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以增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97

《中国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527
  • 王林海1 卢健棋2 黄舒培1 庞延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 卒中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同脂蛋白(a)的关系及其体质分布特点 下载:92 浏览:521
  • 许丹丹1,2 王倩1 谢晨1 黄燕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高危因素人群血清脂蛋白(a)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高血清脂蛋白(a)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将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卒中高危因素人群筛查,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卒中高危因素人群分为: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结果:斑块形成组脂蛋白(a)水平较内中膜增厚组、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脂蛋白(a)≥300 mg·L-1组以痰湿质、气虚质为特点。结论:脂蛋白(a)是卒中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痰湿体质因素是卒中高危人群出现脂蛋白(a)异常的易感体质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通过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或评估手段,及早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镇痛效应研究 下载:85 浏览:512
  • 张丹1,2 李志元1 黄燕3 杨延婷1 施征2 吴焕淦1,2 马晓芃1,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影响,从痛行为、痛情绪及血清P物质含量角度对比观察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内脏痛的效应异同。方法: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炎症性肠病内脏痛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腹壁收缩反射阈值、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观察大鼠痛行为变化,应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观察大鼠痛情绪变化,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物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炎症性肠病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严重,表现为溃疡、炎症反应,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结肠损伤均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缩短(均P<0.01),呈现内脏高敏和痛阈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明显降低,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延长(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治疗后在40、60 mmHg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降低明显(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臂时间及开臂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比例增加(均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直立次数升高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升高,经艾灸、针刺治疗后血清P物质含量降低(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下降明显(P<0.01)。结论: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内脏痛大鼠痛行为、痛情绪均有改善作用,均能降低血清P物置的含量;其中艾灸天枢和气海穴的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 肺癌相关基因与中心碳代谢 下载:97 浏览:512
  • 王晓燕 李卫东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细胞代谢在癌症起始和转移性进展疾病中起到核心作用,代谢转换为有氧糖酵解和乳酸产生增加是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特征,并且是肿瘤反应和治疗结果的共同决定因素。由于细胞代谢是相互依赖的途径的复杂网络,局部改变将对整体肿瘤代谢产生影响,而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特征在于许多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的积累,包括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导致关键细胞-调节和生长-控制通路的改变。对肺癌相关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与中心碳代谢的研究做一论述,以期在葡萄糖转运和能量代谢途径中,挖掘可以阻断失调的癌基因和/或恢复功能丧失的肿瘤抑制基因的途径,以探索肺癌治疗的新方法,并作为开发新的抗肺癌转移疗法有价值的靶标。
  • 针刺对失眠大鼠5-HT及其受体、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549
  • 吴雪芬 郑雪娜 郭鑫 谢志强 谢莉娜 岳增辉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 摘要: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或维持发生障碍,如何认识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表明睡眠与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激素相关。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方面。针灸是治疗失眠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无不良反应、无依赖性、无成瘾性等优点,且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够调整中枢神经递质,从而全面治疗失眠。近年来,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HPA轴对睡眠的影响也备受研究学者关注。因此,对针刺治疗失眠大鼠对其5-HT及其受体、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8 浏览:525
  • 李颖祺1,2 马静1 董海军1 刘阿庆1 曹亮1 贾承明1 陈昌波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阴性对照、BPA、肾阳虚及肾阴虚组。高架十字迷宫和游泳力竭等实验评价小鼠惊恐程度、耐力等行为学改变;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液质量,并计算平均育仔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ER在睾丸的定位和表达。结果:BPA与肾阳虚组小鼠均出现活动度和耐力下降及惊恐程度增加,精子数量与育仔数亦下降及精子畸形率增加及睾丸GPER的表达增加,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A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与肾阳虚不育具有相关性。
  • 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96
  • 姜玉宝1 林昌松2 李楠1 郭添枫1 卢军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临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7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试验组予断藤益母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ESR、CRP、SDAI评分等疾病活动指标及PINP、N-MID、25-(OH)VitD、β-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方发生情况。疗程均为12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试验组ESR、CRP、SDAI评分开始改善(P<0.05),早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试验组ESR水平、SDA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RP水平相当(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能够较快改善骨代谢指标,治疗12周后,试验组P1NP、β-CTX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25-(OH)VitD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在控制RA疾病活动的同时,有效改善RA骨代谢水平,抑制骨破坏,促进骨形成。
  • 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91 浏览:525
  • 黎桂玉1 林基勇2 赵铁建3 彭岳3 段雪琳3 陈永欣3 马静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 摘要:
    目的:评价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途径的安全性,为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6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2个,均为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的临床试验,共23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64例,对照组10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值比OR值为0.44,95%CI[0.30,0.6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01),治疗组(2.8%)<对照组(7.4%)。亚组分析:呼吸道感染疾病亚组(1.5%<6.7%)、2000—2005年亚组(2.0%<6.6%)和≥7岁亚组(3.3%<8.6%)、0~6岁亚组(2.0%<6.5%)、疗程<7d亚组(2.0%<6.0%)、疗程≥7d亚组(3.5%<9.6%)、抗病毒药对照用药亚组(3.8%<10.6%)、抗病毒药+抗生素对照用药亚组(1.7%<5.9%)和无合并用药亚组(1.5%<11.5%)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传染性疾病亚组、2006—2011年亚组、合并用药亚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所有合并用药中,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0%),其次是西瓜霜喷剂(10%)。结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莪术油注射液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所有联合用药中最高,其次是西瓜霜喷剂。而更为准确与综合性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来实现。
  • 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大鼠肠道内MRP2转运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载:110 浏览:534
