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
当代管理
《当代管理》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现代管理各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及成果报道和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103

《当代管理》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政策体系演进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 下载:29 浏览:379
  • 张超 官建成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 摘要:
    探究政策体系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为政策制定者调整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金融机构、创业者等组织或个体制定未来战略决策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以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基于1978—2017年693份创新创业政策文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描绘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政策主题的演进,量化政策的力度,并识别核心政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不断成熟,政策之间联系的复杂性越来越深、政策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期间,政府开始从"管理者"的角色逐步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其次,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占据了最重要的网络位置,在政策体系的演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 组织政治行为知觉下员工会助人吗?——基于社会分析理论的解释 下载:13 浏览:239
  • 瞿皎姣1,2 赵宜萱1 赵曙明1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 摘要:
    基于社会分析理论,利用LMS方法,通过2596份配对样本,探讨了组织政治行为知觉与员工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机理。研究发现,印象管理动机中介了一般性政治行为知觉与助人行为的负向关系、保持沉默静待好处知觉与助人行为的正向关系,政治技能减弱了印象管理动机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组织政治行为知觉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动机和能力的交互影响;不同维度的影响机理存在不同;结果由个体-组织多因素共同决定;实用主义逻辑可解释助人行为的产生。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并从研究方法、变量测量、概念界定、分析层次和理论选择5个方面总结了研究不足及展望。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员工幸福感吗?——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 下载:10 浏览:173
  • 朱月乔 周祖城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归因理论提出并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通过CSR利他归因对员工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假设,同时检验了员工企业伦理态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40家企业共329份有效样本的跨层研究发现:CSR对员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被CSR利他归因中介;同时,相对于那些认为企业经营不需要考虑道德因素的员工,认为需要考虑道德因素的员工对CSR的利他归因更高,相应的幸福感也更高。基于归因理论提出的研究模型和假设,加深了对于CSR如何能带来积极影响的心理过程的理解。此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重要的管理启示。
  • 基于利率走廊机制的中国利率传导有效性研究:理论推导及实证检验 下载:23 浏览:256
  • 袁思思1 宋吟秋1 吕萍2 王德卿1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 摘要:
    本文将利率传导机制细分为两个过程,更加系统地研究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传导情况,这两个过程分别为:(1) 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向市场利率传导的短端传导渠道;(2)通过中期借贷进一步向债券市场等金融资产传导的中长端传导渠道。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及数值模拟,理论上论证了利率传导的长短端机制的有效性,得到短端传导比中长端传导更加有效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15—2019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利率的长短端传导效应,结果显示传导均有效,对于结构性货币工具,SLF、MLF的传导也有效,但PSL存在时滞。因此建议中央银行应当适时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 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知识共享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下载:54 浏览:268
  • 张洁1 廖貅武2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 摘要:
    基于顾客参与理论,结合虚拟社区特性,将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划分为交互式信息提供和在线参与创造两个维度,研究了不同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共享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交互式信息提供和在线参与创造对新产品的新颖性、上市速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交互式信息提供、在线参与创造和新颖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交互式信息提供和上市速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在线参与创造和上市速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能够丰富顾客参与理论,而且还为中国企业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虚拟社区实现产品创新提供指导。
  • 专利授权模式下OEM与再制造商的博弈决策:基于OEM的绿色创新视角 下载:67 浏览:329
  • 赵晓敏 孟潇潇 朱贺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 摘要:
    构建专利授权模式下原产品生产商(OEM)和再制造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OEM的绿色创新努力对决策双方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影响。针对分散决策下的效率损失问题,设计固定费用T的协调机制,分析不同消费者认可度下的利益协调效果。研究发现,在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再制造业务的开展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OEM的绿色创新努力有助于降低再制造的启动条件。当满足再制造启动条件时,OEM的绿色创新努力能使再制造商获得更多利润,但OEM自身的利润与绿色创新之间却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利益协调机制并不总是成立。具体而言,当消费者认可度低时,OEM和再制造商之间难以达成利益协调,再制造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当消费者认可度较高时,OEM和再制造商可以签订固定费用T的契约合同来保障双方获益,并且随着绿色创新程度的提高,协调契约的效果越显著。
  • 产品服务供应链中延保服务销售策略研究 下载:48 浏览:250
  • 但斌1,2 高艳1,2 掌曙光1,2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由一个产品制造商和一个同时提供延保服务的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研究产品与延保服务单独销售和捆绑销售两种策略。分别建立了两种销售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模型,分析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和最优利润,并对两种销售策略下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情形下销售策略选择对供应链成员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此外,分析了不同情形下最终的销售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捆绑销售策略对双方均不利(有利)时,供应链成员对采取单独(捆绑)销售策略达成一致;当捆绑销售策略对零售商有利但对制造商不利时,在某些条件下制造商会选择通过批发价格诱使零售商采取单独销售策略,否则制造商只能在捆绑销售策略下制定最优批发价格。最后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和利润。
  • 基于时效激励机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 下载:13 浏览:130
  • 黄金虎 郜旭彤 赵金楼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 摘要:
    在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中,物流服务集成商在给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分配任务的同时,常用奖金激励其更快完成任务。据此,本文提出了考虑时效激励机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设计方案。首先,考虑到物流订单任务量的随机性,建立了基于时效激励机制的客户满意度模型;其次,结合此模型构建了物流服务成本最小化模型;最后,采用NSGAII算法,对两个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进而获得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方案。
  • 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278
  • 屈启兴1 齐佳音2 宋绍义3 孟祥花4 陈曦5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 摘要:
    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管理已经成为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然而目前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企业或政府沟通策略与沟通效果的研究,极少涉及到在线回应内容因子并且缺少对危机沟通效果的衡量指标的研究。本文采用危机情境传播理论,从公众认知视角来衡量企业在线沟通效果,进而以危机情境传播理论模型为框架,从企业、危机UGC和企业在线回应内容三个层面开展了对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而挖掘影响企业在线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对危机UGC越早回应,越能够获得好的沟通效果。另外,企业在线应对时的信息简洁度和信息发布频率均正向影响用户正向情感浓度。
  •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29 浏览:241
  •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基于时效激励机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 下载:12 浏览:150
  • 黄金虎 郜旭彤 赵金楼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 摘要:
    在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中,物流服务集成商在给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分配任务的同时,常用奖金激励其更快完成任务。据此,本文提出了考虑时效激励机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设计方案。首先,考虑到物流订单任务量的随机性,建立了基于时效激励机制的客户满意度模型;其次,结合此模型构建了物流服务成本最小化模型;最后,采用NSGAII算法,对两个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进而获得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方案。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武汉市生态安全预警仿真研究 下载:45 浏览:244
  • 柯小玲1,2 郭海湘1 龚晓光3 刘晓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 摘要: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生态安全性更加脆弱。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城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首先采用PSR概念模型建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仿真模型,并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系统流图、方程及其仿真揭示该市2004—2020年的生态安全演化趋势,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2004—2020年武汉市生态系统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大致经历了先下降再波动回升最后稳步提升三个发展阶段,这是生态安全压力、生态安全状态和生态安全响应三个层面不同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91 浏览:436
  •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武汉市生态安全预警仿真研究 下载:77 浏览:347
  • 柯小玲1,2 郭海湘1 龚晓光3 刘晓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 摘要: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生态安全性更加脆弱。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城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首先采用PSR概念模型建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仿真模型,并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系统流图、方程及其仿真揭示该市2004—2020年的生态安全演化趋势,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2004—2020年武汉市生态系统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大致经历了先下降再波动回升最后稳步提升三个发展阶段,这是生态安全压力、生态安全状态和生态安全响应三个层面不同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60 浏览:314
  •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基于重抽样法处理不平衡问题的信用评级模型 下载:59 浏览:337
  • 夏利宇1,2 何晓群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 摘要:
    由于履约客户的数量远远大于违约客户,征信数据具备严重的不平衡特征,常用的处理方法较少同时考虑金融机构所关注的违约损失和市场份额因素。本文基于违约损失因素提出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IRIM),利用迭代欠抽样方法提升模型对"坏"客户的关注,采用集成方法将弱分类模型转变为强分类模型;基于市场份额因素改进常用的F-value指标,引入评价分类效果的RS指标。在6类不平衡关系下进行模拟研究,并对SSBF数据和中国某银行征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方法和指标相比,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能够在确保市场份额不过度减少的情况下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RS指标能够恰当地权衡市场份额和违约风险的关系。
  •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创造与转移研究 下载:78 浏览:423
  • 王兆东1,2 郭娜2 魏云捷3,4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上市公司社会网络位置与研发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 下载:65 浏览:355
  • 陈伟1 魏轩1 李金秋1 冯志军1,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 摘要:
    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环境对企业研发效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研发效率评价问题。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企业社会网络开发自己的外部知识资源,但当前的研究在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研究处于不同社会网络位置的企业研发效率受到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模型,并采用网络中的17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结合其研发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同时考虑网络位置时滞和投入产出时滞的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位置对上市企业的研发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位置的不同方面对研发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拥有的社会网络连接的数量指标(如点度、结构洞比重)对研发效率主要形成短期的影响,企业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密切度指标(如接近度、中介中心性)则对研发效率有长期影响;并且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对实证结果做出了总结。
  • 政府创新补助与公司高管自娱性在职消费——基于外部治理与积极情绪的考量 下载:36 浏览:250
  • 彭红星1 毛新述1 张茵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 摘要:
    本文聚焦于探讨政府创新补助对公司高管自娱性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督促高管专注公司经营,抑制自娱性在职消费行为,称作"外部治理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创新补助的利好消息催生积极情绪,促使高管产生自娱性在职消费的冲动,称作"积极情绪效应"。本文利用A股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2009—2014年数据,探讨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创新补助究竟表现为何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助强度越高,管理层自娱性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即创新补助表现为积极情绪效应。2013年实施"后补助"政策后,在非国有产权公司中积极情绪效应更为显著,而在国有公司样本中,此效应得以显著缓解,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政治生态改善,国有企业反腐工作有效抑制了高管积极情绪且提高了公司外部治理水平。在构建新型政企关系背景下,本文结论对于提升创新补助外部治理水平,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 战略柔性在分维度企业家导向与原始性创新的中介作用 下载:89 浏览:487
  • 杨卓尔1,2 高山行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 摘要:
    根据创新理论,企业进行创新需要对其所具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新的整合,企业需要培育战略柔性来缓解创新所需的成本压力,也需要更有柔性的组织架构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家导向理论认为,具有企业家导向的企业更倾向于追求创新,尤其对资源需求巨大的原始性创新而言,很多企业都因为缺乏内在柔性并最终影响创新结果。基于对全国303家企业的双份调研数据,本研究整合了企业家导向理论和柔性战略视角,构建了基于企业家导向与原始性创新间关系的中介模型,提出了战略柔性在企业家导向与企业原始性创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六个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表明战略柔性在分维度的企业家导向对原始性创新的影响上中介作用显著。本文拓展了企业家导向理论,并对中国企业根据企业家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如何促进企业原始性创新提出实践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管理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823
访问量 125821
下载量 35871
总被引次数 392
影响因子 0.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