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系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总结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主要刊登城镇建设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138

《中国城镇》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我国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展力差距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浙江、云南两省为例 下载:62 浏览:360
  • 陶聪1 陆邵明1,2 李佳芯3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 摘要: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力与城市行政等级关系的问题,本文根据城市发展力内涵,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支撑条件三个方面建构了城市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和云南两省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三个行政等级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发展力差距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省"省—地—县"三级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等级差距,形成倒金字塔差距结构;浙江省城市发展力差距主要出现在地级市与县城之间,而云南省城市发展力差距主要出现在省会与地级市之间,可见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资源更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往低行政等级城市的下渗性较弱,而东部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资源往低行政等级城市的下渗性更好。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的等级性分配方式可以引起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展规模的等级性差异,却不一定真正提升高等级城市的发展质量。
  • 美国不同行政层级城镇发展力水平比较 下载:46 浏览:450
  • 张阳 周政旭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 摘要:
    行政层级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行政层级城镇在发展规模、发展质量、支撑发展的资源方面往往呈现不同情况,而不同的行政体系对不同层级城镇发展力也施加不同的影响。本文选择美国各级城镇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美国行政层级划分,刻画了美国不同行政层级在不同尺度上城镇发展力的特点,发现美国各级城镇发展力水平相对差别较小,发展质量与支撑能力普遍均衡,并未普遍出现向州府、县府等地集中的现象,这一现象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有可能提供一定借鉴。
  • 德国小城镇收缩研究——以萨克森州为例 下载:74 浏览:373
  • 陈雨露1 李京生2 杨辰2 秦梦迪2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 摘要:
    本文以德国小城镇收缩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德国小城镇的分类、收缩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及小城镇的收缩现象进行了梳理。接着,选取收缩状况最为严重的萨克森州,重点考察了该州145个小城镇,通过收缩评价体系中人口和经济两方面六个指标(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净迁移量变化、劳动力数量变化、就业率变化、失业率变化和营业税变化),系统地分析了萨克森州小城镇的收缩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萨克森小城镇整体收缩严重,但人口收缩的小城镇仍然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收缩研究有助于提升小城镇规划政策的科学性和规划行动的精准度。
  • 巴基斯坦市、县与乡级地区的发展均衡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378
  • Muhammad Yousif1,2;张悦2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 摘要:
    巴基斯坦城区面临着平衡各地区社会经济与实体发展水平的巨大挑战。与一级城市相比,巴基斯坦的中小城市地区发展还非常落后。本研究旨在刻画巴基斯坦当前城镇的发展状况,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环境质量为三个基础指标,辅以人口、人均收入、医疗服务指标判断城市发展均衡性。根据巴基斯坦全国层面统计、规划与发展部门提供的量化数据,辅以巴基斯坦四省提供的数据,利用微软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ArcGIS利用数据生成的空间图显示了巴基斯坦各城市间的城市发展均衡性。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城镇化步伐迅速,多半大城市与一级城市地区都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其次,二级城市的发展开始下滑。由于缺少适用的基础服务设施,人们纷纷迁移到一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镇。巴基斯坦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提升各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环境指标,使市(Metropolitan)、县(District)及乡(Tehsil)级城市地区间的社会经济与实体发展保持均衡。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下载:63 浏览:460
  • 史旭敏1 管京2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 摘要: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多维度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意义,系统回顾山西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全面总结山西省小城镇当前面临地位下降、辐射带动能力弱、设施水平低、建设管理落后等问题,客观分析农业发展基础不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土地制度不明是当前山西农村对小城镇发展最大的牵制因素,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小城镇的发展路径,包括转变城镇职能、推进就地城镇化、调整公共服务配置格局、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五方面内容。
  • 法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镇” 下载:40 浏览:348
  • 范冬阳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 摘要:
    2019年我国正式开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其中乡镇是尺度最小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层级。我国的"乡镇"在法国可以粗略对应市镇联合体(Intercommunalité),因此乡镇规划也可以对应为市镇及其联合体编制的地方城市规划(Plan Local d'Urbanisme)。本文通过对法国国土空间及规划体系的简要介绍,说明我国"乡镇"在法国国土中具有可比性的空间单元是市镇联合体,并介绍其规划在法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编制的内容、程序、审批方式,以及这一规划的实施所依赖的法国特色的制度背景。本文认为法国的"乡镇"在国土空间中具有按需设置、自发联合的特点,这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乡镇规划的空间范围和等级;法国的乡镇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实施性、可抗辩性,对具体空间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以此指导规划建设的具体活动并在纠纷中作为法律证据。这源于乡镇规划与其他规划在技术上的良好衔接,也有赖法国完善的规划立法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保障,而策略层面,法典制和国家建筑师制度保障了规划工具的价值观念和政策导向能够与时俱进的稳健更新。
