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研究
电力研究
《电力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电力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电力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63 (Online)
ISSN: 3008-0215 (Print)

《电力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200MW火力发电厂降低脱硫CEMS在线监测系统故障处理方法研究 下载:54 浏览:784
  • 牛超 《电力研究》 2025年3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由燃煤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控制污染加剧,国家环保部门对燃煤电厂污染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大型火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备,并规定火力发电锅炉必须符合《HJ/T 76-2007》要求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CEMS系统,将实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传送环保部门,作为污染排放监控用。基于此,本文就CEMS维护中常见的一些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截面导线防振分析 下载:74 浏览:531
  • 王鹏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介绍了导线自阻尼特性,在对自阻尼条件下导线振动强度及防振效果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2种1 250mm2大截面导线进行了防振锤布置方案研究,给出了防振锤安装位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导线JL1/G3A-1 250/70和JL1/G2A-1 250/100的防振研究,在确保防振方案安全可靠基础上,结合防振试验计算结果并预留一定安全裕度,推荐出切实可行的特高压直流线路大截面导线防振锤布置方案:铰链式第一个防振锤距线夹出口2.08m(JL1/G3A-1 250/70)和2.16m(JL1/G2A-1 250/100),预绞式第一个防振锤距线夹出口2.28m(JL1/G3A-1 250/70)和2.26m(JL1/G2A-1 250/100),其他防振锤基于第一个防振锤的计算安装距离采取等距安装原则布置。
  •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总平面布置 下载:55 浏览:453
  • 由浩宇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在简介大连200 MW/800 MW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工程背景及概况基础上,分析了站内建构筑物需求、一二期工程布置方案、站内管线、站区绿化布置、站内防火间距及物流运输,指出:站内建构筑物符合GB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于用地限制,为两层布置,为储能电站节约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布置思路。
  • 弱电源支撑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实施 下载:71 浏览:474
  • 王爽 李东野 郭佳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在分析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800kV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因缺少送端配套电源而面临的无功支撑能力弱、系统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对送端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分析系统短路比、无功容量等参数,确定了送端系统短路比的要求以及换流站侧零无功功率交换的无功功率配置原则,提出了调整500kV接入系统方案、控制送端机组开机方式等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送端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的系统稳定性。
  • 基于排队理论的储能式快充站容量优化配置 下载:72 浏览:426
  • 方超明1 张宇1,2 王育飞1 刘耀辉1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能有效解决充电时间长的缺点,但充电功率大且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储能应用于快速充电站,可缓解电网压力,提高电网稳定性。根据传统加油站车辆进站分布,运用排队理论对充电站进行负荷建模,以满足日最大到达率确定充电机数量。将充电机量化为储能侧充电机和电网侧充电机,构建了一种充电容量配置模型。该模型以充电站设备投资成本和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配置充电机比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储能系统在区域电网一次调频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0 浏览:452
  • 李飞1 肖仕武1 徐歌1 宋瑞华2 张媛媛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储能系统具有响应迅速、跟踪精确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区域电网的一次调频时,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电网暂态频率特性。为了实现储能系统与区域电网中常规机组一次调频的配合,基于区域电网的一次调频理论模型,分析了常规机组独立参与一次调频时及与储能系统配合参与一次调频时的各自特性及相互配合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常规机组作为一次调频主体,储能系统承担功率缓冲的配合原则;并提出了包含改进下垂控制、调频退出控制及能量管理控制的完整的储能系统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 家居智能用电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下载:87 浏览:462
  • 徐梦佳1 王渝红1 竺懋渝2 赵贺2 刘庆时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完善与细化智能电网评价指标是必然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利益者,提高用户智能用电水平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从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原则出发构建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的指标体系。首先进行专家群决策补充指标集,提高了原体系全面性,然后应用数学规划方法估计原始判断矩阵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结合专家群可信度,提出了一种体现专家决策误差的指标权重区间计算模型,并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提高指标体系精炼性,最后对实际小区的智能用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可靠地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
  •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省域用电需求空间效应实证分析模型 下载:82 浏览:486
  • 李锴科 肖先勇 汪颖 李长松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用电需求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视角出发,建立了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用电需求实证分析模型;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区电力消费空间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能源结构等经济结构性因素对用电需求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合"从具体到一般"和"从一般到具体"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效应设置、检验和优选,并对固定效应模型的偏误进行了校正;在全国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对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结构对于用电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省域用电需求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解释变量变化会导致样本省区及其邻近省区用电需求发生变化,且不同区域内解释变量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明显不同;对中国"十三五"用电需求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为区域规划给出建议。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73 浏览:423
