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建工程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下载:29 浏览:461
  • 宋禹辰 苏亚曦 《中国建筑》 2025年3期
  • 摘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行业关注的重点议题。土建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土建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策略,包括资源节约型设计、低碳环保施工、生态友好型维护等方面,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土建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 历史环境的拼贴再生——泮塘七园五馆设计探索 下载:42 浏览:457
  • 黄凯 郭谦 《中国建筑》 2020年12期
  • 摘要:
    泮塘在历朝历代都是岭南园林的聚集区,虽历经时代变迁已沦为城市旧区,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泮塘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七园五馆项目应运而生。其设计以历史环境再生及拼贴理论为出发点,通过追溯泮塘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统筹考虑历史村落肌理、荔湾湖景观界面、历史建筑遗存等场地要素进行泮塘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最终方案以丰富的园林形式呈现,作为整体历史街区的空间过渡,延续了北侧五约村落肌理,呼应了南侧荔湾湖公园的园林气息,整合了场地内历史建筑遗存。泮塘历史环境的再生设计实现了非遗活化的传承,达到修补泮塘历史空间、延续城市记忆的目的。
  • 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探析 下载:46 浏览:446
  • 苏笑悦 《中国建筑》 2020年12期
  • 摘要:
    中小学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与之适应。然而目前中、小学校设计中校园空间单一均质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该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案例,并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尝试提出多元化校园空间的设计策略。包括根据年级或学部的不同,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特色教学聚落,再通过形式多样的"共享资源平台"将各聚落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以鼓励跨聚落交流,做到有分有合。为未来中小学多元化的校园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评价研究——以武汉三区为例 下载:49 浏览:452
  • 庄晓平1 陶楠2 王江萍1 《中国建筑》 2020年10期
  • 摘要:
    根据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作为居住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一环。其中社区生活圈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居民社区生活圈便利度主要指居民日常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本次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汉口区、汉阳区这三个中心城区主要区域为研究范围,以三区的小区生活圈便利度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POI数据,统计分析三区的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的设施点类型和数量,评价各片区内的生活圈便利程度,为设施的配套完善、社区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
  • 依托旧厂区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外部公共空间研究——以南昌699文化创意园为例 下载:52 浏览:460
  • 郑云扬 杨通 胡莎莎 《中国建筑》 2020年10期
  •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带来的变化将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无限可能。而文化创意园作为其载体在各城市旧厂区改造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外部公共空间作为文化创意园区创意人群创作、展示和交流的主要载体,在文化创意园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南昌699文化创意园为研究对象,对园区整体布局,园区交通结构组织,外部空间组成要素,以及比例尺度进行分析,探索文化创意园区外公共空间的建设方法,为中国文化创意园区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考。
  •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下载:50 浏览:456
  • 熊薇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 摘要: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规划从"增量"转向"存量",外延扩张转向内部提升,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城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该文选择城市为研究层次,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低碳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 乡村景观变迁动因与乡村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下载:50 浏览:457
  • 沈校宇1 张玉君2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 摘要:
    当代的乡村空间正经历着多尺度、多节奏的复杂转型。在乡村景观中,历史价值和传统作物与近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相冲突,以至传统的乡土景观急剧衰退,丧失了地域特征。为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将文化和历史价值与社会经济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该文探讨了苏州乡村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其持续衰退的原因,在重新认识乡村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将食物和景观质量相联系、保留古老住区、维护传统土地利用和促进农村教育活动等政策,对苏州地区乡村景观的功能进行重构,以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苏州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建筑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66527
下载量 51065
总被引次数 782
影响因子 1.68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