  • 谭瑞湘 黄娟 黄志海 丘小惠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 摘要:
    目的:建立研究药物与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之间相互作用的Ussing chamber实验验证模型。方法: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评价存在于大鼠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中主要亚型MRP2的抑制剂环孢素A对底物普伐他汀经肠转运吸收方向(M-S)与分泌方向(S-M)的外排转运率及表观渗透系数的影响。采取LC-MS/MS法测定样品中普伐他汀含量,通过计算,比较对照组与抑制剂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建模实验表明,对照组中普伐他汀经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外排转运率分别为1.06±0.31、1.73±0.41、2.10±0.67,加入50μg·mL-1环孢素A之后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9±0.30)与回肠(0.81±0.13)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加入100μg·mL-1环孢素A后也同样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2±0.24)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了研究肠道内MRP2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验证模型,为此后研究肠道内转运蛋白与药物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 决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下载:99 浏览:528
  • 许鹏飞 孙学斌 黄尹琦 单义珠 吴延丽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 摘要: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疾病,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病理表现的病症,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决明子作为传统中药凭借其药源丰富、降脂作用温和、疗效确切稳定、多层次、多靶点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决明子相关文献的查阅,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所提及的中药决明子降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其降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决明子降脂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转化医学在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下载:116 浏览:525
  • 梁程程 雷磊 邓文帧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 摘要: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使各个学科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无论在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中,中西医之间的相互渗透,无形中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尤其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的研究中更为重要。使RSA血栓前状态的机制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与动物实验水平,更多的转化到临床中应用加以验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反馈到基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基础研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医药历来就注重转化,重视临床经验,大量的中医药理论源自于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转化医学思想是中医药学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 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作用及初步验证研究 下载:95 浏览:562
  • 汤化琪1 梁瑞敏1 陈宇1 罗世林1 张硕峰1 罗杰2 王景红3 孙毅坤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 摘要:
    目的:利用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 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用并进行初步试验验证。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玄胡索散中单味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BATMAN-TCM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路与疾病,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其治疗OA的作用。采用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半月板切除术造OA大鼠模型,经玄胡索散治疗后观察其对OA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学与总胶原的影响,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经BATMANTCM预测发现玄胡索散能作用于多条与OA相关通路,并具有治疗多种骨相关疾病的功效,动物试验表明玄胡索散能明显抑制O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P<0.05)与胶原降解(P<0.05)。结论:BATMAN-TCM预测结果较为可靠,玄胡索散具有治疗OA的潜在作用。
  • 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33
  • 熊思艺 陈剑涛 张远芬 符林春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 摘要:
    探讨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静脉注射感染SIVmac239的中国恒河猴15只,随机分为3组:艾可清低剂量组,艾可清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周、给药8周、停药4周和停药8周采集外周血,检测T细胞功能亚群、纯真亚群和记忆亚群,观察其变化;分离血浆检测外周血SIV病毒载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CD4+CD28-(%)在给药第4周、第8周和停药4周均显著上升(P<0.05,P<0.01);CD4+纯真细胞在高剂量组给药8周显著上升(P<0.05),CD8+纯真细胞在低剂量组给药第4周、第8周和高剂量组给药8周均显著上升(P<0.05,P<0.01);高、低剂量组各时间点病毒载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艾可清对艾滋病猴CD4+CD28-细胞和CD4+、CD8+纯真细胞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子遗传学病因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下载:91 浏览:525
  • 马志英1 李亚平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其核心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该病呈慢性过程,近半数以上患儿上述症状可经过干预后消失,但仍有约30%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困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ADHD遗传学病因研究及药物干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ADHD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 从“秋燥”探析清燥救肺汤制方特点 下载:97 浏览:546
  • 王贵帮1 吴振起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 摘要: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燥邪伤肺的代表方剂。清代医家喻昌博《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首次提出"秋燥为病"之论,并自制清燥救肺汤方以补外燥治方之遗。清燥救肺汤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润之四法,又具祛邪扶正之配伍特点。由此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阐明清燥救肺汤的制方理论、以"性味—功效—治法"为体系,分析、讨论清燥救肺汤中宣法、清法、降法、润法的配伍特点,以期宗喻昌之秋燥理论,指导临床。
  • 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本草考证 下载:98 浏览:545
  • 石达理 许亮 谢明 康廷国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L.植物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和侧子在本草中记载混淆,市场流通混乱,通过对古代本草考证,探究古代本草中的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基原、产地和质量,为研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进行比较,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川乌和草乌在古代本草中并称为乌头,附子、天雄和侧子沿用至今,天雄和侧子目前市场流通极少,一般做地方习用药;古代本草中的白附子部分为关白附,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故无法做判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乌头属六种中药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并且对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 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实验 下载:102 浏览:536
  • 卢涛 许群瑶 郝尧 宋艳荣 任红艳 方肇勤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期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差异。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药用成分,MTT检测其对SMMC7721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及观察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均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差异,成熟者强于未成熟者;且成熟者诱导细胞内空泡发生的作用强,提示其诱导内质网应激成分得到富集。结论:随着预知子成熟,其种子中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内质网应激的成分均得到富集,提示应收获成熟的预知子,提高其药用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2876
下载量 60952
总被引次数 596
影响因子 1.39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