套钢"保温管穿管施工的坡口保护装置,并对两种装置的工程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工程应用表明:本研究开发出的管端封堵装置和坡口保护装置能够在抛丸除锈和"钢套钢"保温管穿管施工中对复合管管端进行有效封堵以及坡口保护,避免涂敷施工对双金属复合管内衬的污染和坡口损伤,显著提高了双金属复合管的防腐和保温施工质量和效率,满足双金属复合管海底管道涂敷生产施工技术要求。
  • 在役管道塞堵三通质量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 下载:62 浏览:349
  • 宁博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在役管道塞堵三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盲板法兰密封渗漏、调节丝堵密封渗漏、环向角焊缝产生表面裂缝等问题,从产品制造、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处理对策与改进措施,对生产、施工、使用单位提高塞堵三通的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和管道系统的使用安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海底管道回收工具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载:60 浏览:357
  • 虞明星1 陈建长2 李怀亮1 于文太1 王福山3 马天亮2 吴仕鹏1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海底管道回收工具是海底管道维修的核心装备,通过分析海底管道回收工作流程及回收工具结构,指出钢球胀紧和内驱动控制是海底管道回收工具的核心技术。分析了钢球胀紧原理,得出胀紧机构锁紧与解锁条件,提出了内驱液压控制机理。为了保证海底管道回收过程可靠性和回收工具使用寿命,将钢球与海底管道的耦合模式设计为硬-软耦合,钢球与球笼、钢球与芯轴的耦合模式设计为硬-硬耦合,进行了胀紧机构有限元分析和产品设计。对研制的海底管道回收工具开展了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研究,并成功进行了试验验证。
  • 网格化信息管理及模式识别在分布式光纤传感预警系统的应用 下载:63 浏览:483
  • 张洪奎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介绍了武汉—广水成品油管道孝感进站段光纤传感预警系统工业化应用升级成果。通过网格化信息搜集将管道沿线各属性信息进行网格化统计,将其作为报警后复核管理的参考,从而提高了管理模式灵活性和管理效率,降低现场复核率。通过软件模式识别算法提高了不同振动模式的区分功能,对无效报警较多的点,统计其振动类别和地点,分析报警原因,调整各点的报警灵敏度和阈值,降低了无异常报警次数。报警系统调整后,试点段无异常报警数量由145条下降为12条,总报警数量减少40%,报警吻合率达到94.26%,提升了孝感进站段光纤预警系统工业化应用水平。
  • FPSO多点系泊掣链器基座结构分析 下载:56 浏览:538
  • 徐田甜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多点系泊超大型FPSO作业于有主控波浪等环境荷载方向、环境条件较温和的特定海域。掣链器将系泊荷载传递至船体结构上。以一艘深水超大型FPSO多点系泊掣链器及基座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多点系泊的总体方案和基本设计、详细设计成果,分析了采用企业标准、船级社规范等对多点系泊系统设计和分析工况的要求。运用时域耦合水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了系泊缆准动态最大拉力和掣链器与船体结构界面处的荷载。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掣链器、基座及船体的结构强度,确定了系泊荷载对FPSO船体结构的影响范围,预测了掣链器基座和FPSO船体结构的疲劳寿命。
  • 基于RS-PSO-SVM算法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技术研究 下载:79 浏览:359
  • 杨旭东 周艳丽 刘志娟 陆亮 于天齐 刘勇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气管道服役时间已超过20 a,受到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等多方面的影响,腐蚀成为危害管道安全、造成管道失效的重要因素。针对单一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样本数据少、公式计算保守性强、有限元分析过于复杂等缺点,将RS、PSO和SVM算法模型有机结合,构建了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模型。通过RS属性约简,有效提取了影响管道剩余强度的关键性指标因素,随后应用改进的PSO算法对SVM的参数进行了寻优,避免了人工试算法造成的误差过大和训练时间过长的缺点,与BP神经网络、RS-WNN算法相比,RS-PSO-SVM算法的保守性和准确性都较为优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23%,均方根误差为0.17 MPa,模型的鲁棒性和预测性更好,对管道剩余强度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技术概述 下载:71 浏览:435
