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技术研究
工程与技术研究
《工程与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工程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工程科学领域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94

《工程与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精确制导武器对特大型公路斜拉桥桥塔毁伤分析vv 下载:5 浏览:125
  • 庞彧1 李海超2 管晔2 崔子鑫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特大型斜拉桥是跨越深沟险阻的主要结构,在战时是我军需要保护的重点目标。为解决目前特大型斜拉桥桥塔毁伤分析试验数据较少、难以为特大型斜拉桥的抢修防护提供数据支撑的问题,采用ANSYS和ANSYS-LSDYNA等软件进行空爆模拟仿真,分析美军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对特大型斜拉桥桥塔打击不同部位的毁伤程度和对桥梁剩余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塔的1/2处毁伤面积最大,在中塔的1/4处毁伤对承载力的影响最大、承载力下降幅度达20%。特大型双塔斜拉桥抢修防护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塔偏上的较高位置。
  • 第三系泥岩地层斜井支洞进入主洞安全施工技术 下载:6 浏览:131
  • 孙军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输水洞与斜井交叉口处围岩为第三系N1+2泥岩,空间三维受力复杂,尤其正洞横向挑顶开挖支护难度较大,工作面小,安全、质量隐患多,开挖支护不当很容易发生大变形,危及施工安全。为此,通过在支洞交叉口部设置加强环承受上部地层应力,小导洞挑顶爬升至正洞拱部进行施工,将主洞钢拱架一侧支撑在加强环横梁上,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稳固,实现了斜井支洞进入主洞施工安全。
  • 岩溶复合地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下载:5 浏览:143
  • 张新宏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对于深基坑的防水、防渗、做好基面处理、提高支护刚度具有很好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软卧地层深基坑工程。因岩溶的复杂性或工程处理措施不得当、不及时,其土建风险和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大,有时风险后果极为严重,甚至直接关系到基坑开挖成败。依托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实践,以项目难点为切入点,对岩溶地质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岩溶探测方案比选、岩溶处理、敏感地区施工技术进行介绍,提出安全保障措施,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 军用飞机使用民用机场时净空要求的适用性研究 下载:9 浏览:120
  • 陈奇奇1 王观虎1 何小科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机场净空范围是机场运行所需满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军用飞机能在民用机场安全起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的净空要求,找出两者在净空区组成及规模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将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纳入同一坐标体系,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机场等级类型,建立分段函数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得到在端净空障碍物限制平面、端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及侧净空障碍物限制面民用机场所需满足的军用标准,并形成相应技术规范。结果表明,形成的技术标准能较好的满足军用飞机在民用机场的安全起降,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适用于其他跑道类型的净空范围计算,为军用飞机使用民用机场奠定了基础。
  • 隧道衬砌裂缝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下载:8 浏览:129
  • 高文山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利用一种改进的自由场变形方法(MCSRD),对新建杭州经绍兴至台州铁路东茗隧道带裂缝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考虑了裂缝产生部位和裂缝深度2种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衬砌裂缝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衬砌拱腰部位对地震响应最敏感,是隧道衬砌抗震最薄弱环节;衬砌开裂处截面厚度减小,轴力变化较小,弯矩大幅度增加,地震作用条件下,裂缝尖端处衬砌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安全系数降低;衬砌拱顶和拱腰部位开裂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裂缝越深,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越大。
  • 地铁盾构始发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下载:10 浏览:127
  • 王明亮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盾构始发施工风险较大,也是盾构施工最受重视的环节。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某工程,对盾构始发过程中涉及的反力架和始发基座安装、盾构机始发调试、端头加固、负环管片的安装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盾构始发试掘进及相关参数选择的要点和始发施工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 混凝土桥更换支座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分析 下载:8 浏览:126
