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测绘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077

《测绘科学与技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河道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51 浏览:441
  • 杜甘霖 叶茂 刘玉珠 彭涛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 摘要:
    当前河道环境监测工作中易出现监管盲区、取证困难和动态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无人机航拍技术凭借自身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为河道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了对城市河道环境进行更加高效的监管,提出了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辅助河道环境监管的方案。方案从全流域周期监测、日常巡查航拍和应急监测三方面入手,助力河道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相关实例,通过与传统监测手段进行对比,说明了该方案的高效性、可行性,以及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河道环境监测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40
  • 王建辉1 曹泉根2 程宝银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 摘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合格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地下管线数据生产是一项多工序合作、繁琐复杂的工作,生产的差异性及数据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对城市发展带来不便。结合管线普查及竣工项目,以管线探测与处理、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数据入库与更新等方面为出发点,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手段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保证了地下管线成果质量检查评定结果真实准确,提高了生产及质量评定的工作效率。
  • 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研究 下载:53 浏览:442
  • 龚敏霞1,2 吉波3 徐年峰3 胡岭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 摘要:
    结合自然资源业务需求,分析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平台传统技术架构的不足。在介绍分布式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在设计平台总体架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于Hbase的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检索和查询方法,阐述了基于Spark的分布式GIS计算方案以及基于MPP架构的海量数据渲染模型设计等关键问题。本研究与相应的开发试验为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的建设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大比例尺地籍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54 浏览:453
  • 曹兆峰 孙磊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 摘要:
    传统大比例尺地籍测量存在外业工作量大,工期较长,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该技术有着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单灵活、获取数据精确等诸多优势。文章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研究该技术在大比例尺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以浙江省桐乡市秋韵小区为例做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籍测量,能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并且符合国家地籍测量精度要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弥补了传统地籍测量方式的缺点和局限性,有着广阔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前景。
  •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涉河项目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442
  • 沈正波1 王建2 丁中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 摘要:
    针对传统涉河项目现状调查工作中调查场景复杂、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现势性低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到涉河项目现状调查的完整解决方案。搭建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形成了涉河项目现状调查航测技术流程,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优势,是对传统现状调查工作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以京杭大运河邳州段为例,将形成的无人机航测技术方案应用于涉河现状调查工作中,实现了内外业采编工作一体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基于改进迭代粗分类的城区LiDAR点云滤波算法 下载:58 浏览:435
  • 李成仁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单次点云分类精度不高和数据格网内插精度损失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点云迭代粗分类方法。利用分割阈值对格网内插前的原始点云进行分类,避免内插造成的精度损失;对分类过程进行多次迭代,提升点云分类精度;滤波前剔除极低噪声点,避免其被选取为种子点而影响滤波精度。通过三组点云数据的滤波实验表明:本文滤波算法较传统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精度高,且对于城镇、市中心城区等城区点云数据,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滤波效果。
  • 人工智能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下载:63 浏览:436
  • 苗立志 杨立君 黄毅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测绘行业技术智能化发展,传统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完全满足智能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人工智能背景下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亟需改革的培养模式。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与优势,以及智能化测绘的发展趋势,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课程,增加了人工智能类课程,整合和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建立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新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交叉融合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工智能类的相关课程,为培养适应未来智能化测绘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 基于抗差Kalman滤波算法的单频BDS周跳探测 下载:58 浏览:442
  • 潘诚 张明浩 高兴旺 姜东凯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1期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抗差Kalman滤波算法的单频BDS周跳探测方法。该方法以Kalman滤波算法为基础,构建了历元间差分观测值,使周跳以粗差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采用IGGⅢ等价权函数调整滤波增益矩阵实现抗差处理,从而达到准确探测周跳的目的。采用单频BDS实测数据对本方法进行验证,并以现有Kalman滤波方法作为对比。结果表明,在无周跳情况下,Kalman滤波法预报残差序列中误差为0.140,抗差Kalman滤波法预报残差序列中误差为0.121,本方法对观测噪声的灵敏性更强;在加入多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模拟周跳后,Kalman滤波法存在滤波多次初始化问题而不能探测出少量历元的连续周跳,本方法则实现了所有周跳的探测,准确率为100%,同时保证了滤波过程只需初始化1次。
  • 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方法研究 下载:63 浏览:435
  • 汪雅婕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国家"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基于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的生产,而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用于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成果进行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是各测绘产品质监部门面临的问题。根据现行的人工三维建模产品行业规范,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生产作业方法及数据结构的差异,以宁波市实景三维建模项目质量检查验收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实景三维模型产品的检验方法,并归纳了实景三维建模的常见质量问题,通过分析成因,提出处理建议,为今后制定标准科学的质检规范提供实践参考,使其更好服务于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国土规划和应急指挥等社会生活领域。
  • 关于山区高速公路控制测量网建立方法的探究 下载:62 浏览:437
  • 屈文强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 摘要: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特别是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山区,需要借助控制测量网进行详细的勘测设计。但是,在山区高速公路控制测量网构建时,往往面临着高等级的平面以及高程控制点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在现实操作中,因地形复杂多变,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程测量作为高速公路控制测量网构建的核心环节,可以联合测量高等级控制点以建立逐级的平面控制测量网和高程测量网,从而达到高速公路规范设计标准要求,基于此,对控制测量网的建立方法进行了探究。
