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相关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神经精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成果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893
qikan11@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神经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下载:14 浏览:247
摘要:
目的 讨论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2.1-2023.1我院接收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其中的2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将剩余的20例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特征情况、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水平、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于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数,有效的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顺利恢复。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229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每组各55例。以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显低(P<0.05)。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予以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显微镜下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204
摘要:
本次研究目的为探讨显微镜下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例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计100例,其中接受显微镜下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患者有50例(观察组),传统开颅手术有50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并通过神经学和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下载:15 浏览:204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7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开展疼痛护理与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疾病知识认知度、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RS、VAS及PPI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CS与MC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占比为94.2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占比为77.14%,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护理中推广使用。
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 下载:15 浏览:202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最后一位奇偶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失眠、胃肠反应),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血浆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213
摘要:
目的: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另50例实施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NIHSS、KPS评分、TNF-α、AVP、β-EP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脑肿瘤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217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院内脑肿瘤患者中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50例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由统计学系统对治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结果P值不足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临床指标方面、生活质量方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等各项数据信息更佳。结论: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有助于脑肿瘤患者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临床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在提升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影像学临床分析 下载:16 浏览:211
摘要: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影像学的临床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以1998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WFN)的修订诊断标准,32例患者均被确诊或拟诊为ALS。对颅脑MRI的CST判定为异常的定位MRI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并对1例患者的DTI及DTT结果进行单独分析,以此判定MRI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显示,T2W1双侧CST对称性呈现出高信号的患者6(18.75)例,没有改变的患者26(81.25)例,对其中1例确诊为ALS的MRI阳性患者进行了颅脑DT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CST、内囊膝部、穹隆等白质纤维束的FA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CST的FA降低幅度最大,通过运用DTT对患者的内囊后肢水平纤维束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出患者的CST呈现出严重损伤。通过对患者的颅脑MRT2W1的CST表现进行分组,CST高信号者为MRI阳性组,否则即为MRI阴性组,在对2组的起病年龄、平均病程及椎体束征等级的比较中发现,阳性组的起病年龄要明显小于阴性组(P<0.05),而阳性组的椎体束征等级则要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颅脑MRI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效果,根据MRI结果的异常改变能够对ALS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但整体ALS患者在MRI中的阳性率有待提高,需要探索更多的MRI指标进行判定,从而提高MRI对于ALS诊断的准确性。
冠心病伴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17 浏览:224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冠心病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9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伴脑梗塞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Th1、Th2、Th17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252
摘要:
目的 研究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Th1、Th2、Th17的影响 方法 采用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8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两组进行治疗后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Th1、Th2、Th17数据的具体情况 结果 研究组进行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后其精氨酸升压素、β-内啡肽对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NHISS 评分、GCS 评分以及 ADL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h1、Th2、Th17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调节免疫细胞因子Th1、Th2、Th17水平,提升患者术后意识水平恢复以及生活能力,减轻对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对脑胶质瘤患者临床治疗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