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化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化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03

《化学研究前沿》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263
  • 李玉玲 李靖靖 王宇飞 王岚 李晓静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而成的具有网格结构的晶态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孔道的可调节性,使其在气体的吸附和分离、离子识别、催化、磁性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近十年来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MOFs化合物在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对MOFs材料在合成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在MOFs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中使用含氮配体和芳香羧酸的混合配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以得到更多结构多样化和性能优良的MOFs材料。
  • 基于金-铂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构建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CEA检测 下载:42 浏览:437
  • 郑慧雯1 唐典勇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 摘要:
    本文将金-铂双金属纳米颗粒(Au-PtNPs)沉积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作为基底材料,用以固载癌胚抗原抗体(anti-CEA)。利用anti-CEA与癌胚抗原(CEA)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CEA固载于电极表面,用于降低Au-PtNPs对底物对苯二酚的催化作用,以改变电化学响应信号。通过对比CEA作用前后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强弱可实现CEA的定量检测。研究发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CEA的浓度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5~80ng·mL-1范围内其检测限为5 pg·mL-1。该免疫传感器不仅展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同时能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的分析检测,其结果与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结果相吻合。
  • 尼古丁-酒石酸盐晶体的结构分析 下载:23 浏览:253
  • 杨继1 缪明明1 陈永宽1 者为1 刘志华1 汤建国1 索自立2 侯权2 李晖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 摘要:
    尼古丁-酒石酸盐作为尼古丁的新型固态形式,在新型烟草制品研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CrystalExplorer晶体学软件,对其该盐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分析。"赫希菲尔德"表面分析结果显示,晶体内部存在众多的氢键,使其相邻分子之间的间距减小,O…H相互作用在"赫希菲尔德"表面中占主导作用;相互作用能分析的结果是:尼古丁分子与周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强,水分子与周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弱,且盐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水分子;能量框架结果表明,层状结构明显,层与层间相互作用能较弱,晶体结构的化学及物理稳定性较差。理论上深刻剖析尼古丁-酒石酸盐晶体结构特性的结果,对其该盐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七、八元瓜环与3-氨基香豆素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下载:23 浏览:242
  • 黄净净1 谢军1 陶朱1 周清娣2 张前军1 卫钢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 摘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与3-氨基香豆素(3-AC)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3-AC在pH=1.03的条件下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吸收光谱测得的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分别为3.789×10~4 L·mol-1、4.136×10~4 L·mol-1;Q[8]与3-AC在pH=1.03~6.97条件下均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在中性条件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吸收光谱测得的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分别为2.551×10~5 L·mol-1、2.455×10~5 L·mol-1。其包结模式为3-氨基香豆素分子完全进入Q[7]或Q[8]分子空腔,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主要由焓和熵驱动。相溶解度法研究表明Q[7]、Q[8]的介入使3-AC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增加了1.26倍和2.04倍。
  • 铬酸酐电催化合成过程阳极稳定性与析气效应研究 下载:25 浏览:269
  • 李成未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 摘要:
    针对铬酸酐传统生产技术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工艺落后等问题,研究了以重铬酸钾为原料,电催化合成铬酸酐绿色新技术。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阳极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镜分析了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自制钌/铱/钛氧化物复合阳极在阳极电解液中具有较低的析氧过电位和稳定的高催化活性。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条件下阴极析氢速率,建立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随阳极液重铬酸钾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指出阴极析氢速率可用于定量表征铬酸酐电催化反应进程,讨论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的影响因素。
  • 线性标度方法计算几个藜芦生物碱的13C NMR化学位移 下载:24 浏览:256
  • 金鹿 许璐 杨青青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 摘要:
    本文采用几种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环杷明(cyclopamine)的13C NMR化学位移。与实验值比较发现采用B97-2/pcSseg-1的气相优化结构结合SMD溶剂化模型计算获得的13C NMR化学位移最合适。在此基础上,对藜芦中的五种典型生物碱结构(环杷明、介芬胺、藜芦胺、计明胺和棋盘花胺)进行了相应的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通过与实验值进行拟合,得到线性标度公式σ=(184.4-σcal)/1.0261。其相关系数R2=0.9976。此外,理论计算也可以解决化合物中的相似碳的13C NMR化学位移归属困难的问题。线性标度方法获得化学位移对建立天然产物的NMR数据库、匹配结构和解析实验测试数据提供了一种快捷可靠的解决方案。
  • Mg/Fe类水滑石的磷酸根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 下载:25 浏览:275
