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进展

地理研究进展

《地理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创新性的论文、研究报告,对地理学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评论,反映国内外地理学进展情况的报道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37
qikan4@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地理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基于Sentinel-1和Landsat 8 OLI数据的汝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下载:41 浏览:463
摘要:
基于汝州市2015~2018年的遥感影像和年鉴数据,采用Gram-Schmidt变换方法对Landsat8 OLI和Sentinel-1A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并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Landsat8 OLI分类结果比较,与Sentinel-1A融合后的影像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45%,Kappa系数提高了0.0197;(2)汝州市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逐年减少,主要转化成林地和建设用地;林地逐年增加,主要来源是耕地;(3)驱动汝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政策实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下载:43 浏览:459
摘要:
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遥感影像解译分类数据,在ArcGIS等软件支撑下,运用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价值变率函数,分析1995~2015年大别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大别山区林地、草地面积持续缩减,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与耕地面积的变化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2)1995~2015年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20年间总计减少17.03亿元,减少幅度为1.59%,林地面积减少是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导因素。(3)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来看,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除水源涵养、废物处理、食物生产有所增加外,其他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不同幅度的缩减。(4)大别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差异显著。格网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从西北、西南及东南向中部增长的空间格局;地均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部低的分布格局。(5)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价值变率反映林地面积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最为明显。
云南省文山州一次罕见的冬季暴雨过程分析 下载:43 浏览:461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NL 1°×1°再分析资料、雷达回波等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1月7~9日文山州罕见冬季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和特点,结果表明:(1)此次冬季暴雨过程是受南支槽加深东移、配合弱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促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产生。(2)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3)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致使降雨时间较长。(4)700 hPa存在强烈的水汽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效应,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此次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5)过程期间,回波强度不强、稳定少动,有明显的风速辐合。
Landsat 8 OLI-TIRS遥感影像云层去除的3种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下载:48 浏览:508
摘要:
遥感影像的拍摄会受到大气、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遥感图像被部分的云覆盖也就不可避免了。为了检验云层去除的效果,采用云量达到28.18%的Landsat-8 OLI-TIRS卫星影像,通过去霾处理、同态滤波、傅立叶变换三种方式,对去除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从信息熵、均值、标准差3个具体的定量指标来分析,去霾处理在云层去除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式。
基于GIS的中缅边境地区突发事件防控研究 下载:45 浏览:479
摘要:
选取坡度、植被覆盖指数、交通密度和人口密度共4个因子,构建中缅边境地区边民防控部署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中缅边境南段地区为例,基于GIS技术,开展中缅边境地区突发事件边民涌入防控点和防控带部署分析研究,得到边民涌入的分级防控点和防控带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防控点主要分布在大盈江、南碗河和瑞丽江3条江河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线,防控带主要分布在陇川县章凤口岸一带和瑞丽市南部与缅甸交界沿线,瑞丽市南部与缅甸交界的边境沿线为防控的重点区域。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