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等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肿瘤研究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62

《肿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环状RNA与肿瘤:生物标志物和主要调节因子 下载:53 浏览:282
  • 陈杰1,2 马承贤1 何侠1,2 尹丽1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调节RNA,具有结构稳定、高度保守及组织特异表达等性质,其长度大小不一,常见数十到数千碱基对。研究显示,circRNA可作为肿瘤基因表达的主要调节因子,常见的作用方式是充当分子海绵吸附微小RNAs(miRNAs)来调节基因的表达,还可以通过直接调节转录和干扰剪接机制来发挥作用,因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虽然与线性对应物相比丰度较低,但它们通常以组织和发育阶段特异性的方式表达,加上共价闭环结构对RNA酶活性的显著抗性,这使得circRNA作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全文就circRNA形成机制、功能以及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肿瘤来源外泌体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下载:17 浏览:239
  • 余圆圆 方媛 骆莹滨 李雁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外泌体为体内活细胞释放的微小囊泡,直径范围为30nm~100nm,内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换的载体。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由于其不同的微环境而发挥不同的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荷瘤体的免疫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免疫促进或抑制,主要为抗肿瘤免疫。全文就肿瘤来源外泌体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肌成束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26 浏览:223
  • 薛玲 岳丽娟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目的]研究肌成束蛋白-1(FSCN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SCN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关键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FSCN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7.5%,54/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8%,21/73)和良性卵巢组织(12.5%,5/40)(χ2=41.02,P<0.001)。FSCN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23;P=0.026),FSCN1表达水平与Vimenti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7),而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6)。FSCN1高表达水平患者总生存率(27.5%)明显低于FSCN1低表达水平的患者(52.3%)(P=0.007),FSCN1高表达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1)。[结论] FSCN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密切和EMT相关,对于预测卵巢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KDM5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 下载:85 浏览:411
  • 冯同富1 胡俊波1 王燕1 付霞2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R2平台的临床数据库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基因表达芯片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KDM5A表达与临床各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KDM5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年龄、病理分级、转移及耐药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KDM5A的表达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密切,其可作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 miR-21联合Cyfra21-1、CEA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62 浏览:297
  • 黄一灵 丁宁 林蔚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联合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断抗原(Cyfra21-1)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肺癌组,19例肺炎感染致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为感染组,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iR-21、Cyfra21-1和CEA水平。[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中miR-21、Cyfra21-1和CEA水平显著性高于感染组(P<0.05)。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yfra21-1(P<0.05),miR-21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EA(P<0.05)。miR-21、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miR-21、Cyfra21-1和CEA是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标志物,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能力。
  • EGF基因rs11568848和rs11568849位点突变型与食管癌的关联研究 下载:20 浏览:265
  • 潘慧文1 邵爱中1 周强2 任正兵1 朱静峰1 丁国文1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检测人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ne,EGF)rs11568848和rs11568849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Snapshot法对DNA形态进行测序,数据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因素与食管癌罹患的关联。[结果]rs11568848位点GT基因型、rs11568849位点纯合型突变CC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携带rs11568848GT杂合突变型是增加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rs11568849纯合突变型CC是可能降低食管癌罹患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 EGF基因rs11568848位点GT杂合突变型、男性、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和具有热烫饮食习惯是罹患食管癌的危险因素;rs11568849位点纯合型突变CC型是降低食管癌罹患风险的保护因素。
  • 血清ProGRP、NSE和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0 浏览:192