  • 程福龙 聂凡贵 刘芳 吴小群 李娟 潘杰 李廷 真付川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Mg/Fe类水滑石(Mg/Fe-hlc),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Mg/Fe-hlc具有典型的类水滑石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156.7 m2·g-1);Mg/Fe-hlc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Tempkin方程都可以很好地拟合Mg/Fe-hlc对磷酸根的等温吸附数据,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7.38 mg·g-1;共存阴离子NO3-、Cl-和SO42-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很小;通过分析吸附磷酸根前后的Mg/Fe-hlc的结构和织构性质以及表面官能团变化,并结合溶液pH对磷酸根吸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静电相互作用、配体交换和阴离子交换是Mg/Fe-htl吸附磷酸根的三种主要机制。
  • 鲫鱼牙齿提取液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 下载:21 浏览:229
  • 华睿清 韩旭 吴刚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 摘要:
    25℃下,在鲫鱼牙齿提取液存在时,用Na2CO3和Ca(NO3)2·4H2O作为原料合成碳酸钙,研究提取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组成和粒子形貌的影响。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粒子的形貌。研究结果显示,在反应时间是30s时,合成得到的产物是球霰石晶型和方解石晶型的混合物,并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球霰石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球霰石的含量会降低,但是产物粒子的形貌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说明,提取液的确能够影响碳酸钙的晶型和粒子形貌。
  • 可见光响应Fe掺杂Zn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438
  • 封娜 王元有 舒适 张书攀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 摘要:
    以硝酸锌、氯化铁等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比例Fe掺杂的ZnO光催化剂(Fe-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散射(Raman)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已经掺入了ZnO晶格中;掺杂使光吸收带向红外区域扩展,提高可见光响应。BET测试发现Fe掺杂的ZnO材料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相当高的比表面积,对Cr(VI)水溶液进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Fe掺杂后ZnO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 6-溴-4-甲基烟腈的合成研究 下载:35 浏览:361
  • 易琴1,2 周志旭1,2 赵春深1,2,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 摘要:
    6-溴-4-甲基烟腈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工艺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以2-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碘代、氰基化、Sandmeyer反应得到了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总收率为64.4%。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且收率较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 微波消解-非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乙烯包材中的锑 下载:25 浏览:264
  • 裴志洋 黄泽义 孟卓尤 楠范 洪涛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 摘要:
    建立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法消解处理聚乙烯包材后,利用表面活性剂OP对5-Br-PADAP、碘化钾和锑的三元复合物的增溶作用,采用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的含量,筛选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锑含量的显色条件。锑质量浓度(0.100~1.00 mg·L-1)与锑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103.3~104.0%,精密度RSD小于2%,与标准物质和国标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准确性得到了验证。本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
  • 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的制备及热性质 下载:31 浏览:327
  • 蒋云霞 徐百灵 李艳 肖婷婷 马铭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 摘要:
    以N-三甲基硅基咪唑、1-溴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个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溴化1,3-双十二烷基咪唑(C12MC12)。C12MC12与多金属氧酸盐(H4SiW12O40)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C12MC12-SiW12)。并通过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X射线衍射(XRD)对C12MC12和C12MC12-SiW12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12MC12具有液晶性质,为层状介晶结构。当用多酸阴离子SiW12O404-取代C12MC12中的Br-后,C12MC12-SiW12的熔点升高,液晶性质消失,但仍为准层状结构。
  • 轻质氧化镁的制备,表征与活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263
  • 姜双诚1 周元芬2 龙飞1 赵安婷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 摘要:
    选用不同可溶性镁盐(MgCl2·6H2O和MgSO4·7H2O)和沉淀剂(NH3·H2O、NaHCO3、NH4HCO3和K2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镁前驱体,之后经过600℃煅烧获得微纳米级活性氧化镁,通过改变物料比例制备系列氧化镁。产品采用FI-IR,XRD和SEM进行表征,并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氧化镁主要呈片状晶体,适当比例硫酸镁和氯化镁与氨水及碳酸氢钠可以制备出活性和产率都较高的微纳米级活性氧化镁,当MgCl2·6H2O和NaHCO3摩尔比为1:1时,制得的氧化镁具有更好活性,对应柠檬酸法中酚酞变红时间为15sec。
  • 温控双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下载:25 浏览:265
  • 康艳1 廖胜1 赵稳1 熊万明2 聂旭亮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 摘要:
    以1-乙基咪唑和1,3-二溴丙烷(或1,5-二溴戊烷)为原料制得溴盐中间体,然后与六氟磷酸钾在水溶液中进行阴离子交换,以制备双咪唑型温控型离子液体。通过对上述两种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发现两者结构相近,但晶体形貌差异较大,其中双-(3-乙基咪唑)丙烷六氟磷酸盐属于四方晶系,而另一个属于正交晶系;两者在晶胞堆积结构上呈现高度对称。另外,将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应用到苯胺的缩合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体物质渐渐溶解,达到85℃时反应体系为淡红色均相,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以下,晶体物质逐渐析出,取得了较好的温控分离效果。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化学研究前沿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