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公路工程、水运工程、运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实践方面的学术进展和发展动态,传播科技信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交通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15

《交通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上忙碑隧道岩溶涌突水风险研究 下载:43 浏览:286
  • 任祥 陈游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永德(链子桥)至耿马(勐简)高速公路内的上忙碑隧道位于我国云南省,该隧道所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隧道洞身穿过岩溶地区,溶蚀管道与宽大裂隙发育,进而产生较大的溶蚀通道以及相互连通的暗河系统,易产生涌水突泥的风险。通过实地调查、钻探及物探等基本手段查明了隧址区环境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岩溶发育特征、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及其垂向分布特征展开分析研究,采用径流模数法和降水入渗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给出了涌突水危险性分段评价。研究表明,隧道施工中遇地下管道系统或地下暗河,可能发生较大规模涌突水现象,可溶岩段内岩溶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总体为一般-较高危险。
  • 偏压隧道入洞段超薄覆盖层塌陷治理 下载:63 浏览:393
  • 宁赋岩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莆炎高速黄芨隧道出口右线入洞段,位于斜坡下部,硬塑状粉质黏土覆盖层厚度为3~6 m。施工期间连遇暴雨,隧道开挖时在左导洞及拱顶出现局部塌陷,为有效治理,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塌陷成因,并系统性提出治理措施和施工期间注意事项,最终进行治理效果反馈。结果表明:该段边坡下方遇水极易软化的超薄硬塑状粉质黏土覆盖土层是塌陷的内在因素;施工期间持续降雨形成的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塌陷的外在因素;施工过程中未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坍孔的重要因素。采取坍孔扎筋喷浆回填+防排水+局部注浆加固+开挖工序调整的综合治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治理后监控数据较为稳定。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 黄土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下载:98 浏览:507
  • 王希岩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以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隧址区黄土地层的工程特性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施工方法比选及施工参数优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性、效率以及施工成本,三台阶七步法比其他施工方法(三台阶法、CD法、双侧壁导坑法)更具优越性;②建议优选方法的台阶长度取5~7 m,衬砌厚度取20~25 cm,施工进尺取1.8 m。
  • 钢箱梁横向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分析 下载:43 浏览:499
  • 聂超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基于目前独柱墩连续箱梁抗倾覆稳定性问题,结合某工程实例,利用Midas Civil 2010分析支座最不利反力的受力情况,并计算钢箱梁的抗倾覆稳定系数。结果表明:支座最不利反力为正值时,支座不会脱空;支座最不利反力值较小时,应增加梁端支座压重,提高桥梁安全系数。
  • 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处治路桥过渡段沉降研究 下载:63 浏览:483
  • 章苏亚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为研究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的沉降响应,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路桥过渡段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的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了搭板联合等长桩、直线型长短桩、阶梯型长短桩和长短桩加筋路基对处治路桥连接段差异沉降的效果。结果表明:搭板可以避免过渡段发生错台,但会导致发生二次跳车;搭板联合长短桩可显著减小路面差异沉降,处治后路面的沉降量曲线和纵坡曲线变化都更平稳;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随着与桥头结构距离的增加,道路整体纵坡的波动程度较搭板联合桩基更小,沉降变化更平缓,道路更加平顺,行车更舒适安全。
  • 松散区盾构隧道注浆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68 浏览:488
  • 杨栋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以太达村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隧道注浆理论,结合现场实地考察,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松散区利用隧道注浆控制技术进行施工,并对隧道注浆机理和施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数值增加,隧道体积收缩率呈现较快增长,但变化曲线呈现非线性增加,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对隧道体积收缩率有影响,对变化曲线的峰值没有影响。盾构隧道注浆控制技术使隧道工程质量有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注浆研究提供参考。
  • 管幕结构法隧道下穿南京城墙设计方案研究 下载:36 浏览:474
  • 侯立勋1 黄俊2 俞蔡城2 赵光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以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主线隧道东延工程下穿南京城墙仪凤门段节点为例,研究浅埋矩形隧道下穿南京城墙的设计方案。针对节点开挖断面大、城墙变形控制标准高等特点,通过工法比选,推荐采用管幕结构法,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结合设计方案,利用FLAC3D三维模型,对城墙、城楼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城墙、城楼变形的主要工况,并给出防护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其他下穿城墙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的工程提供参考。
  • 悬浇箱梁前几节块腹板钢束伸长量偏差研究 下载:64 浏览:164
