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化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化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03

《化学研究前沿》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巯基丙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检测银离子 下载:43 浏览:446
  • 丁美玲 王坤 朱维菊 方敏 李村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 摘要:
    通过水热法合成稳定的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硒化镉(MPA-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溶液中的银离子。该量子点对银离子表现出选择性荧光增强效应,并对其他共存的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量子点的荧光增强与所加银离子浓度之间在0.1~1.2μM范围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对银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很高,检测限达到9.9nM。在实际水样中该方法对银离子检测的回收率为95%~120%,说明MPA-CdSe可以应用于实际水样中对银离子的检测。
  • 手性方酰胺-N-酰基吡咯烷的合成及其催化作用 下载:44 浏览:457
  • 白冰1 钟闻英1 王宁2 杨静1 毛多斌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 摘要:
    以方酸二甲酯及N-酰基-L-脯氨醛为原料,合成了4种新型方酰胺-N-酰基吡咯烷双功能手性催化剂,利用1H NMR,13CNMR,HR-MS,IR对催化剂结构进了表征。将该类催化剂应用于2,4-戊二酮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考察了溶剂、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甲苯为溶剂,催化剂用量为0.5 mol%,室温下反应。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3a为催化剂,合成了12个具有光学活性的3位取代的2,4-戊二酮,最高产率达到97%,最高ee值达到95%。该催化体系能够适合含有吸电子和供电子基团的各种硝基烯烃的不对称加成。
  • MMA-BA-AA共聚反应中单粒径产物影响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246
  • 尚成新1 郭志成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 摘要:
    选择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稳定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进行共聚合成了MMA-BA-AA共聚乳液。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MMA/BA配比对乳液的影响。结果显示,羧甲基纤维素效果显著,既是稳定剂又是接枝底物,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35%,丙烯酸AA用量为1%~2%,单体总量应低于45%,MMA/BA配比为1/1~9/7时,制备的乳液较好,且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态。
  • GPR40激动剂作用方式及药效团模型研究 下载:32 浏览:332
  • 靳京妹 宋昱 于大永 曹洪玉 史丽颖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 摘要:
    为阐明GPR40与其激动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构建可用于GPR40激动剂分子先导化合物筛选的药效团模型。我们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GPR40与其激动剂分子进行对接,分析分子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和结合方式,采用药团模型法分别构建了基于受体-配体复合物(CBP)和基于激动剂分子共同特征(HipHop)的药效团模型,HipHop模型采用测试集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GPR40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主要有ARG183、TYR91、TYR2240、ARG2258、PHE142等,相互作用方式则主要为氢键、盐桥、Pi-Pi Stacking以及疏水作用,以药团模型法构建了10个HipHop模型,其中8号药效团为最优模型,可用于GPR40激动剂分子的虚拟筛选研究,这为GPR40激动剂药物分子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 荧光猝灭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胰蛋白酶与蒙花苷相互作用 下载:14 浏览:164
  • 韩忠保1 李天乐1 苗瑞丹1 刘丽艳1 陈庆阳1 于湛1,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 摘要:
    以荧光猝灭法与分子对接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蒙花苷对胰蛋白酶荧光发射的猝灭作用,并探究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与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H 8.4时在不同温度下蒙花苷均可有效地猝灭胰蛋白酶的荧光发射,并且猝灭类型均为静态猝灭,即蒙花苷与胰蛋白酶间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使用双对数方程计算可知复合物为1∶1型,根据Van’t Hoff方程对不同温度下蒙花苷猝灭胰蛋白酶的光谱数据分析可知复合物的生成是熵增放热的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蒙花苷对胰蛋白酶的发光猝灭主要是通过影响其Trp残基的荧光发射实现的。分子对接研究表明蒙花苷可结合在胰蛋白酶表面由His57、Thr98、Gln175、Trp215、Gln192、Ser195等残基所形成的疏水性口袋中,并通过氢键、芳环堆积、疏水、静电吸引等弱作用与胰蛋白酶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蒙花苷与Trp215残基间存在明显的疏水与氢键作用,这些作用可减弱这个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并最终导致其荧光发射的猝灭。3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胰蛋白酶与蒙花苷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验证了分子对接结果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 雌马酚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 下载:32 浏览:338
  • 郭梦涵1 王丹阳2 宋瑛1 李文红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 摘要:
    研究了雌马酚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两种光谱在不同pH条件下发生光谱变化的原因。在中性条件下,雌马酚分子型体的最大吸收峰为280 nm;而在弱碱环境中,7位-OH质子发生电离,电离常数pKa1=10.08±0.05,出现两个吸收峰(240 nm,294 nm),7位-OH质子电离使吸收峰发生红移;当溶液变为强碱性时,4’位-OH质子电离,电离常数为pKa2=13.50±0.22,240 nm吸收峰的强度发生变化。在中性条件下,雌马酚的分子型体具有强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λex/λem分别为278 nm/316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11;在弱碱性溶液中,雌马酚的7位-OH质子电离,荧光光谱没有变化,但荧光强度迅速下降;在强碱性条件下,4’位-OH质子电离,导致雌马酚的荧光几乎消失。雌马酚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特征与分子结构中羟基的电离具有直接关系,雌马酚的7位-OH电离后的离子型体具有强吸收,它的分子型体具有强荧光。这些光谱特性可为雌马酚的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 AgPd泡沫催化剂的制备及分解甲酸析氢性能研究 下载:43 浏览:454
  • 刘军 吴新华 刘绚艳 周全 李容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 摘要: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异相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制备氢气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本研究中,由枝晶构成的三维(3D)多孔AgPd泡沫对甲酸分解析氢具有高催化活性。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投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三维多孔AgPd合金泡沫膜的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这种高活性是由于该泡沫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如台阶、拐角、扭结和边缘等特殊结构。除了高催化活性以外,这种合金泡沫可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在5分钟之内快速沉积在Ti基底上,无需其他有机物的加入,制得的AgPd合金泡沫无需后处理,可以直接用来分解甲酸制氢。这种催化剂可随时控制氢气的产生,只需将合金泡沫从HCOOH+NaCOOH的混合溶液中拉出或者浸入即可。这种泡沫催化剂在水中清洗、晾干或者在H2SO4中扫CV就可以活化。
