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康复医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康复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201 (Online)
ISSN: 3008-0010 (Print)

《现代康复医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下载:246 浏览:2553
  • 刘柱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21年2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36例,基础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较基础组明显提升,且疼痛程度较基础组明显减轻,差异有分析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基础组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性大(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干预,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中推广价值极高。
  •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下载:238 浏览:2539
  • 郝晴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照实验的方法,选择医院康复科2022年1月-2022年4月接诊的4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Fuger-Merger评定量表(FMA)评估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Jebsen手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完成情况;Barthe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结果:改良Ashworth评分(mas)、Fuger-Merger评分(FMA)、Jebsen手功能评分和Barthel评分(bi)实验组受训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常规康复训练与镜像治疗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康复效果。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可以增强镜像神经元的兴奋性,激活脑部记忆中某些区域运动皮层。大量重复的镜像练习可以导致相应条件的形成反射,加速形成常规运动反射弧。可促进上肢功能及手部功能的恢复,缓解上肢痉挛,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 MT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77
  • 崔展肇 褚晓晴通讯作者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为探讨MTT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选取实习医院2022年1月-5月期间收入符合标准的30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名患者和实验组15名患者,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传统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6天,每天3组,每组10次的MTT训练。对患者的步行能力使用6min 步行试验,10m 步行试验简化, 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Berg 平衡量表进行评定。进行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并同时也进行MTT训组(实验组)各项评定指标均高于只进行常规传统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联合MMT力量训练在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方面显着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 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389
  • 崔芸菲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的最大运动能力的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2组患者的改善优于治疗1组。结论: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的恢复。
  • 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57 浏览:2453
  • 贾晶婷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PNF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上肢FMA测定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效率为67%。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治疗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PNF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 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232 浏览:2389
  • 骆林利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法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产科阴道分娩产妇92例为分析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法治疗。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盆底肌张力恢复、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恢复、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改善情况更优;研究组产妇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法应用于阴道分娩后产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张力,减少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其产后盆底肌张力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KOO(抗阻呼吸激励训练器)用于稳定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39 浏览:2498
  • 杜佳 李姣 代娜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抗阻呼吸激励训练器对煤工尘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煤工尘肺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常规肺功能锻炼基础上应用KOO(抗阻呼吸激励训练器),疗程9个月。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在给予肺康复护理前、后呼吸困难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KOO(抗阻呼吸激励训练器)用于煤工尘肺患者肺康复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量,取得满意效果。
  •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256 浏览:2404
  • 马继英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法,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住院观察水平,实现患者精神病情况的有效缓解,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 人文护理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康复及护理 下载:240 浏览:2472
  • 王文娟 李文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人文护理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康复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人文护理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患者前庭功能康复效果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前庭功能指数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患者前庭功能指数的明显提升,实现患者BBS评分的提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分析 下载:237 浏览:2382
  • 陈兴琼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以及记录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3月-2022年7月期间,本院对接受康复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92例病人进行记录和观察。实行西药康复方案的46例病人为参考组,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46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观察与比对92例病人距骨实际倾斜角、AOFAS实际得分、临床实际疗效;结果:研究组46例病人临床实际疗效以及AOFAS实际得分,比参考组的46例病人高,而距骨实际倾斜角要比参考组46例病人低。结论: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可以降低距骨实际倾斜角,大幅度改善病人临床实际疗效以及AOFAS实际得分,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 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82
  • 刘建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隔离区康复治疗的影响,帮助新冠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治病的信念。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小组先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从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情感关怀、康复训练以提高疾病方面自我保健全程给予干预指导。结论: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快速排除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 阿米巴管理视角下康复护理人才的考核与激励研究 下载:241 浏览:2378
  • 罗小钰 赵艺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本论文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对康复护理人才供给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以“三公原则”为核心思想,以阿米巴原理为指导的人才团队考核机制,对当前康复护理人才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补充。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保障制度,以实现康复护理人才的考核、培训、激励以及梯队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性谋划与统筹性推进,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人才支撑。
  • 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 下载:241 浏览:2513
  • 朱迎春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对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孕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提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首先需要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100例孕产妇,为100例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康复速度。
  • 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30 浏览:2414
  • 陈晓月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产妇120例(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盆底肌锻炼的对照组(60例)与物理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60例),观察盆底压力情况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压力情况改善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应用物理康复治疗仪,能促进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 术前预康复理念与领域研究进展 下载:244 浏览:2336
  • 刘聆钰 李凌郁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康复始于手术之后,但术后存在伤口疼痛、愈合慢,心理焦虑抑郁以及并发症等问题,近十年来预康复策略应用已经成为围术期治疗发展热点,逐渐引起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Meta分析法等,通过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和国家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预康复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文献参考,探究预康复理念进展、国内外应用现状、干预内容及应用效果等,为完善预康复策略及康复流程,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方向。
  • 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255 浏览:2527
  • 罗小凤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 摘要:
    当前,我国糖尿病病患的数量开始急剧性的递增,并且这一疾病的发病年龄开始逐渐的向年轻化的方向靠拢,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身健康状态。如果病患所掌握的糖尿病知识较少,不能正确且科学的使用治疗及预防措施,那么就会导致血糖的控制成效微弱。现阶段,我国所开展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工作仍旧滞留在初始的发展阶段,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要探究如何正确化的开展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利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增强病患自身的健康知识储备量,同时对其行为进行合理化的管控,防止糖尿病病情恶化。
  • 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235 浏览:2464
  • 何婕 李丽丹 周红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 摘要:
    目的 探究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选取7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救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基于常规护理的阶段式康复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较低,NI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现代康复医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5
访问量 120639
下载量 40263
总被引次数 608
影响因子 0.9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