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
《中国城镇》系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总结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主要刊登城镇建设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138

《中国城镇》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西方郊区化的人文理念特征与影响及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郊区建设的启示 下载:24 浏览:249
  • 陶汝聿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 摘要:
    本文分析了西方郊区化建设的理念、优缺点及对于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郊区建设的借鉴意义;指出应学习西方在郊区建设规划上对人文主义的重视,从文化认同、群体结构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入手,避免出现西方正经历的"郊区功能从属城镇化""功能单一同质化"等负面现象。我国的郊区建设应该放眼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切实认清农耕文化和宗亲制度逐渐衰落这一现实,以西方郊区化的发展理念和表现作为借鉴,探寻建设具有多样化,弱化阶层分化和具备自我独立性特征的乡村郊区社区;同时,以平等互助式理念推进郊区建设,强调多群体参与和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群体性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生产生活体系。
  • 国外复合型首都市郊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伦敦为例 下载:41 浏览:423
  • 吴玉璇1 王文静2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 摘要:
    2019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一年,随着各地乡村地区的落实开展,国际视角的引入将有助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与建设。本文基于伦敦市郊范围与乡村概念界定,分析了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同时探讨总结出实施绿化带政策、保护乡村环境风貌、全域旅游开发、规范民宿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共七种乡村振兴的手段或策略,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东京市郊为例 下载:25 浏览:262
  • 季羿宇1 肖萌2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 摘要:
    如今,中国正处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从传统生产形式快速向现代化转变,城乡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其内在矛盾也愈发突出,特别是在大型都市圈和城市带周边,乡村发展问题尤为明显。大量理论从不同视角佐证了城乡发展并非一个封闭和独立的过程,而这一语境也促使全球乡村发展课题研究方向提倡以扩大视野,从城乡关系入手的方式,将乡村问题纳入城乡联系、城乡融合的有机整体来讨论,方具研究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日本东京都市圈为对标,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其发展背景、创新模式和策略进行研究梳理,进而根据其城乡联系在空间体系、社会政经和物质资源等多个维度的互动逻辑,提出一个综合性、组合式的"乡村发展策略包",为我国大型城市周边的乡村振兴提出策略建议。
  • 国内特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对北京乡村发展的启示——以上海、浙江为例 下载:25 浏览:262
  • 肖萌 李书昀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 摘要: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协调的城乡关系是整个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郊区的乡村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其振兴和发展必然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与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北京乡村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北京乡村发展现状、问题和差距的分析,以及对上海、浙江乡村振兴政策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为京郊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 国际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经验研究及对我国首都乡村治理发展对策建议——以伦敦、巴黎、东京市郊为例 下载:24 浏览:252
  • 那鲲鹏1 苟天来2 方丹3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 摘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更是应有之义。然而,要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乡村是明显短板,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际视野,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地谋划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首都乡村治理对策。本文选取与北京功能形态类似,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单城复合型首都——伦敦、巴黎和东京,以对标国际,立足自身,选择借鉴三大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经验,为新时代北京市郊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成效国际化提供建议参考。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城镇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8
访问量 130565
下载量 45062
总被引次数 403
影响因子 0.7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