  • 指纹中生活特征成分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36 浏览:383
  • 杜秋瑶1 董林沛2 吴小军2 王继芬1 常靖2 张云峰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 摘要:
    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到的汗液斑形式。目前对其进行的分析仍多局限于形态学描述和DNA检验。指纹中含有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其中蕴含着遗留者的生物特征、社会习性等相关信息。通过检验指纹中的生活特征成分,可对指纹遗留者进行刻画,从而为侦查提供线索。这种技术在无法通过指纹进行个体识别时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指纹中含有的生活特征成分,并概述了相关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在不久的将来,相关技术一定会在案件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两种苯磺酸镉(Ⅱ)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载:42 浏览:438
  • 王敏1 张皜昊1 张顺1 宋志国2 曹春艳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 摘要:
    以碳酸镉为原料,分别与苯磺酸和对甲基苯磺酸反应生成[Cd(H2O)6](C6H5SO3)2(1)和[Cd(H2O)5](p-CH3C6H4SO3)2·H2O(2),产物均为无色结晶固体。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配合物1中Cd2+与6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Cd2+与5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和一个对甲苯磺酸基团中的氧原子配位,两种配合物均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以1-氨甲酸酯基烷基-2-萘酚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苯磺酸镉和对甲基苯磺酸镉的催化性能。
  • 硫脲及其席夫碱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369
  • 石治川 赵志刚 刘兴利 李晖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 摘要:
    硫脲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良好的理化性能以及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材料、医药、农药和配位催化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因而其合成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微波合成、超声波合成、无溶剂合成、离子液合成、相转移催化合成等一系列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在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综述了硫脲和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相转移催化氧化酮羟化反应合成两种甾体药物 下载:32 浏览:339
  • 冯书晓 齐凯言 王俊岭 马军营 郭亚菲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 摘要:
    以含有17(20)甾体烯烃(1a和2a)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了不同氧化体系以及含有过氧硫酸盐的均相和非均相溶液体系的氧化效果,设计了一种n-Bu4NHSO4/CH2Cl2/H2O相转移催化RuCl3/Oxone氧化酮羟化反应体系,制备得到17α-羟孕酮(1)和醋酸去氧皮质酮(2)两种甾体药物,收率分别达到69%和60%。该双相溶剂体系避免了水和酸性离子对反应的影响,具有步骤简单,副产物少的特点,适用于甾体激素药物α-羟基酮侧链的引入和合成。
  • 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硅基杂化手性固定相制备及评价 下载:36 浏览:385
  • 李英杰 靳志向 秦世丽 高立娣 李雪 唐艺旻 林肖同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 摘要:
    以脲氨基-β-环糊精硅基衍生物为手性单体,1,2-二(三乙氧基硅烷)乙烷(BTEE)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脲氨基β-环糊精衍生物/硅基手性杂化材料(β-CD/PMOs)。以其为手性固定相制备一种新型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通过IR和SEM对固定相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定相成功键合在毛细管内,并保留了固定相原有的球形结构。以硫脲为标记物,测得平均柱效在11698.4 plates/m以上,日内、日间及柱间柱效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均≤1.31%,且成功拆分D,L-组氨酸,达到基线分离。可见,该开管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手性拆分能力。
  • 在铜箔上电辅助制备纳米银及其SERS应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60
  • 王娜1 刘琴1 曾婷2 吴永平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 摘要:
    在电化学工作站上以铜箔为工作电极,以硝酸银和PVP混合液作为前驱溶液,利用循环伏安法电辅助制备了纳米银,得到在铜箔上紧密均匀分布的纳米银颗粒聚集体作为SERS基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铜箔上负载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和成分的表征,探讨了PVP及电辅助方法对纳米银形貌及基底SERS活性的影响。以4-巯基吡啶和罗丹明6G为探针溶液研究了制备基底的SERS活性,同时还对基底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性能。
  • 偏蓝相干法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备工艺 下载:32 浏览:332
  • 诸昌武 潘顾源 王元有 金党琴 徐嘉琪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溶剂型聚氨酯在合成革中的展色性能,以4,4-二苯基甲烷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甲基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及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多元醇组成、扩链剂种类及溶剂组成等因素对干法聚氨酯合成革展色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中乙二醇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1时、所用扩链剂组成为乙二醇与甲基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0.5,所使用的溶剂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1时,制备得到的干法聚氨酯合成革的展色性能最佳(偏蓝相)。
  • 超声功率对石灰乳活性影响研究 下载:43 浏览:458
  • 陆海勤1 骆文静1 杨华2 宫晓丽1 李冬梅1 郭丽云1 李文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 摘要:
    为获得高活性度的石灰乳,在石灰乳化过程引入超声作用,分别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和表观形态观察、中和反应活性实验对超声作用后石灰乳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机械搅拌和不同超声功率作用下石灰乳的分散稳定性、中和反应活性及粒度分布情况,以考察超声作用对石灰乳化过程和石灰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机械搅拌相比,在一定功率范围内,超声作用可降低石灰乳的沉降速率,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减小石灰乳体系中未溶解Ca(OH)2乳颗粒的粒径,并缩小其粒径的分布范围,抑制石灰乳结块的产生;超声作用还增加了Ca(OH)2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溶解速度,进而提高石灰乳的中和反应活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化学研究前沿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