  • 美国伊利诺州库克县乡镇总体规划经验与启示 下载:52 浏览:337
  • 杨秀1 张立2,3 王兰1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 摘要:
    文章基于对美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梳理,以伊利诺州库克县乡镇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分析县级空间规划体系、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运行机制,提出可供中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借鉴的要点: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善乡镇人居环境;把握乡镇特点,按需编制针对性的空间规划;增强规划的法定性,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指导文件;加强乡镇空间规划的信息化管理,推进信息共享和互动。
  • 中部地区小城镇收缩空间格局及分区发展方向——以河南省为例 下载:42 浏览:341
  • 韩勇1 贺萌琳2 娄昕欣2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 摘要:
    从区域层面对小城镇收缩程度展开定量分析,有助于科学研判小城镇发展水平的区域类型。本研究基于小城镇收缩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核密度分析刻画小城镇收缩的空间格局,利用耦合协调方法分析制约小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存在四种小城镇收缩类型,即边缘型收缩地区、被动虹吸型收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型收缩地区和低度收缩地区。从小城镇内部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河南省小城镇建设仍处于低水平制约阶段。基于上述结论,对不同类型收缩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主要方向提出建议。研究结果为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 西安市城中村用地去留问题探析 下载:79 浏览:460
  • 李冠元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 摘要:
    近年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却同时带来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问题,城中村用地该去该留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的总量概况、区位分布、周边环境、公共交通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城中村具有区位良好、租金低廉两大优势,因此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进一步分析城中村用地的利弊关系,其消极影响在于对内降低了生活质量,对外阻碍了城市建设;而其积极意义在于满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的居住需求,也为城市提供了底层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城中村改造应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保障,最后从政策、规划、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规划建议。
  • 分区研究方法在小城镇群型大城市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以保定市新型城镇化战略制定为例 下载:58 浏览:337
  • 李继军 王楚涵 韩俊宇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 摘要:
    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规划师往往会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战略或对策。但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具有多个小城镇的城市,由于现状基础和区位条件的分异,往往不宜采用普适性的发展战略指导发展,而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分区政策。本文以位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特殊政策区位的小城镇群型城市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以"保定市新型城镇化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分析识别保定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动力特征,得出保定市小城镇群分区特征明显的初步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取分区要素,构建符合保定市城镇化分区特征的分区体系,最后基于分异化的城镇化特点、需求与机遇,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分层的城镇化战略。
  • 上海青西地区全域风貌规划方法探讨 下载:68 浏览:360
  • 李强1 汪辉2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 摘要:
    文章结合当前长三角水乡地区在风貌建设方面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以上海青西地区为例,针对风貌管控体系缺失和景观要素均质化的现状特征,提出水乡地区全域风貌规划的关键是更精细化的管控手段和设计引导,重点是构建城乡一体的风貌控制体系,其中空间整体的管控标准制定和以人为核心的要素分类指引是规划技术层面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 宅基地流转背景下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264
  • 张戈齐 丛品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 摘要: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振兴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宅基地是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但目前宅基地资源浪费、资产权益受损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中的主导新兴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在"三权分置"推进宅基地流转的趋势下,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旅游型乡村宅基地流转新模式,研究了通过宅基地流转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认为旅游型乡村宅基地的资本化可推进土地资源、合作资本、运营模式的深入挖掘,提出了宅基地资本化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思路,并以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对其进行了案例研究,从而得出旅游型乡村用地集约化、土地资产化、土地运营市场化的发展策略。
  •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祠堂适宜更新策略——以安徽省祁门县马山村祠堂为例 下载:52 浏览:353
  • 刘仁义 吴洪 钟杰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 摘要:
