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02

《中国土壤》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不同来源天然有机质对菲与诺氟沙星光降解的影响研究 下载:68 浏览:480
  • 马伟胜1 徐昕1 代静玉1 黄兆琴1,2 程德义1 杜超1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 摘要:
    为了探究天然有机质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的影响,选取7种天然有机质,在以氙灯为光源模拟太阳光条件下,研究这7种天然有机质对菲、诺氟沙星光解的影响。菲、诺氟沙星在纯水中光化学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加入胡敏酸组分的溶液中菲、诺氟沙星降解速度普遍大于加入富里酸组分的溶液中菲、诺氟沙星的降解速度。黑土富里酸、胡敏酸之间结构差异较大,有机肥富里酸、胡敏酸之间结构差异较小。将天然有机质结构特征与菲、诺氟沙星降解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胡敏酸类有机质比富里酸类有机质腐殖化程度更高,吸光能力更强,更容易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三重态,将能量传递给基态污染物,促进菲、诺氟沙星更快地降解。
  • 重庆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76 浏览:477
  • 杨杉1 汪军1 李洪刚1 张晟1 张勇1 邹家素2 刘坤1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 摘要:
    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住宅绿地、道路绿地三种典型绿地利用类型,测定了绿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Pb、Cd、Zn、Ni、Cu、Cr、As和Hg)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程度,并对绿地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总体来讲,研究区绿地土壤中Hg、As、Cd和Pb的平均含量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是背景值的1.2~1.3倍,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且绿地土壤重金属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差异明显,Cd和Pb在研究区3种类型城市绿地土壤中均出现了富集现象,以道路绿地的富集最为严重,且三种类型绿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研究区绿地土壤存在As和Cr的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以经口直接摄入为主,虽暂未对人体产生非致癌性危害,仍要加强防范。
  • 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70
  • 张学良1,2,3 廖朋辉1,2 李群1,2 周艳1,2 万金忠1,2 龙涛1,2 林玉锁1,2 徐建1,2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 摘要:
    鉴于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治理难度大,国内用地形势紧张,因此关于原位热脱附技术在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三类主要的原位热脱附技术:电阻热脱附、热传导热脱附和蒸汽热脱附,根据污染场地状况总结了各类原位热脱附技术的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阐明了温度、时间、土壤含水率、土壤渗透性等因素对热脱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土壤含水率适中、渗透性较好的土壤,有机污染物热脱附性能更好。对于有机物重度污染的难处理地块,相比其他原位修复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更好的运用前景。
  • 基于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支持向量机的地表土壤容重预测 下载:87 浏览:495
  • 郭李娜 樊贵盛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 摘要:
    为了改善支持向量机(SVM)对地表(0~2 cm)土壤容重预测的应用可行性及其效果,针对传统经验法选择SVM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g可能造成的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SVM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所提出的参数优化方法,以黄土高原区旱作农田土壤表层容重年度跟踪试验数据样本为依据,选取土壤(0~2 cm)粒径分布、有机质含量、体积含水率、累积接受水量和全盐量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地表土壤容重的SV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SVM模型预测值和试验实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SVM预测地表土壤容重是可行的;采用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SVM参数进行优化,明显降低了模型的预测误差;在粒径分布、有机质含量、体积含水率为输入变量的基础上,增加全盐量为输入因子并不能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增加累积接受水量为输入因子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前几种情况,其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6.23%和6.95%,都在可接受范围。研究成果可为土壤表层容重的实时预测提供有力支撑。
  • 基于数字图像三维重建的土壤粗糙度测量 下载:76 浏览:476
  • 谢天铧 杨艳山 霍连飞 李毅念 何瑞银 丁启朔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 摘要:
    土壤粗糙度影响径流与入渗,是参与土壤-大气界面与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常规土壤粗糙度测量的方便性与成本不够理想。在进行基于软硬件集成的数字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基础上,以江苏中部宁镇扬丘陵地带撂荒裸地土壤粗糙度三维重建为目标,结合数字图像拍摄与Autodesk-Remake微地貌构建,并利用Geomagic-Studio的点云模拟、格式转换及样线抽取等技术实现高精度数字化。研究表明:使用常规相机的数字图像法土壤粗糙度三维重建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土壤粗糙度的快速数字化。用探针式土壤粗糙度测量仪所得数据的标定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的微地貌高程分辨率高达1.5 mm,均方根误差低于1.1 mm,表明该技术手段用于丘陵坡地精细尺度范畴的微地貌土壤物理、生物及水文过程研究的潜力。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壤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160235
下载量 30587
总被引次数 408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