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杂志
会计研究杂志
《会计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会计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会计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184

《会计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战略差异度与企业避税 下载:86 浏览:493
  • 袁蓉丽 李瑞敬 夏圣洁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 摘要:
    本文以2008-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度对企业避税具有显著影响,战略差异度越大的上市公司,避税越激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非管制行业、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小时,战略差异度对避税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风险承担在企业战略差异度和避税之间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本文丰富了企业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以及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有助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战略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本文也为税收征管部门对采用非常规战略的公司加强税收监管提供了决策支持。
  • 有限政府责任下的债务风险研究——基于政府或有事项的视角 下载:79 浏览:486
  • 谭艳艳 邹梦琪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 摘要:
    我国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各方关于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现状的观点都不尽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政府债务边界的认识差异,而这一差异又主要源自于政府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因此,本文将立足有限政府责任的视角,以政府会计准则为基础,重点探讨如何界定和评价政府或有事项引发的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的研究将丰富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文献,同时为准确把握我国政府负债现状、确定政府债务风险的来源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进而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举措。
  • 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98
  • 朱炜1 孙雨兴1 汤倩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 摘要:
    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政府、社会公众传递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重要方式。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是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决定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披露载体和披露方式两个维度衡量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探究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定性披露呈负相关,与单独披露程度和定量披露呈正相关;外部环境管制压力相较于内在企业声誉动力对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管制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更显著,而提高企业声誉的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实质性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论会计学的学科性质 下载:79 浏览:478
  • 栾甫贵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会计学专业被置于管理学门类之下,而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等规定中则列为经济学门类,由此带来了会计学学科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的疑问及争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讨论分析了不同的观点,从会计学的内涵出发,通过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及逻辑推演,论证了会计学学科属性的经济学性质,分析了会计学学科回归经济学对会计学思维、会计学基础理论、深化会计研究、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产品市场后果 下载:81 浏览:485
  • 辛清泉1 周静1 胡方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 摘要: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会计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