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儿科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85

《中国儿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的集束化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58 浏览:486
  • 曾媛媛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究集束化护理在PICU机械呼吸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患儿。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的30例呼吸患儿在使用PICU机械辅助情况下搭配集束护理;而对照组的30例呼吸患儿使用PICU机械辅助,只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气血的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提下,实验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长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的气血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采取集束化护理临床效果表现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85 浏览:1357
  • 刘阳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研究在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当中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GRAs)、结核杆菌抗体检测(TB-A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6例高度疑似结核病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作为样本行IGRAs和TB-Ab检测。结果:在参与本次研究的96例儿童患者当中,确诊为肺结核、肺外结核的患者分别有56例(58.33%)、29例(30.21%)。IGRAs检测确诊人数是83例,确诊率是89.25%;TB-Ab检测结果当中,确诊人数是78例,确诊率是83.8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确诊人数是85例,确诊率是91.40%。在56例肺结核患者当中,IGRAs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5例,确诊率是98.21%;在29例肺外结核患者当中,IGRAs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28例,确诊率是96.55%。结论:IGRAs对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率高,与TB-Ab联用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临床上儿童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价值 下载:52 浏览:501
  • 白亮 李新华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究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来我中心体检的婴幼儿1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儿童保健护理)和观察组(50例,进行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对比两组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应用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效果研究 下载:52 浏览:580
  • 于滢 李磊 雷娜 刘钢 张英娜 夏俏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讨白噪音及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取北京某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即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体位安抚,联合组给予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联合干预。在更换造口袋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1min、操作结束后1min使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肠造口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结果 观察组患儿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后1min、操作结束后1min的PIPP—R疼痛评分、患儿啼哭时长及发生痛苦面容时长均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患儿在更换造口袋时所引起的操作性疼痛,并减少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有效避免因患儿哭闹而增加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时的困难,并降低因患儿哭闹而导致的肠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
  •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587
  • 刘青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讨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思路。方法 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小肌肉的基础操作能力、双手配合运用、握笔写画、文具和用品操作等,30min/次,1次/日,5次/周;干预组(n=30)在常规作业治疗训练上,每节课增加10分钟本体觉训练,40min/次,1次/日,5次/周。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儿心量表和FMFM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评分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儿心量表评分和FMFM评分分别为(27.60±6.76)、(68.91±6.78),均高于对照组(23.98±6.88)、(64.46±7.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且相较于单纯运用作业疗法效果更显著。
  • 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45 浏览:515
  • 戴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分析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评价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婴幼儿,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照组为常规保健干预。两组比较保健效果和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效果更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家属满意。
  • 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41 浏览:474
  • 杨文焕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讨和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和对照组(34例,采用大便+血常规检验),统计观察组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病原菌药敏情况,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后续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检验,观察组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气单胞菌9例、志贺菌15例、其他菌属8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4.11%,同时药敏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33.33%、11.11%、22.22%、33.33%;志贺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26.67%、20.00%、33.33%、20.00%;其他菌属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12.50%、37.50%、25.00%、25.00%,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后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能够有效检出病原菌,并明确其分布水平和耐药情况,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后续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采用。
  • 不同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下载:49 浏览:534
  • 王希珍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探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取不同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此类患儿寻求更为科学安全的干预模式。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由本院收治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收治患儿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均采取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方案治疗,红霉素对应剂量分别为3~5mg/kg、10~15mg/kg,各组有患儿50例。从两种红霉素剂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下患儿临床病情改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安全性事件差异进行评价。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控制方面,A组患儿疗效评价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促胃液素(GAS)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两组患儿指标有所提升,A组患儿指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A组患儿药物方案引发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显著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有良好干预效果,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红霉素在病情控制、安全性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 变应原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下载:56 浏览:672