  • 夏彦东 赵天源 张颖根 常延河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5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7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40例肺良性病变者血清中Pro GRP、NSE及MMP-9水平。[结果] SCLC组和NSCLC组血清ProGRP、NSE及MMP-9水平显著性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在SCLC组中,ProGRP、NSE和MMP-9在广泛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局限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NSCLC组患者中,ProGRP、NSE和MMP-9在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者显著性高于肿瘤TNM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roGRP、NSE、 MMP-9诊断肺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3 (95%CI:0.953-0.994),0.890 (95%CI:0.840~0.940),0.830 (95%CI:0.769~0.891)。[结论]检测ProGRP、NSE、MMP-9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血清ProGRP、NSE和MMP-9可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
  • 基于CBCT影像组学与常规CT影像组学分析早期肺癌SBRT早期反应的一致性 下载:35 浏览:336
  • 侯利桥1 周超1 许韵宇2 王微1 汤幸妮1 孟胤男1 贾海健1 于长辉1 杨海华1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评价计划CT(pCT)和锥形术CT(CBCT)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方法]30例早期肺癌并接受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患者,每次治疗之前都进行了CBCT扫描配对。平均每日肿瘤缩减率定义为主要终点。从pCT、第一次CBCT(CBCT1)、最后一次CBCT(CBCT last)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R语言计算特征间相关系数及利用LASSO算法筛选特征。[结果]每例患者各图像分别提取222个影像组学特征,特征间相关系数大于0.7及LASSO算法筛选特征后,对于pCT、CBCT1及CBCTlast各筛选了5、4、5个特征。pCT及CBCT1中存在2个相同特征,pCT与CBCTlast存在3个相同特征,有2个特征在三种图像中都得到。[结论]某些特征在p CT及CBCT中具有一致性。
  • 衰弱筛查工具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29 浏览:260
  • 张妍妍1,2 姚俊涛2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衰弱作为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导致老年肿瘤患者健康状况存在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成为老年肿瘤患者治疗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衰弱筛查工具是一种简短的评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需要进一步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个体生存率,并指导临床干预措施。全文就衰弱筛查工具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评估该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44 浏览:400
  • 林阳1 万岁桂2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随着多发性骨髓治疗方法快速发展,对于该病的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的判断有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及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通过细胞免疫表型的异质性及胞内轻链的克隆性,能够准确、客观的鉴别出良性及恶性浆细胞比例以及抗原表达水平,不仅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能够追踪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这对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全文将对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 二代测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20
  • 马强 孙婉玲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为获得最佳预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以及预后分层至关重要。全文在总结MM患者分子遗传学改变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指导治疗、MRD监测、预后分层中的潜在价值及现存问题,旨在充分了解NGS在MM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下载:24 浏览:466
  • 陈飞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是IKMG(国际肾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在2012年定义的一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的疾病,其克隆来源于低度增殖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研究发现其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风险高于MGUS,经过针对其相应克隆化疗后肾功能可得到改善。MGRS不同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不符合淋巴瘤或MM的诊断标准。2019年IKMG发表了关于MGRS的诊断共识,提出对小于50岁存在M蛋白血症和无法解释肾脏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肾活检,以明确MGRS的诊断。关于MGRS的治疗决策应遵循包括血液学家、肾病学家和病理学家参与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来制定,通常采用可以清除引起肾损害的单克隆Ig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的靶向药物基础的化疗,符合条件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值得尝试。
  •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315
  • 李新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的发病率和发现率逐年升高。EMD包括三种类型:①骨髓瘤侵及邻近骨皮质并通过局部生长形成软组织包块;②不与骨相连的软组织肿块或内脏肿块,通过血行转移至骨髓远处器官或组织,表现为单一或多发的的结节或肿块;③骨髓瘤细胞弥漫浸润器官而没有局灶性病变,如胸水等。骨髓微环境通过引起信号分子级联反应介导骨髓瘤细胞增殖、转移、存活,促使骨髓瘤生长和恶性浆细胞归巢。伴EMD的MM患者总体生存期短、预后差。治疗上可选择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IMiDs,VTD/-PACE、单抗Dara、elotuzumab、抗BCMA、BCL-2靶向药物等,也可以考虑allo-SCT或序贯ASCT。
  •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演变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429
  • 魏宇君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引起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等(CRAB症状),又称为症状性MM或活动性MM(AMM)。MM的发病有三个阶段:由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可以演变为无症状骨髓瘤或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症状性MM。在确诊为MGUS前,大部分患者已经历了平均10年的免疫球蛋白升高的过程。目前,虽然靶向新药的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早期识别仍具有挑战性。通过文献学习,发现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血液黏滞度、血红蛋白水平减低和免疫球蛋白升高等可在MM病情阶段的早期升高,故联合应用一些检测手段对MM进行早期筛查、预防和管理其病情演变必要且可行。
  • 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 下载:31 浏览:324
