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
中国设计
《中国设计》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各学科设计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08

《中国设计》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空腹式板拱桥承载力及技术状况分析 下载:87 浏览:501
  • 斯朗拥宗 《中国设计》 2018年1期
  • 摘要:
    对于早期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空腹式板拱桥,多数存在荷载等级低、整体性差的问题。随着使用年代的增长,其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桥梁的运营安全性。因此,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技术状况和承载力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某空腹式板拱桥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数据对该板拱桥进行承载力和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表明:该桥的承载力验算满足城-A级荷载要求,但是外观检测结果显示该桥局部构件存在安全隐患。文章提出的评定技术对类似桥梁的承载能力分析和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设计领域的品牌构建与传播思路初探 下载:12 浏览:132
  • 杨侠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 摘要:
    <正>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和对品牌效能的认知度提升,缺乏品牌思维的设计产品、个人、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将愈加凸显。设计本身就是品牌形成的重要环节,品牌思维更将助力设计从源头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设计领域的品牌构建是具有一定前瞻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课题,而专业媒体的介入则将使设计品牌传播及其影响力提升更具权威、直观、立体、全面的效果。
  • 基于模块化的儿童床可成长性设计 下载:32 浏览:172
  • 黄博韬 王鑫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 摘要:
    基于儿童床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提供实践方向。以模块化设计理论、儿童心理学和可成长性设计方法为指导,通过用户市场调研和比较分析法对0-12岁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儿童床产品的需求与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床家具提出可成长性设计方案,做出合理的模块设计划分。可成长性设计应用到儿童家具,有利于满足不同阶段儿童使用需求的变化,提高儿童家具产品的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
  • 地铁空间内部“表皮设计”——电子屏及全息影像在地铁壁画中的运用探索 下载:18 浏览:235
  • 高海军 吕江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 摘要:
    为城市公共艺术在地铁内部"表皮"方面的设计创作突破思想意识的局限并作出相应的理论性思考。本文简要针对城市地铁内部空间"表皮设计"即在地铁建筑内部壁面的壁画创作实践中运用电子屏和全息影像技术手段的可能性和前景进行初步思索和探讨,通过例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作案例来分析当前城市地铁壁画创作在制作手段与表现效果上的现状以及可以发展的形式方向和未来数字信息科技手段大幅度进入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地铁内部空间视觉变革。从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结果来看,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的确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能和感受,且制作安装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完全适合地铁内部空间的公共环境。通过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案例可见将该类型技术运用在地铁空间壁画创作上是可行的,未来城市地铁空间值得进行该方面的更多研究与探讨,丰富现有壁画类型,拓宽地铁人流的视觉感受与信息传递方式。
  • 湘西地区土家族与苗族吊脚楼差异性研究 下载:23 浏览:144
  • 马秋野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土家族吊脚楼与苗族吊脚楼差异性较大的部分。从吊脚楼的建筑空间、平面布局、结构、尺寸以及装饰特点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出发,进行查证比较。得出土家族与苗族吊脚楼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可为湘西地区特色民居的保护与整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VI中辅助图形的非辅助作用及设计方法 下载:12 浏览:151
  • 刘亚璇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 摘要:
    强调辅助图形的非辅助意义,引起对VI设计的关注与重视。分析了辅助图形的五大作用——丰富主标识、重复主标识、强化品牌识别力、增加要素适应性和提升形式美感。总结出设计辅助图形常用的十二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辅助图形的在VI设计中作用和意义并不辅助,反而非常重要。
  • 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设计比较研究 下载:20 浏览:221
  • 朱艺炜 韩荣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 摘要:
    分析了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的结构差异,探析了两者差异的内在动因。交叉融合设计学与人机工程学,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的视觉形态与操作范式进行分析。得出两地舞狮面具的差异不仅由审美取向决定,而且受使用需求的影响。通过对邳州舞狮面具与揭阳青狮面具的比较研究,为舞狮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 基于金陵十二钗及花卉语义的团扇图案设计与研究 下载:30 浏览:213
  • 侯洁郁 舒兰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 摘要:
    文章以金陵十二钗及花卉语义的团扇图案设计与研究为目的。围绕《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以团扇产品作为载体,分析金陵十二钗与其对应的花卉种类。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挖掘,确定产品灵感并根据当代设计视角进行团扇图案的设计。得到了金陵十二钗花卉语义文化及现代团扇图案的设计。为金陵十二钗所代表的花卉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赋予团扇产品更多的文化创意内涵和地域特色。
  • 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研究 下载:24 浏览:211
  • 许渭浚 唐建 张弘驰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 摘要:
    为解决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环境延续性被忽视,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缺乏育人作用的问题,在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环境设计上达到新、老校区文化传承。本文以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阐述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探索入口空间景观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的分析及设计研究,总结出高校多校区入口空间景观延续性设计的发展原则。得到了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发展的原则。该原则可为以后多校区高校入口景观延续性设计提供参考。
  • 海洋文化地域特色在滨海城市风貌建设中的应用——以青岛滨海广场为例 下载:23 浏览:219
  • 黄小芮 孟鸣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 摘要:
    城市的景观风貌定位来自于所在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决定,综合体现为城市景观的结构和形态特征。滨海城市广场是城市风貌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能够融合当地特色的海洋文化,对于整个城市个性形象的提升展现,甚至上升到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发展意义。以海洋文化为基点,探讨青岛滨海沿线一带的城市景观地域特色,糅合城市的"文态"和"物态"两方面要素进行滨海一带城市广场风貌的规划设计。滨海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传播交流和展示文化的窗口。努力打造出一座滨海城市特色名城,为提升城市风貌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 基于形态分析法的地铁车辆外观造型的地域性设计研究 下载:19 浏览:220
  • 黄佳智 董石羽 《中国设计》 2020年10期
  • 摘要:
    研究如何运用形态分析法将地域中多个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地铁车辆外观造型设计中。以深圳地铁车辆为例,结合形态分析法原理,将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地铁车辆造型设计中。通过形态分析法可以将多个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在地铁车辆外观造型设计中,形成具有地域性的外观造型方案。通过设计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分析法的现代地铁车辆外观造型的地域性设计的新方法。
  • 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农机与乘用车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下载:23 浏览:208
  • 解肖晗 胡海 权赵妍 《中国设计》 2020年10期
  • 摘要:
    通过对农机收割部分收纳方式的改进,以达到节约空间和节省装备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农用收割机的收割、运输效率。采用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山东部分地区农民的冬小麦收割运输的工具及问题。(1)收割机收纳方式不巧妙,在闲置状态下体积过大;(2)农机现有造型过于简略;(3)农村农机不具备乘用车的功能,经济支出大。对农机与乘用车相结合进行尝试。在实现收割功能时又不影响乘用车的美观度,具有经济实惠的意义。
  • 从明式椅看明式家具的现代转译与创新趋势 下载:28 浏览:238
  • 俞凯 《中国设计》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了探究明式家具在当代如何进行现代转译,剖析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与创新趋势。本文以明式椅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明式家具的现代转译路径,分别从造型、结构、功能、材质、工艺、色彩、装饰等进行论述。结论是传统明式家具应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对明式家具的功能、造型、人体工程学、材质与制作工艺等进行创新改良,使明式家具在传承与发展中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需求。对当下明式家具的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 基于地域文化的动漫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潮汕地区为例 下载:21 浏览:238
  • 姚婷 《中国设计》 2020年8期
  • 摘要:
    以年轻群体消费特征为基础基于传统文化对地区文化产品进行动漫化形象改良,细分文化消费市场,增强文化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通过市场调查的产品信息分析年轻消费群体产品设计原则,结合现代设计观念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炼,两者融合设计动漫形象进行文化产品创意设计。通过动漫大众时尚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的融合,促进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 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体验设计研究 下载:27 浏览:252
  • 邹坤达 鲁晓波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 摘要:
    探究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检测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用户的心理与空间意识为基础,设计"旁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为虚拟现实环境空间设计的注意力引导系统。该系统会在虚拟空间中渲染生成3D虚拟人物群体"旁人",并根据环境中目标物件的位置进行有序的群体移动。"旁人"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公共群体性活动来辅助体验者适应虚拟空间,并在最小化影响体验情境的基础上指引体验者的体验路径。通过比较有"旁人"系统和无"旁人"系统的情境下,用户找寻目标物件过程的复杂度,结果证实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获得微弱的提示效果,该系统能够给予用户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人与陪伴机器人的近体学交互研究 下载:19 浏览:221
  • 林镇郁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陪伴机器人与人建立陪伴关系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了人和机器人的空间距离对"亲密程度"的影响。在10×10平方米空间里,原型的陪伴机器人和人分别保持1米、0.5米、0.15米的距离进行跟踪;通过跟实验对象的深度访谈,了解人在不同距离上对陪伴机器人的感觉以及心理上与机器人建立的亲密关系。研究发现,在有限空间里人与机器人移动时,空间距离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机器人的外形、触感等其他非语言元素对人与机器人间亲密关系的影响。
  • 长沙方言语音符号化设计 下载:21 浏览:256
  • 王斌1 左蔚璇2 唐俐娟1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 摘要:
    为了引起人们对长沙方言和长沙地域文化的关注,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系统分析了长沙方言的语音演变过程和词汇特点,论述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方言进行视觉设计的意义,考察了方言视觉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立足于长沙的本土文化,运用设计符号学原理,利用图形符号来表现方言传递的语义和语境。提出了对长沙方言进行视觉设计的基本方法。该方法为语言类视觉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设计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32
访问量 158942
下载量 42367
总被引次数 405
影响因子 1.0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