  • 阎仁才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通过对跨径为(72+128+81)m的挂篮悬浇箱梁桥的腹板钢束张拉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发现该悬浇箱梁开始几个节块腹板钢束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超过规范规定的±6%,其原因在于初始几节腹板钢束张拉时,圆曲线段钢束挤紧在曲线段波纹管向心侧,挤紧的圆曲线段钢束半径小于设计值,其弧长也小于张拉前钢束弧长,而弧长差在张拉时被拉出且被计入钢束实际伸长量中,使得钢束实际伸长量超过设计伸长量且偏差大于规范允许的±6%。而后续节块钢束中,因钢束的圆曲线段长度占整根钢束长度比减小及钢束转角减小,张拉导致的圆曲线段弧长差与钢束伸长量相比,已不会使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的偏差超过±6%。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 在役桥梁孔道密实状况冲击回波法的ANSYS/LS-DYNA计算评价 下载:75 浏览:473
  • 颜波1,2 吴迪1,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基于低频应力波的冲击回波法对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状况进行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对在役桥梁的检测,以往仅能对预应力孔道施加侧面敲击来进行,且无法确定缺陷的有无及位置,现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半圆柱体缺陷的模型进行模拟冲击,通过模拟实际检测情况下对模型侧面进行敲击,对非对称结构模型的响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混凝土板中空洞缺陷的有无及其埋深,对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板的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120 m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分析 下载:47 浏览:253
  • 曹骏驹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以新安京杭运河大桥主桥120 m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施工设计为例,设计中对主桥构造尺寸拟定(包含桁架高度、节间长度、斜杆倾角、主桁间距、各杆件及节点板厚度等),通过midas Civil软件进行结构验算,发现原设计中部分杆件强度应力储备不足,通过深度分析,优化了构造尺寸。结果表明:钢桁架各构件强度、整体稳定性、杆件稳定性、刚度和疲劳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设计经济、耐久、安全可靠。
  • 基于驾驶模拟的互通区标志系统组合设计方法 下载:37 浏览:385
  • 刘强1,2 李佩林3 陈思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区域车流交织频繁、速度差效应显著,事故率明显高于常规路段。基于驾驶模拟试验,结合标志标线组合典型场景,设置了对照组、信息过载组和F型标志组。通过采集驾驶员操作、标志参数和眼动仪参数等数据,分析了车辆运行特征和标志标线一致性特征,提出了互通区出口标志重复次数、互通区出入口标志标线组合设计方法和立交区段F型标志牌设计方法,形成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标志精细化一致性设计方法。
  • 基于UAV/VISSIM的城市交通控制评价与优化 下载:57 浏览:385
  • 向怀坤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控制对静动态道路交通信息一体化采集存在的难点,设计运用低空多旋翼无人机(multi-rotor UAV)加载高清摄像机及其相应的视频分析系统采集交通控制区域内交通控制评价与优化所需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VISSIM软件进行城市交通控制效果的评价与配时方案优化,并以深圳市沙河西路—西丽湖路交叉口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UAV/VISSIM的城市交通控制评价与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优化后该路口的服务水平由目前的E级提升至C级,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控制评价和整体工作效率。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铁路旅客满意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390
  • 陈梦璐 张桂贤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为探究铁路客运站旅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了相关假设,以大连站为例,根据旅客问卷调查结果,运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准时性、安全性、舒适性、服务性、便捷性和价值感知与旅客满意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舒适性影响效果相对最高,同时为大连站提出旅客服务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水平。
  • 复杂环境条件下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分析 下载:85 浏览:297
  • 王敦显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以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盾构下穿铁路为背景,研究下穿施工对铁路设施的影响。首先分析铁路箱涵和运营线路的控制标准,而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铁施工期间引起地表最大沉降量、列车振动荷载增加的地表沉降量均满足铁路最大沉降量控制标准;隧道开挖后,铁路箱涵各部分内力较小,结构本身安全可靠;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铁路箱涵和运营线路的最大沉降量及沉降差均满足控制标准,铁路正线可正常运行。
  • 地铁与综合管廊统筹设计 下载:36 浏览:483
  • 顾歆甜 沈晓伟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地铁与综合管廊作为城市中网络化建设的重大市政工程,所处地下空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重合性,因此,统筹规划设计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工程投资的节约。然而,早期的地铁工程没有为综合管廊预留建设条件,造成交叉段管廊功能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基于目前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全面梳理了两者的建设时序和空间关系,研究了各种情况下地铁与综合管廊协调建设的关键技术对策,供类似工程参考。
  • 高掺量厂拌热再生RAP料级配控制研究 下载:64 浏览:361
  • 黄雪林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我国公路大中修及改建项目工程量不断增长,沥青路面RAP料应用于高掺量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生产符合节能环保需求。通过研究不同来源RAP料的级配变异性和级配细化现象,分析了RAP料在铣刨阶段、破碎阶段、存贮筛分阶段的级配特征,并对各阶段级配控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交通技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45887
下载量 46257
总被引次数 687
影响因子 1.0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