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
《化学研究前沿》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化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化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03

《化学研究前沿》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吡唑啉嘧啶类IL-2诱导T细胞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和虚拟筛选 下载:47 浏览:481
  • 刘桦1 蒲铃铃1 杨菁1 宋海星1 梁桂兆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 摘要:
    为获取结构新颖、高活性的Itk抑制剂,采用Co MFA和Co MSIA两种方法对39个吡唑啉嘧啶类Itk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新建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分别为q2=0.771和q2=0.759,拟合验证系数分别为r2=0.948和r2=0.913,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预测能力。运用药效团模型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3D-QSAR模型的分子活性预测等方法进行虚拟筛选,最终获得7个高活性的新抑制剂化合物。Surflexdock分析显示新抑制剂与Itk靶点有较强的的氢键作用。各研究结果表明,此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和虚拟筛选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吡唑啉嘧啶类Itk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为Itk靶向药物的研发及合成提供参考。
  • ZIF-7基多孔碳材料制备与氙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42 浏览:432
  • 龚有进 熊顺顺 唐元明 刘强 胡胜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 摘要:
    乏燃料后处理废气中的放射性氙(Xe)和氪(Kr)的捕集和分离是核燃料循环的重要一环。固体吸附分离法在室温条件下实现氙与氪的分离更有效率,具有诸多优点,而高性能的吸附材料是该方法的关键。本文通过直接碳化ZIF-7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MOF衍生的微孔碳材料Z7CB-1000。298 K及100 k Pa条件下Z7CB-1000对Xe的静态吸附容量为3.72 mmol·g-1,亨利系数为69.6 mmol·g-1·bar,Xe/Kr亨利选择性为19.1;穿透实验结果表明,298 K及100 k Pa条件下Z7CB-1000对Xe的动态吸附容量为17.6 mmol·kg-1,表明Z7CB-1000是一种有潜力的Xe吸附分离孔材料,可望用于核燃料循环中废气中Xe的捕集与分离。
  • 盐酸黄连素与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理化性质研究(英文) 下载:44 浏览:437
  • 熊晓莉1,2 李宁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 摘要:
    对β-环糊精(β-CD)和盐酸黄连素(Berb)之间的包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水相介质中,用紫外光谱和相溶解度法测定了二者之间的表观稳定常数K。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包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相溶解度曲线表明,Berb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为AL型曲线,表明二者之间形成1∶1的化学计量比的包合物。利用相溶解度曲线,计算了在293K和310K时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标准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在298K、310 K时分别为-10.3 k J mol-1、-10.6k J mol-1,表明包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利用分子模型程序,探讨了β-CD和Berb间的包合机理,并结合FT-IR分析结果,推测Berb的二甲氧基基团通过β-CD尾区进入CD的空穴中。该研究为β-CD和Berb包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 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下载:46 浏览:475
  • 苏红玉1 刘琳1 张强1,2 钱建华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 摘要: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制备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缩4-甲酰苯甲酸(A)缓蚀膜。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该席夫碱膜在3wt.%Na Cl溶液中对金属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自组装分子膜能有效抑制铜片的腐蚀,当浓度为15 mmol·L-1,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高达97.11%。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和在Cu(111)面的吸附形态。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一致。
  • 两性离子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33
  • 谷贝1 陈志娟1 张亚楠1 陈强1,2,3 沈健1,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 摘要:
    酶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维持或提高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α-淀粉酶为模型,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α-淀粉酶活性,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两性离子化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磺酸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SBMA)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α-淀粉酶的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PC、CBMA、SBMA均可有效维持α-淀粉酶的活性,MPC效果最好;并且在30℃、60℃和90℃条件下,添加MPC的体系经过8 h后,α-淀粉酶活性分别是未添加MPC体系α-淀粉酶活性的944%、851%和884%。
