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化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化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03

《化学研究前沿》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链烷烃类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脂溶性 下载:43 浏览:446
  • 彭德乾1 白丽丽1 陈训1 王颖1 付艳1 王灿红2 林连波3 李娟1 刘辰鹏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 摘要:
    白杨素为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广泛,但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为了提高白杨素的溶解性,本文通过酯化反应,在白杨素骨架上引入链烷烃,合成了链烷烃类白杨素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I进行结构表征和测定,得到乙酸-7-O-白杨素酯(1)、正丁酸-7-O-白杨素酯(2)、正己酸-7-O-白杨素酯(3)、正辛酸-7-O-白杨素酯(4)和正癸酸-7-O-白杨素酯(5)。通过观察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氯仿中的溶解情况,检测它们的脂溶性,实验结果发现,白杨素衍生物的脂溶性明显大于白杨素本身。
  • 改性木薯淀粉/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34 浏览:357
  • 黄雪秋1 祝明运2 陈政君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 摘要:
    以木薯淀粉、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改性淀粉树脂(SMS)。然后将改性淀粉同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进行混炼、硫化模压成型,制得苯乙烯改性淀粉/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对苯乙烯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考察了不同苯乙烯含量的木薯淀粉接枝产物对丁苯橡胶/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改性后,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多,所得复合橡胶的拉伸强度与邵氏硬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苯乙烯用量为15%时所制得的苯乙烯改性淀粉/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邵氏硬度最大且优于未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2.0MPa,邵氏硬度为25.8HD。
  • 红外光谱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多种塑料袋组份的研究 下载:32 浏览:343
  • 姜红1 鞠晨阳1 张冰钰1 满吉2 任继伟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 摘要: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检验塑料袋样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结合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43个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塑料袋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依据样品的有机成分和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的不同,可以对样品进行区分,同时,利用SPSS聚类分析Ward法作为类间距离,对塑料袋样品进行分类,效果较好。并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样品无需特殊的前处理,且属于无损检验,该方法可以用于公安机关实际办案。
  • 由混合配体构筑的三维铽金属有机框架的晶体结构及分子识别性能 下载:32 浏览:335
  • 杨轶1 唐静1 华雪2 朱永朝2 毛国帅1 黄秋颖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 摘要:
    本文采用两种多功能有机羧酸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3IDC)和对苯二甲酸(H2DCB)为混合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个含有一维孔道的复杂三维金属有机框架{[Tb(p-BrPhHIDC)(DCB)0.5H2O]·H2O}_n。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发现所采用的两种羧酸配体均与中心金属Tb(Ⅲ)离子配位进而桥联邻近的金属离子构成了三维框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试了晶体纯度。热分析表明该金属有机框架显示出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测试以及小分子识别研究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强的特征荧光发射和一定的乙腈识别能力。
  • 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溶液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 下载:35 浏览:370
  • 何建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 摘要: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粘度在5000mpa.s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及其降解产物的胶液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与海藻酸钠胶液的微观结构相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结构差异。这种结构差异导致其流变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降解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与海藻酸钠胶液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接近,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上较为符合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要求。
  • 4-单取代-1H-1,2,3-三氮唑的合成研究 下载:13 浏览:151
  • 苏长会1 丁志远1 刘霞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 摘要: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起始原料通过磺酰化、叠氮化反应合成叠氮基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N3,2);在铜催化下和芳香炔、脂肪炔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1,2,3-三氮唑(mPEG-1,2,3-triazoles,3);再于酸性条件下脱除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制备4-单取代-1H-1,2,3-三氮唑(4),其结构经过MS及1H NMR、13C NMR确证。
  • ZnO微棒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下载:42 浏览:432
  • 傅天华 何红艳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 摘要:
    以NaOH和Zn(NO3)2·6H2O为原料,采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水热反应条件,无模板剂及助剂,无需退火,制备出了一种ZnO微棒,考察了水热温度、时间及物料比例对材料的形貌、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场发射透射电镜(FT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结晶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ZnO微棒,温度升高使微棒长大,时间加长使微棒变细变长。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显示材料对可见光有较大范围弱吸收。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00~oC水热处理4小时的材料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所制备ZnO微棒对太阳光也有较好响应,即使在阴天不搅拌的情况下,经过4天时间也能将10mg/L甲基橙有效降解,方法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可望推广到实际废水处理中。
  • 新型阳离子脂质体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载:33 浏览:347
  • 华雪莲1 张树彪1,2 肖义2 张明兴1 华德海1 海华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 摘要:
    阳离子脂质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脂质体之一,作为载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纳米型载体,它既可以包载基因/药物,也可以包载诊断试剂,还可以两者同时包载。将阳离子脂质体应用于医药,既可以提高药物的体内稳定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长循环;又可以缓释药物,延缓肾代谢,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了包括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氨基酸/多肽阳离子脂质体以及含糖阳离子脂质体等多种类型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以便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铁基低共熔剂在柴油氧化脱硫中的研究 下载:34 浏览:355
  • 孙璐璐 苏婷 吕宏缨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 摘要:
    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低共熔剂在柴油脱硫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首次采用己内酰胺(CPL)和氯化铁为原料合成了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并将其应用于氧化脱硫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分子氧为氧化剂,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作为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氧化脱硫活性。首先,CPL/FeCl3 低共熔剂(DES)的组成及配比均与氧化脱硫活性有关。其次,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逐渐增大,当温度在60℃时,氧化脱硫率达到100%。另外,探究了不同溶剂对脱硫反应的影响。经过系统的研究影响脱硫效率的反应参数,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60℃,氧气流量是60 mL·min-1,VDES/model oil =1/10,n(CPL:FeCl3·6H2O)=1∶1,此时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作为催化剂可以达到100%的脱硫率。
  • HKUST-1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固定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24
  • 欧沙 杨昌云 王茜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 摘要: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保持碳循环的平衡,通过化学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催化位点,被认为是CO2捕获和固定的理想的多相催化剂。本文研究了在温和反应条件(1atm CO2和35℃)下,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助催化剂,HKUST-1催化环氧乙基苯与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HKUST-1显示出高效催化氧化苯乙烯环加成反应的活性,反应48 h后转化率可达88%。
  • 一种基于咪唑-咔唑蓝色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载:32 浏览:333
  • 彭化南1,2 郑大贵1,2 陈熙2 韩耀静2 吴丽丹2 杨彦春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 摘要:
    联苯甲酰、对溴苯甲醛和乙酸铵缩合得到2-(4-溴苯基)-4,5-二苯基咪唑,再与4-(9H-咔唑-9-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一种蓝色荧光材料4,5-二苯基-2-[4-(4-(9H-咔唑-9-基)苯基)苯基]-1H-咪唑,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TGA、DSC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化合物的光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41 nm,荧光发射波长为416 nm,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29 eV和2.11 eV。TGA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 瓜环和金属改性的硫化镉光催化性质 下载:42 浏览:442
  • 熊霞 赵安婷 李应维 王羽 龙彤彤 吴杰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 摘要: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氯化镉为镉源,超声法制备银、钴离子掺杂的六元瓜环-硫化镉复合物。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进行催化降解染料的测试,考察Q[6]和金属离子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瓜环复合和适量金属掺杂能使硫化镉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显著提高约20%,且以瓜环对硫化镉协同增效作用为主。
  • MX2型二维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理论预测 下载:42 浏览:436
  • 何远德1,2 黄志硕2 覃检涛2 张文旭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 摘要:
    为找到未来半导体晶体管合适的沟道材料,计算了14种MX2(其中M=Mo,W,Sn,Hf,Zr和Pt,X=S,Se和Te)型二维半导体载流子有效质量、带隙以及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在计算过程中,为了快速对载流子迁移率进行估计,利用形变势的近似电声耦合矩阵元。计算时考虑长波光学声子和声学声子的散射,而在极化晶体中,考虑了极化散射。计算结果表面,WS2,PtS2以及PtSe2具有最高的电子迁移率以及非零的带隙。其中,PtSe2的电子在室温下的理论迁移率上限为4000 cm2·V-1·s-1,而W,Hf和Zr的二维化合物室温时的空穴迁移率较高,其中含W的化合物理论迁移率上限到2600 cm2·V-1·s-1。该计算研究为实验合成高迁移率的二维材料提供指导,同时为实验获得高性能以二维材料作为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提供参考,加速二维材料的应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化学研究前沿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