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系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总结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主要刊登城镇建设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138

《中国城镇》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下载:61 浏览:372
  • 徐畅 费文君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 摘要:
    与城市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比,小城镇因在规模、选址、人口、经济和产业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不能简单复制城市的经验,因此构建一套与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协调的适宜性指标体系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小城镇发展特点,构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构建数据分析库,对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迁西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体系规划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在数量上虽已达标,但未充分考虑与小城镇社会环境和灾害环境的空间关系。该评价结果不仅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对策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和方法支持,同时对小城镇灾害管控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 美丽城镇建设的体检模式及纠偏机制研究 下载:53 浏览:365
  • 张美亮1 王剑笠2 易海军3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 摘要:
    美丽城镇是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新时代主题,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领域行动。地方实践需要破除以往达标创建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编制实施方案可以对照省级层面三类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需落实社会主体参与的体检模式,尤其是共性指标要坚持问题导向,个性指标应强调目标向导,满意度指标主要着眼结果导向。安排建设项目需要考虑空间产权分散、利益主体多元等现实约束,重点关注目标设置动态化、项目选择合约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绩效评估社会化等规划管理转型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两大主体对行政决策的纠偏能力。
  • 对比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模式研究——以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农村地区为例 下载:59 浏览:368
  • 张建1,2 郑真生1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 摘要:
    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而当前我国各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普遍存在土地资产形成不规范、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管理等现实问题。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上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创新。文章基于地区对比视角,分别从地域历史背景、顶层制度设计、建设指标获取方式、实施单元、实施路径和利益分配方式分析比较三地农村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以实际调研案例加以佐证,总结宝贵经验,以期对我国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统筹模式——基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实践 下载:64 浏览:367
  • 周婷婷 何爱 吴学正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 摘要:
    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规划统筹的表现与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提供一个分析视角。增城规划统筹模式的核心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空间框架,以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群规划、村庄规划等自上而下的规划为引领,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和现实需求,以政策资源为导向,以民主议事机制为保障,建立稳定的项目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突出上层次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强调规划与实施的衔接、部门资金的协调与整合,对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 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评价——以呼和浩特市榆林镇为例 下载:56 浏览:364
  • 郭丽霞1 张新敏2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人口、经济、用地和建成环境等均有别于城市或乡村,公共服务环境更为复杂,设施配置不均、建设标准缺失、服务资源浪费与缺位等现象同时存在。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边缘区榆林镇为例,将可服务于该地区的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角度出发,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GIS空间分析为基础,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础建设、设施规模、服务能力和外部环境为指标的医疗卫生设施评价体系,解析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要素,提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差异化配置、保障机制等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城镇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8
访问量 130565
下载量 45062
总被引次数 403
影响因子 0.7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