  • 快速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砷汞的含量 下载:35 浏览:367
  • 李方明1,2 唐富江2 杨程皓2 张济龙1,2 王恒路1,2 李虹丽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 摘要:
    为实现土壤样品中砷、汞元素快速准确检测,本文以国家标准物质GSS-24为实验土壤,对其中消解酸体系、消解程序、过滤方式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HCl-HNO3体系的一套快速、用酸量少、可靠的土壤砷汞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方法。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GSS-14、GSS-21、GSS-25土壤的元素进行验证,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一致。若称样0.5000 g定容到50 ml,确定砷、汞检出限分别为0.009 mg·kg-1和0.002 mg·kg-1,相对标准偏差2.15%9.3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0%105%。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为环境土样中砷、汞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 紫杉醇结构类似物的分离分析研究 下载:41 浏览:420
  • 柴光盛1,2 黄家明1,2 张天玉1,2 解粉莲1,2 月琳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 摘要:
    本实验以分离以分离紫杉醇及其结构类似物为目标,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具有优异分离性能的分子模板聚合物。通过平衡吸附实验系统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聚合条件对印迹分子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手段表征了合成模板聚合物的性能。探讨了模板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及其作为固相萃取剂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紫杉醇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离分析方法。
  •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363
  • 柯珍1 朱华2 钟世安3 邹登峰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可为人们提供具有期望结构和性质的分子组合体。属于超分子化学中的主客体化学范畴,是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前沿科学。本文将从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分类、制备、应用等角度,对分子印迹技术进行总结,并简要预测了分子印迹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 酮洛芬的合成方法研究 下载:25 浏览:269
  • 张毅 糜玲 陈瑞 郑萍 汤磊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 摘要:
    本论文以间氰甲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硫酸二甲酯甲基化,氯化亚砜制备酰氯,与苯Friedel-Crafts酰化后硫酸水解得到酮洛芬;结构经ESI-MS,1H-NMR确证。通过实验与工厂放大试生产验证,甲基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50%、温度25±5℃,总收率为75.71%;HPLC纯度为99.81%。该新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 茚三酮及其类似物显现汗潜手印的研究进展 下载:32 浏览:337
  • 仝潇 罗亚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 摘要:
    茚三酮是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的主要试剂之一,茚三酮类似物主要由茚三酮同系物、茚二酮、DFO等组成。茚三酮及其类似物在我国刑事技术部门主要以溶液法进行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渗透性疑难客体(如热敏纸、卫生纸等)遗留在犯罪现场,传统溶液法应用受到局限。本文旨在对茚三酮及其类似物显现汗潜手印进行综述,结合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茚三酮及其类似物显现汗潜手印的研究进展 下载:426 浏览:435
  • 仝潇 罗亚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9期
  • 摘要:
    茚三酮是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的主要试剂之一,茚三酮类似物主要由茚三酮同系物、茚二酮、DFO等组成。茚三酮及其类似物在我国刑事技术部门主要以溶液法进行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渗透性疑难客体(如热敏纸、卫生纸等)遗留在犯罪现场,传统溶液法应用受到局限。本文旨在对茚三酮及其类似物显现汗潜手印进行综述,结合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C-C模板的纳米二氧化钼制备研究 下载:42 浏览:438
  • 刘婷婷1 牛铃1 谢成根2 常文贵2 张小灵1 包顺东1 徐国梅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9期
  • 摘要:
    以过氧钼酸为前驱体,腰果酚型酚醛树脂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腰果酚型酚醛树脂/纳米氧化钼复合材料,最后再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制备得到C-C模板的纳米二氧化钼,并采用FT-IR、XRD、TEM和SEM等仪器对Mo O2高温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分析,同时采用XPS对材料表面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50℃处理3 h后的纳米二氧化钼呈粉末状,淡黄色。XPS检测显示纳米二氧化钼表面存在C、Mo、O等元素,且这些元素均以不同结合态存在,如Mo-C,O-C-O等。TEM检测显示有明显的C-C纤维模板,而SEM照片中可以清晰的观测到纳米二氧化钼以透明的棒状结构存在,高温处理使其晶型结构更为规整。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化学研究前沿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