  • 吴凡 孙静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电网对多源多维、海量复杂的电网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分析以完成电网的智能决策和及时调控。本文开展了面向实时监测信息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研究。首先探析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的重要性和技术支撑,继而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设备级、子系统级以及总系统级智能体的设计和功能,最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算法,并利用测试实例进行了系统功能的验证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智能电网信息化及智能化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 飞轮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下载:90 浏览:516
  • 叶刚进1 孙可2 杨翾1 徐强1 吴梦遥1 陆海波1 张志鹏1 《电力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放电对于电网而言是大功率脉冲式负载,突发式负载对电网危害较大。为此介绍了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系统(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FESS)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并给出了一种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集了快速充电站内不同设备点处直流母线电压信息以平衡网侧变换器、电动汽车充电器以及FESS间的功率,采用两级控制方法,二级控制器基于电压观测器,利用动态一致性算法不断调整该设备点的直流母线电压。最后采用dSPACE进行实时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 储能电站设计准则及其典型案例 下载:78 浏览:508
  • 李建林1 谭宇良1 王含2 《电力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青海、甘肃等地储能电站相继投运,为我国储能电站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储能电站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规范和准则。首先介绍储能系统在电站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对储能电站设计、电池选型测试以及接入电网等方面的标准进行梳理;通过对我国典型的储能电站示范应用的内部储能系统结构进行介绍;得出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设计准则;最后讨论了未来储能电站在建设方面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 计及灵活性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 下载:74 浏览:488
  • 朱晓荣 鹿国微 《电力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目前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所带来的净负荷剧烈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约束与整体灵活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利用Xmeans方法对配电网的年运行场景进行分析,经过聚类选择出关键场景;其次,建立配电网中运行灵活性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局部灵活性约束;最后,基于所建立的灵活性评价模型,建立求解配电网中储能优化配置的双层迭代求解模型。利用标准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模拟真实配电网进行算例设计和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储能配置的灵活性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 基于DPK-means和ELM的日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下载:81 浏览:466
  • 李雯 魏斌 韩肖清 郭玲娟 《电力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日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是电网经济调度的重要依据。针对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不易确定的问题和传统神经网络训练参数较多、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构建了DPK-means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组合预测算法实现日前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密度峰值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对K-means聚类进行优化,解决了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不易确定的问题。然后,在利用DPK-means算法对历史气象数据样本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ELM预测模型实现日前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经实测数据验证可知,所提出的组合预测算法可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计及风电与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 下载:69 浏览:440
  • 商皓钰 刘天琪 卜涛 何川 印月 丁理杰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了对新能源并网系统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其运行安全性,提出计及风电与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在包含风光出力不确定性、负荷波动、线路和发电机实时状态的基础上,考虑风光联合出力及天气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在计及电压越限、电压崩溃、线路有功功率越限、系统失负荷的传统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弃风弃光和稳态频率越限风险指标,更全面地考量风险来源。引入涵盖上述指标的综合风险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所得结果更客观。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法抽取系统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定性分析了新能源接入位置和风光联合出力对系统运行风险的影响,验证所提出模型和方法,为今后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含风电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不对称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分析 下载:79 浏览:481
  • 张雪娟 孙士云 郑新宇 赵伟 王春又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针对含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不对称故障下,DFIG接入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基于DFIG阻抗等值模型,依据等面积定则推导不对称故障下含双馈风电系统极限切除角的详细表达式,同时考虑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两种影响因素对含双馈风电系统极限切除角的影响,从而得到两种影响因素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规律对不同双馈风机模型的适用性。在PSDBPA中建立含DFIG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 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 下载:73 浏览:472
  • 侯晨佳1 梁海宁2 赵冬梅1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大量分布式发电资源并入电网是大势所趋。单一分布式发电资源受出力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并网的局限性,虚拟电厂利用多电源集群互补效应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利用博弈论对虚拟电厂电源进行配置,分析风、光、燃、储电源投资商在各种合作模式与非合作模式下的装机情况,对合作模式各参与者收益进行分配。考虑多人博弈下博弈模型更为复杂,可能出现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不一致导致整体收益欠佳,结合电源装机占比、参与者风险偏好系数对Shapley值分配方法进行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电力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52
访问量 150268
下载量 41267
总被引次数 815
影响因子 1.06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