    徽州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徽州地域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民居建筑典型,是徽州社会文化、民俗风习的物质载体。现多处于闲置状态的徽州祠堂,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满足现代人生产、生活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马山村三座祠堂为例,在归纳总结祠堂功能演变历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生活、产业、生态四方面,探讨以"进"为单元的功能重组、以"堂"为核心的空间重构、以"坦"为纽带的环境整治更新策略,以期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建筑可持续更新提供借鉴。
  • 基于类型划分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初探——以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 下载:24 浏览:262
  • 陈伟煊1 陈继腾2 姚林1 张俊1 《中国城镇》 2019年12期
  • 摘要:
    我国传统村落由于量大、面广及质异的特性,以致其保护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分类保护作为实现针对性保护发展的有效路径,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趋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认知基础、资料整理、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为依据,得出以多维特征视角进行划分的传统村落类型,尝试构建由保护发展总则、规划及策略三个子系统共同形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结构,并聚焦民俗文化类传统村落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相应的专项保护发展体系研究及策略支持,以期实现传统村落整体的分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城中村文化价值及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下载:51 浏览:83
  • 李景磊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 摘要:
    深圳大量原始村落因为特殊的城市化轨迹,与深圳的城市发展相互纠缠,最终演变为城中村。这些村落自身具有历史基底,同时包含深圳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印记,并容纳大量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口,因此具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本文率先系统梳理基于深圳自身特点的城中村的文化价值。根据这些文化价值,最后提出相应更新策略建议,以提升深圳本土文化内涵,改变深圳"文化沙漠"的固有印象。
  • 三江侗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及场所性研究——以三个侗寨为例 下载:55 浏览:350
  • 杨明 李健 《中国城镇》 2020年11期
  • 摘要:
    文章基于高山型、丘陵河岸型、平地田园型三种不同地理格局的聚落类型,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个侗寨——高定寨、岜团寨、马安寨,将分形理论引入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盒子计数法计算其空间形态的二维平面图斑分维值,结合场所特征剖析三者分形特征与差异原因。研究显示:三个村寨都表现分形特征,验证寨子形成过程是自组织;且分形维数近似自然维数,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村寨的选址及发展变化与地形地貌存在联系性,其中高定寨的分维值随盒子计数尺度呈线性变化,表明高定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性相对较强;总体上不同地形地貌的侗寨分维值存在差异。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多样因素造就了侗寨发展的多样性,因而关于侗寨的保护、更新与发展应以人为本,切合时代需求提出发展建议。
  • 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43 浏览:426
  • 王旭升1 张波2 李鹏3 张慧娟4 王芳5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体系化、动态化保护与利用是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的基本共识。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和核心策略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基于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结合建筑人类学理论,建立古村落美丽乡村研究的策略框架,提出古村落风貌保护包括山水环境、街巷格局、民居建筑三个层次,文化传承包括文化脉落、文化功能、文化感知三个层次,同时二者具有相互的联系与依存关系,在规划中需要贯彻二者融合互动的策略。同时以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古村落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在梳理其特色资源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照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研究认为,围绕以历史风貌保护和特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策略框架,并实现与新的社会经济条件融合互动,是推进当前古村落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 基于织补理念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以定远县黄圩村为例 下载:14 浏览:155
  • 王雅琦 汪兴毅 管欣 《中国城镇》 2019年12期
  • 摘要:
    依据住建部颁布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将传统村落划分为传统建筑类、选址格局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三类。文章以选址格局类传统村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黄圩村为研究对象,借鉴纺织织补的相关手法对传统村落进行织补。提炼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的山水环境格局、防御体系格局、人居空间格局三条格局纬线,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农耕文化、汉石文化、聚落文化三条文化经线,模仿凸纹织补、重平纹织补、榫头式结织、双重联锁式织补等纺织织补工艺,探讨传统村落有机织补新路径。
  •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的线性文化遗产现状特征及其保护路径——以徽州古道为例 下载:32 浏览:326
  • 储金龙1 李瑶2 李久林3 《中国城镇》 2019年12期
  • 摘要:
    徽州古道蕴含历史与文化底蕴,对徽州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通过GIS平台选取遗产斑块密度、β系数、空间整合度指标,以徽州古道为例,采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评价,量化分析并总结出徽州古道现状特征,研究空间信息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徽州古道与沿线村落密切相关;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从整体出发。并从斑块更新与活化、廊道连接与优化、基质保护与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途径。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城镇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8
访问量 130565
下载量 45062
总被引次数 403
影响因子 0.7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