  • 高磊 叶永彪 曹聚杭 张捷 杨志彬 胡成 李张婕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深水油气田开发中,海底管道预调试施工面临诸多难题,常规作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作业要求。目前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连续油管技术与水下模块技术。对比两种技术的优劣,水下模块技术在海底管道清管、试压施工中具有明显优势。不同公司使用的水下模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单功能水下橇,主要包括水下清管橇、水下试压橇和水下数据记录橇,分别实现海底管道注水清管、海底管道试压与数据记录;另一类为多功能水下橇,集海底管道清管、试压及水下记录功能于一体。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下清管试压橇SFHM为例,详细介绍其清管试压过程,并重点介绍其在流花16-2项目中的应用。
  • 恶劣海况下海底管道带压开孔作业辅助结构设计与安装技术研究 下载:68 浏览:280
  • 刘建峰 王彦多 杜颖 张胜强 于银海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在强潮流、低能见度等恶劣海况下的海底管道不停产带压开孔作业,由于浮吊船升沉和摇摆较大的不利影响,无法采用常规的吊装方式来进行带压开孔设备的安装和拆卸,须借助一些辅助结构才能完成。以东海某海底管道带压开孔修复项目为例,对用于带压开孔设备装卸的辅助支架和用于开孔机与封堵机相互更换的屋顶式吊装框架进行了结构设计,研制了开孔设备组合体和辅助支架整体安装技术,以及使用屋顶式吊装框架进行开孔机和封堵机相互更换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辅助结构及机具安装、更换技术适用于恶劣海况下的施工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节省了工期,可为以后类似恶劣海况下海底管道带压开孔维修项目提供借鉴。
  • 导管架下水摇臂千斤顶移位技术研究 下载:76 浏览:443
  • 崔广亮 董振强 魏佳广 陈凯超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导管架滑移下水装船前,通常需要大型浮吊船协助下水摇臂吊装移位。这种移位方法不仅投入成本较大,而且增加了船舶靠泊及施工的危险。随着滑移下水导管架安装作业的逐年增加,研究一种既安全高效又能降低施工成本的摇臂移位技术成为工程项目的迫切需求。导管架下水的摇臂千斤顶移位技术是通过布置辅助工装,利用多个千斤顶协同完成下水摇臂移位,为下水驳船摇臂移位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 LNG接收站高压泵加级研究 下载:66 浏览:377
  • 王卫晓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LNG接收站的外输压力需求,LNG高压泵通常采用拆级设计,远期应用时通过增加叶轮的方式达到更高的外输压力,高压泵加级直接影响整个接收站的运行安全。介绍了美国EBARA生产的高压泵的结构及设备组成,详细说明了高压泵加级各阶段的施工过程;总结了高压泵加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高压泵提泵前的吹扫控制,提泵,泵盖拆解,泵运输,在高压泵车间内的拆解、检查及叶轮装配,高压泵回装及氦气检漏;强调了高压泵加级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对LNG接收站高压泵加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多级离心泵机组振动超标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95 浏览:472
  • 陈国龙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离心泵振动超标可能导致转子与定子相互摩擦甚至咬死;也可能导致轴封失效,发生泵送介质泄漏;还可能造成与泵连接的管件、阀门及基础振动,对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次生危害。分析了某多级离心泵机组发生振动超标的可能原因:结构本身设计制造问题、气蚀余量不足、泵体安装问题、操作运行不当等,并进行了逐个排查;计算了泵的固有频率,并利用Fluent和Caesar II两种软件分别进行了管道流场分析和模态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最终减振改造方案,即在泵出口管道的适当位置增加固定约束,保证离心泵在优先工作区运行。减振改造方案实施后,有效降低了机组振动,保证了机组安全运行。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石油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2
访问量 130542
下载量 39842
总被引次数 621
影响因子 0.88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