  • 戴信深1 郭良2 赵佳正2 楼建林2 韩春2 谭向荣2 赵坚强2 梁忠2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丝线定位法,精准划分颈淋巴结各分区,对收治的68例cN1bPTC患者,均行包含Ⅱa、Ⅱb、Ⅲ、Ⅳ、Ⅴa、Ⅴb区和LNSS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共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82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Ⅱb区、Ⅴa区、Ⅴb区、LNSS以及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结果] cN1b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92.6%(63/68),其中颈侧区转移率86.8%(59/68),中央区转移率79.4%(54/68)。侧颈清扫82侧,中央区清扫83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8.3%,Ⅲ区为62.2%,Ⅳ区为57.3%,Ⅱ区为47.6%(Ⅱa区43.8%,Ⅱb区7.3%),Ⅴ区为15.9%(Ⅴa区11.0%,Ⅴb区6.1%),LNSS转移率为9.8%。在Ⅱ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Ⅱa区淋巴结转移或颈侧区多区域(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多见;在Ⅴa区和Ⅴ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肿瘤被膜侵犯和颈侧区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较多;在LNSS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Ⅳ区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较多;在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患者中,原发灶肿瘤多位于甲状腺上极。[结论] cN1bPTC应常规清扫Ⅱa、Ⅲ、Ⅳ区淋巴结。保证副神经功能前提下,Ⅱa区或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需考虑清扫Ⅱb区淋巴结。有Ⅱ~Ⅳ区中多区同时转移或原发灶肿瘤明显被膜侵犯,需考虑清扫Ⅴ区淋巴结。当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或Ⅳ区淋巴结有转移,清扫LNSS应更积极。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Wnt/β-catenin/c-myc轴激活水平研究 下载:28 浏览:416
  • 戚岳 李刚强 濮亚斌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发生与Wnt/β-catenin/c-myc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大肠隆起型腺瘤(PAs)、20例LSTs和20例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s,CCs)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标本中Wnt/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标本中对应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Ts组中Wnt/β-catenin/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75.0%,75.0%)低于CCs组(85.0%,80.0%,80.0%),但高于PAs组(25.0%,35.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中Wnt/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也与免疫组化结果的趋势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β-catenin/c-myc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大肠肿瘤的恶化相关,这种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LSTs的发生及恶化生物学行为有关。
  • 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18 浏览:206
  • 田雯 陈珑 马艳华 李妮 董春燕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16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108例结肠良性疾病(良性病变组)和6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血清mi R-221-3p(3.94±1.0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1.51±0.43,1.42±0.36)(P均<0.001),结肠癌组血清miR-133a-3p表达水平(1.85±0.62)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3.18±0.86,3.27±0.94)(P均<0.001)。结肠癌患者血清miR-221-3p及miR-133a-3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 R-221-3p及miR-133a-3p表达水平诊断结肠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0、2.26,两项联合诊断结肠癌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05,95%CI:0.844~0.962),其敏感性和特异度为90.2%和84.5%。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血清miR-24-3p与miR-22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42,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iR-221-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miR-133a-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项联合检测对结肠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下载:56 浏览:218
  • 王国祥 赵弘惠 吴函 郭轶先 胡蓉华 兰晓曦 苏力 孙婉玲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2例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硼替佐米组(n=11)与非硼替佐米组(n=11)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达到VEGF缓解的比例为60%,非硼替佐米组为1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四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达VEGF缓解的比例为100%,非硼替佐米组为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觉异常加重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硼替佐米组(36.4%vs 4.2%,P<0.001),但均仅发生于化疗过程中,化疗间歇期无加重,且随治疗延续而逐渐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获得显著性恢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结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起效快、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可能成为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分析 下载:43 浏览:354
  • 姜利军 朱思娴 陈歆 刘飞 刘东伯 孙伟 刘顺芳 《肿瘤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特征,以期提高肿瘤的初次诊断率。[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类型、病理类型和影像学资料,研究治疗前临床诊断的特点。[结果]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40例初次临床诊断为肿瘤相关性病变,包括19例影像学诊断(47.50%)、14例临床表现诊断(35.00%)、7例辅助检测诊断(17.50%);影像学诊断生殖细胞性肿瘤的敏感性为45.24%。[结论]对于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青少年患者,应结合异常血清学指标,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可提高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诊断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肿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60328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852
影响因子 1.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