  • 陈叶1 李烨明2 王博1 李义强3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既有铁路随着年运量及桥梁结构服役年限的不断提高,桥梁病害日益显露,为防止支座病害对桥梁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需对病害支座进行更换或维修。建立梁体、千斤顶和垫石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群顶等力顶升施工法顶升后梁底混凝土及支撑垫石的局部应力进行了数值分析,考虑了千斤顶上下钢垫板厚度及尺寸不同时的工况。结果表明在确保多个千斤顶顶升力相等时,局部顶升后梁体混凝土的局部最大拉应力为1.65 MPa、最大压应力为4.26 MPa,混凝土垫石的局部最大拉应力为1.11 MPa、压应力为4.14 MPa,均满足C50混凝土的设计规范要求,保证了支座更换时梁体结构的安全性,为其他桥梁支座更换顶升施工及结构主体的力学状态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 砂砾石地层桩基拔除施工技术 下载:12 浏览:139
  • 姜景双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为了在富水砂砾石地层中盾构机安全穿越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提出了采用全回转套管机拔除的解决思路。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刀尺、刀具的改良,提高钢套筒下压沉入效率;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扭矩、压入速度、压入垂直度等参数控制的改进,克服工程遇到的硬土、硬岩等难题;增加气举反循环、注水挖土等工艺清除桩周土,减小拔桩需要克服的摩檫力;在全回转套管机底座加配重稳固机身,减小拔桩过程中套管机振动,确保顺利拔桩。实践证明,采用改进工法进行拔桩时,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 连续梁挂篮行走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下载:11 浏览:130
  • 尹岽惟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原有连续梁悬臂浇筑挂篮设备没有推进装置,缺失限位措施,这是施工中造成挂篮卡机和主桁架扭曲的重要原因,易发生倾倒、脱落等安全事故。研发了桥梁悬臂浇筑挂篮行走装置,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装置能确保连续梁挂篮施工安全高效。
  • 廊坊光明道立交上跨高铁桥梁方案研究与设计 下载:7 浏览:141
  • 庞元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因地制宜选取桥梁设计技术和做好跨越高铁防护是保障市政道路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关键。针对传统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中多考虑桥梁设计、对施工及运营等环节的一体化统筹尚需改进问题,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提出了市政道路上跨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大跨桥梁设计关键技术,从结构选型、转体施工和临近高铁深巷坑设计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其次,从防异物入侵、防抛网设置和桥梁防撞三个角度给出了跨越高铁桥梁防护措施;最后,从主桥施工及运营阶段对高铁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设计、施工和运营要求。
  • 大跨高铁梁拱组合桥轨底标高精调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 浏览:134
  • 徐汉斌1 李杰1 高清炎2 贺峥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明确吊杆张拉、存梁时间、二期铺装等施工因素对高铁桥梁轨底线形产生的影响,以全长309.6 m某预应力连续梁拱组合高铁桥梁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各不同施工因素影响下成桥轨底线形进行研究,并针对主梁实测线形提出轨底精调后续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吊杆张拉对成桥轨底线形影响最大,存梁6个月后徐变效应对后期主梁线形影响很小,轨道板浇筑厚度与轨底标高呈线性变化;针对该桥主梁实际施工完成2.5个月后轨底实测高程偏差,建议采用吊杆一次张拉,且调整轨道板铺筑厚度以确保成桥轨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 基于ADAMS的动车组齿轮箱断齿故障特征研究 下载:9 浏览:144
  • 高国川1,2 张建超1 郭文武1 夏子阳1,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以国内某型号动车组齿轮箱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齿轮断齿时箱体的振动信号特征。综合运用SolidWorks、ANSYS和ADAMS等软件建立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正常齿轮和断齿齿轮模型,最后导入到齿轮箱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正常和断齿齿轮的箱体振动信号。与正常齿轮箱体振动信号对比发现,齿轮断齿故障的振动信号幅值会增大,同时伴有冲击和调制现象,冲击信号出现次数与小齿轮转频接近,在小齿轮转频的高倍频率、齿轮的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会出现宽且高的调制边频带,细化谱中调制现象更为明显,解调谱中在小齿轮转频及其高倍频率附近会出现峰值。以上研究方法与内容,能够为动车组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判提供参考。
  •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1 浏览:132
  •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48
  •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 深水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配制研究 下载:9 浏览:136
  • 陈卫涛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 摘要:
    为解决水下30 m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选取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酰胺以及不同掺量的减水剂(PC),进行了水泥净浆和砂浆扩展度、透明度、pH、浊度、抗压强度、水陆强度比以及混凝土的扩展度、抗分散性以及抗压强度性能检测,以确定分散剂的最佳组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600万、聚丙烯酰胺和PC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0.3%和2%、粉煤灰的掺量为17%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而且抗压强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工程与技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50962
下载量 43682
总被引次数 669
影响因子 0.88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