  • 刘凤杰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AR儿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变应原脱敏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原脱敏在儿童AR治疗中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提升免疫功能,效果良好。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下载:45 浏览:523
  • 唐上纯 邓玉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浅析新生儿肺炎患者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用时上,观察组患者用时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实施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期,值得推广应用。
  • 10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下载:53 浏览:553
  • 陈瑜毅 黄雪林 赵青青 王金秋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102例BM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数据。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00。临床特征: 发 热98例(96.1%),颅内高压症状67例(65.7%), 惊 厥 40例(39.2%), 意 识 障 碍30例(29.4%),脑膜刺激征 27 例(26.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包括肺炎链球菌 8例,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斯坦利沙门菌1例。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5%(26/102),包括肺炎链球菌12例,大肠埃希菌9例,无乳链球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所有病例中有 12 例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其中 6 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无乳链球菌。结论 研究表明本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BM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颅内高压表现及惊厥。肺炎链球菌是BM的主要病原体。
  • 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在儿童突发性聋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55 浏览:503
  • 裘妃 陆意 郑迎 杨静 毕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应用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提高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个性化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针对性的心理开导及精细化护理;模块化综合护理管理;照护者共同参与的ChildLife治疗性游戏;医-家-校联动。结果:107例患儿治愈13例,治疗有效41例,53例听力无明显改善,出院后继续听力随访或外院行高压氧治疗。出院半月后随访显示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结论:由于突聋发病较突然,且发病原因不明确,亦尚未研究出特效药,患儿和照护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易造成一定的负性心理情绪。通过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及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了负性心理情绪。
  •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下载:42 浏览:544
  • 严顺添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MIST)进行治疗,予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组予以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参照组则接受经鼻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SaO2、P/F、FiO2)、时间指标(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肺炎、气胸)。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显示为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于参照组均较好,互相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都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下载:47 浏览:519
  • 连燕飞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行肢残矫形手术围术期过程中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经验进行总结探究。方法 精选2例本院近期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调研对象,2例患儿均接受了选择性脊神经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对2例患儿手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围术期护理期间,2例患儿以及家属均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应护理操作,通过对2例患儿行术前康复训练、术后功能性锻炼、针对性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患儿术后恢复期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 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手术治疗后的围术期阶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和指导工作,其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针对、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干预后,获得良好的护理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恢复状态良好。
  • 1例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支气管镜诊治护理分析 下载:51 浏览:508
  • 张杰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塑性形支气管炎患儿的支气管镜诊治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用案例研究法,选择1例塑性形支气管炎患儿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为中心,对支气管镜诊治护理需求、护理方案进行汇总,同时对护理价值展开论述。结果:支气管炎患儿年龄较小,疾病存在反复性,在进行支气管镜诊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患儿排痰,同时对患儿进行心理管理与饮食管理等护理措施,确保支气管镜诊治过程的有序开展。结果:塑性形支气管炎患儿在支气管镜诊治中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明显,护理人员要严格落实护理方案,以对患儿诊治安全性进行保障,同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确保支气管镜诊治效果。
  • PDCA循环护理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48 浏览:567
  • 刘晓卿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 摘要:
    探讨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应用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0年-2023年内选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共100例,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与普通组各50例,前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后者应用一般护理,就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整体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十分有益,在提高患儿依从性、缓解家属负面情绪及改善临床体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大力倡导应用。
  • 探究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 下载:161 浏览:1708
  • 王艳军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经筛选后选择200例符合标准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患儿经随机抽签分组平分为两组,对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患儿的组别标为对照组,另一组患儿为观察组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对不同护理方法下两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效果体现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好转时长与住院时长都有更为明显的降低,护理效果更为出色(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经护理更加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表现改善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采取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有效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工作采用并推广该模式。
  • 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措施措施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下载:142 浏览:1248
  • 赵静 何楠 周芳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措施措施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方法:80例儿童,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为40例,前者为常规护理方案,后者为护理措施方案,对比两组的依从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的依从性(Frankl)得分较优,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采用护理措施方案后,儿童的依从性较佳,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较少,且家长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儿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0
访问量 140632
下载量 49623
总被引次数 492
影响因子 0.9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