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研究 下载:79 浏览:494
  • 王宇光 杨豪中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 摘要: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 基于“散点透视”的高速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设计研究 下载:81 浏览:483
  • 戴一正1 戚广平2 姚涵1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 摘要:
    该文提出了具有中国自身文化属性的高铁沿线动态景观设计策略,根据高速运动下人的视觉特点,通过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散点透视"的空间组织方式,将高速铁路沿线的景观基底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核心景物和非核心景物的原则进行视域特征的建构,以"山、水、村、绿、田"为线索进行场景单元的提取,以渐变渗透为手段进行时空特征的叙事,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长卷的空间和景物的组织特点,与高铁沿途景观相结合,为沿途的城市宣传提供新平台、新视角,为高铁乘客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房地产企业中的艰难推进 下载:76 浏览:493
  • 王欣怡1 刘安平2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 摘要: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提出十多年来,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其发展。作为实施主体的房地产企业也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开始了自己的产业化道路。通过住宅项目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进展缓慢。在住宅政策不断调整更新的今天,房地产企业产业化发展遇到了些许困难,如何解决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产业化是我国住宅发展的必经之路,房地产企业唯有坚持产业化发展,才能防止被竞争者击败和淘汰。
  • 武汉长江文明馆展示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下载:77 浏览:494
  • 常健 李宁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 摘要:
    长江文明馆作为国内第一个讲述大河文明的展馆,其展品和展示方式都存在着特殊性。该文从展品的角度,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展示设计方式,通过对武汉市长江文明馆的展示设计进行一系列建成后使用现状的分析,得出其展示设计对展示空间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文明馆大尺度展品的展示、场景式展示以及景观式展示,影响了展示空间的尺度、层次、体验感、流线组织、利用率、合理性等,从视线、流线、光线与材质等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现有不足,从而优化展示空间。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城市设计优化方法研究——以碧桂园·森林城市设计为例 下载:79 浏览:485
  • 宋靖华 谢昕芹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 摘要:
    人的集群活动是城市更新和进化的根本驱动力,城市与其居住者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系统。通过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特定场景下人流的活动状况,自下而上地探索城市空间的合理性,得到更有效的设计方案。相比于其他自下而上的模拟方法,"社会力模型"聚焦于"人"这一对象本身,将人流运动以及彼此间的交互作用量化为具体数值,更准确地找到人流的活动规律。以碧桂园·森林城市的优化设计为例,在初步方案设计完成后,通过对场地内行人活动的模拟和分析,发现设计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进完善。修改后的模拟结果表明,最终方案的人群活动更加契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建筑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66527
下载量 51065
总被引次数 782
影响因子 1.68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