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重新定义建筑的数字化——离散主义建筑设计的兴起 下载:95 浏览:503
  • 陈道远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建筑学领域一种全新的设计策略:离散主义建筑设计。从对曲线建筑和"参数化"设计的审视与反思为切入点,介绍了离散主义的数学基础原理及其在设计行业具体应用方法,概括总结了离散化建筑的本质。接着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离散主义浪潮兴起之后给建筑产业带来的两个主要优势。指出了离散主义会是建筑学在数字化进程中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转向,将会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设计与生产走向自动化,并且实现一定程度上设计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 基于场域状态研究的叙事性规划设计——以浙江台州岭下村为例 下载:93 浏览:502
  • 吴锋 田达睿 蔡忠原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 摘要:
    场域,作为一个社会学的复合概念,以"场域状态"的形式被斯坦艾伦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然而场域状态是复杂的,不同层级对应的是不同的要素与结果,场所、场地都是场域中基础性的所指。该文通过场域状态中不同层级要素认知、提取及凝练过程与方法的总结,结合"叙事语汇、叙事结构、叙事语境"的叙事学研究要素进行了人文要素强调的框表梳理及规划方法探索,并以浙江台州岭下村为例进行了规划设计的运用与实践。
  • 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以榆中县甘草店镇为例 下载:97 浏览:513
  • 叶青1,2 杨豪中1 王伟2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 摘要:
    中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后,使得有着自身特色的小镇风貌环境的改善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在风貌特色营造过程中,出现了风貌特色趋同,多镇一面的局面,如何营造城镇的风貌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从历史人文、城市格局、空间结构、建筑风貌等四个方面对甘草店镇的城镇风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整体风貌营造、风貌控制引导、空间格局系统的建立、城镇眺望系统控制、建筑色彩引导等提出了建议。提出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
  •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以朝阳市大平房镇景观规划为例 下载:92 浏览:504
  • 程然 李险峰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 摘要:
    全域旅游日益成为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乡村景观的建设一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全域旅游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乡村景观发展特征的归纳,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应具备差异化、景区化、生活化的特征。结合朝阳市大平房镇规划实践,阐述了规划思路及功能和空间布局,提出依托旅游体系、整合景观资源、引导村民参与是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着力点,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方式,希望对国内镇域景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 空间包容性语境下的非正规城市治理研究——以重庆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为例 下载:94 浏览:510
  • 靳泓 李和平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 摘要:
    目前我国对非正规城市空间开发、改造和治理常以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推倒重建,使原有地区的城市肌理及空间网络全面瓦解。其次,当前对非正规城市空间方法的研究多是对非正规城市当前空间环境的描述和分析,忽视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成长机制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探寻城市非正规城市的包容性治理路径,以历史空间研究为视点,力图揭示城市非正规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特征,以期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政策的引导下,为我国城乡治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支持。最后笔者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具体阐述和说明。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建筑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66527
下载量 51065
总被引次数 782
影响因子 1.68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