  • 基于沉降区域轨道交通桥梁徐变监测探讨 下载:60 浏览:444
  • 吴春开1 庄佶1 丁胜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 摘要:
    近年来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普遍采用预应力桥梁,桥墩沉降对桥梁变形造成的影响很小,而桥梁徐变引起的质量事故比较突出,为此桥梁徐变观测也越来越成为桥梁变形监测的重点。通过穿越沉降漏斗区域桥梁徐变变形实例,分析在漏斗区域已知基准点选埋及桥上高精度基点引测方法,应用精密水准观测徐变监测点的沉降量。对桥梁徐变监测,得到徐变监测变形量,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桥梁施工进度。同时,监测数据可进一步验证设计预拱值是否合理,为后续同类桥梁建设积累经验。此外,监测徐变高程系统宜与轨道交通一致,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监测验证了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点布设等是合理可行的。
  • 无锡市区湿地空间范围监测技术方案与成果分析 下载:54 浏览:450
  • 李俊辉 孙瑞 许兰芳 卞小猛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 摘要:
    湿地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准确掌握湿地面积和变化情况,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湿地空间范围监测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高效地获取监测数据是现代测绘工作中面临的新课题。依据《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等规范,基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保护等数据,对建立无锡市湿地监测数据库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控制方案、正射影像解译方案、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湿地空间范围监测等技术方案及取得的湿地成果进行了分析。采用3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了无锡市区湿地空间范围监测成果,并整理成湿地调查监测报告提交给政府,为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其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完整且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也为传统测绘成果拓展应用及"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 沿海滩涂变化监测中沿海边界线变化分析 下载:58 浏览:447
  • 翟晓彤1 宋小虎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 摘要:
    伴随着大规模的围海造地活动,"蓝色土地"成为沿海各地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人类大规模开发近岸陆域带资源的行为已经严重改变了原有的海岸动力系统,致使海岸防线以及海岸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海岸灾害隐患进一步加剧,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和港城建设活动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更为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已成为国家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开展沿海滩涂变化监测试点工作,结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行业专题等多时期、多类型数据,重点对沿海边界线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区级地理国情城镇发展专项监测内容与方法——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下载:55 浏览:448
  • 孙涛涛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 摘要:
    基于第一次国情普查数据,融合经济社会数据,从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状况、空间交通发展水平4个方面对江都区的城镇发展进行了地理国情专项监测,构建了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实际评价。通过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对江都区的规划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进行监测与分析。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情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低影响开发建设工程立项等提供数据支撑。
  • DLG数据质检软件设计研究 下载:57 浏览:453
  • 朱周华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 摘要:
    测绘数据质量一直是GIS的研究热点,作为数字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DLG(数字线划图)的质量问题尤其受人们的关注。传统的DLG质量检查方法主要是手工检查,该方法在检查方式、检查内容、检查成本、检查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如不能规范统一的检查规则,没有建立统一的检查流程等。本研究针对多尺度的DLG数据检查要求,从空间、属性、拓扑、评价等方面详细描述了DLG数据质检软件的设计内容,围绕规则集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逻辑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质量检查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在相关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等方面提出技术思路和研究方法,为测绘部门开展DLG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提供工作借鉴和工作思路。
  • 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的研究与确认 下载:58 浏览:458
  • 段春华1 周松2 邢策梅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 摘要:
    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是指特定陆域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目前中国大陆尚无正式认定的省级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为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作用,江苏省率先启动了相关研究。以官方权威发布的行政区划数据为计算依据,在明确陆域地理几何中心定义的基础上,对相关算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的不规则多边形重心加权计算模型。然后分别根据地理坐标和平面投影坐标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确定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位于扬州市高邮市周山镇境内。
  • 基于DOM的河道巡查与监管移动信息平台研制 下载:65 浏览:456
  • 李磊 罗时龙 丁旭东 尚庆明 徐树元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 摘要:
    河道巡查与监管工作中,存在着依赖纸质资料、获取岸线两侧现状困难等问题,导致信息查询与查看、问题记录与反馈不便等,这已经难以满足河道管理的实际需求。据此研制一套服务于河道巡查与监管工作的移动信息平台,利用电子地图SDK二次开发技术融合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构建具有高现势性的底图,借助MySQL关系数据库来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多用户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实践证明,本平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好,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数据利用与问题处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降雨等值线绘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载:61 浏览:468
  • 李宁 曹全龙 聂时贵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 摘要:
    等值线是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上表达地貌、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时经常用到的地图符号之一,降雨等值线以等值线的形式描述了降雨分布情况。该文阐述了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降雨等值线绘制系统的架构设计,对其中的雨量数据提供服务、等值线计算服务、等值线绘制模块、等值线发布模块进行了深入描述。该架构实现了降雨量数据来源于服务、降雨等值线生成功能基于服务、降雨等值线绘制结果发布为服务,外界能够基于它灵活构建自己的等值线绘制系统。该系统提供的等值线服务已经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了支撑。
  • OAIS框架在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下载:67 浏览:455
  • 孙海萍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 摘要:
    多年来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积累了大量的测绘档案成果,随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基础测绘工作的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量越来越大。因此,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进行管理和应用,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综合服务能力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引入OAIS模型,基于OAIS建立测绘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上线,实现了测绘地理信息资料"进、管、出"的一体化管理,极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效率,简化了大众的使用流程,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真正实现档案馆向图书馆模式转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测绘科学与技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08
访问量 112751
下载量 25876
总被引次数 306
影响因子 0.61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