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公路工程、水运工程、运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实践方面的学术进展和发展动态,传播科技信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交通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15

《交通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BIM的钢桁架焊接节点力学分析 下载:68 浏览:380
  • 王立国1 郭建华2 元宇3 张强4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为分析钢桁架桥梁焊接节点的应力分布,以CATIA软件建立的BIM模型为基础,通过数据接口程序,将BIM模型的数据导入ABAQUS及MIDAS,获得钢桁架节点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修改BIM模型参数可以自动修改力学分析软件的数据文件,采用BIM模型作为力学分析软件的数据文件是可行的。只要构造合理,无论在恒载还是恒载加活载的作用下,节点处最大应力均远小于屈服应力,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构件尺寸优化,可以获得合理的节点形式。
  • 浅析系杆拱桥锚头锈蚀渗水原因与防护处理 下载:68 浏览:419
  • 唐堂 吴高杰 郝曙光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通过某系杆拱桥锚头专项检查,发现主要有锚头锈蚀和渗水两种病害,并分析了病害原因。鉴于运营过程中对此类桥型进行检查和养护工作的不便,提出采用可拆卸的密封式不锈钢防水罩作为主要的防护体系,定期打开锚头检查并及时除锈、填充防腐油脂。同时,增设滴水檐和掺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掺合剂的混凝土防护平台作为次要的防护体系。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吊杆的使用寿命。
  • 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铁路顶进技术研究 下载:32 浏览:386
  • 王强1 杨化庆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
  • 软弱围岩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推导与分析 下载:24 浏览:271
  • 余绿山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通过对软弱围岩中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公式进行推导,分析公式中所涉及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这些参数的变化对侧压力系数和衬砌荷载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侧滑动面的摩擦角和计算摩擦角一定时,随着地面坡角的增加,侧压力系数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衬砌上的荷载强度呈现出降低趋势;当地面坡角和计算摩擦角一定时,随着两侧滑动面的摩擦角增大,侧压力系数表现出增长趋势而衬砌上的荷载强度出现降低趋势;当地面坡角和两侧滑动面的摩擦角一定时,随着计算摩擦角的增大,侧压力系数为降低趋势而衬砌上的荷载强度呈增长趋势。
  • 哈萨克斯坦公路网现状分析 下载:84 浏览:341
  • 李东彪1 宋长振2 郭瑞辰2 杨兆龙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随着"一路一带"及"光明大道"的推进,中哈两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的公路现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哈萨克斯坦公路密度很低,为3.5 km/100 km2;公路技术等级分为5个,2/3的国家级公路为Ⅲ级;92%国家级公路是硬化路面;国家级公路技术状态较好,其他公路状况较差。分析有助于我国公路工程相关人员了解哈萨克斯坦公路现状,促进中哈两国公路工程方面的经验交流。
  •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特性对排放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292
  • 许晓秦 任朝阳 邱兆文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运行时工况频繁变化。为了研究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特性对排放的影响,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开展机动车运行模式分布特征调研;运用高分辨率的排放模型MOVES,评估交叉口不同运行工况下的CO、NOx、HC、PM10、PM2.5污染物的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经历减速、怠速、加速等工况,减速路段减速平缓,污染物排量会有所减少,其余怠速、加速通过这几个过程相对通畅路段排量都会增大,怠速时排量最大;五种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对于交通拥堵的敏感性也不同,HC、PM10影响最大,其次是PM2.5,NOX受影响较小,CO最小。研究结果使公民对信号交叉口的污染物排放有直观的了解,以此来激励公民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为缓堵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体系研究 下载:36 浏览:466
  • 张晓楠1 郝生凤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有交通影响评价指导交通设计。但其是事后评价,无法反过来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依据该规划提出的规划条件,降低了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同时,中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缺乏相对应的交通规划体系,导致宏观综合交通规划难以落实,微观交通影响评价考虑范围有限。基于此,试图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交通规划体系,明确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内容深度,并以咸阳市文体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规划体系的应用加以分析和实证。
  • 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引导资金测算研究 下载:24 浏览:368
  • 顾叶华 陈田星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以江苏省开通欧美、亚洲等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线为例,在分析新开航线的主要运营成本和收入的基础上,采用参考机型,结合航空货运平均运价,以盈亏平衡为计算标准,适当考虑调动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的积极性,初步测算政府在定补、兜底、包收入等不同模式下各种类型的国际货运航线引导资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模式下航空公司面临的风险大小以及培育市场的积极性。
  • 基于碳化模型的混凝土残余寿命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35 浏览:479
  • 黄丽 沈东美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基于碳化试验的经验模型,通过室内快速碳化试验研究水泥用量、水胶比、环境温度、环境湿度、CO2浓度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降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粉煤灰掺量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CO2浓度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增加;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70%湿度下最大。研究为混凝土残余寿命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及整治技术探究 下载:54 浏览:355
  • 杨化庆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岩溶路基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极易产生失稳破坏。以武深高速公路TJ05标丹霞枢纽互通主线1#桥上跨韶赣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对韶赣高速公路岩溶路基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结合理论对岩溶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整治技术进行探究。对岩溶路基的检测、理论分析、稳定性研究及整治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可为岩溶路基失稳整治提供借鉴。
  •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73 浏览:353
  • 王亚奇1 丁文胜1 王军1 葛浩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其使用性能会出现衰减。鉴于此,开展了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在路面上面层的应用研究。首先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再从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掺配比例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为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与现场检测。研究表明,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和水稳定性能,能达到常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用要求,试验段路面各检测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 层次分析法在连申线航道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282
  • 张政涛1,2 陈少忠1,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为有效提升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在分析该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全面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基本理论,以所提出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为依据,建立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及因素层为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进而通过专家咨询法构造了判断矩阵,最终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得到了指标权重集。通过对各指标权重的分析,使同一体系下各指标得以量化,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基础处理研究 下载:43 浏览:254
  • 刘福春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质的强度低、易变形的特点,通过采取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探究水泥土挤密桩的加固原理,阐述路基处理的施工工序,运用室内实验的检测方法验证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泥土桩和原地基土所组成的复合地基处理能够改善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强抗变形能力。可以对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基础处理研究提供借鉴。
  • 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下载:39 浏览:448
  • 韩鹏 王永维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为了推广镁水泥的市场应用,从原材料技术要求、镁水泥合理组成、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实例验证四个方面,对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提出了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合理建议,研究结论可以对菱镁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上的参考和理论上的支持。
  • 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大跨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63 浏览:370
  • 郑宇倩 王莹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前,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性能设计尚未考虑桥梁服役期内由于疲劳损伤累积对结构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文章依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研究了桥梁的疲劳损伤时变特性,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获得桥梁在不同服役年限遭遇多遇和罕遇地震时的响应,依据其性能对照标准和地震损伤模型,研究桥梁抗震性能的时变特性,并以润扬长江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桥在服役期内由于损伤累积导致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呈现显著的时变特性。在遭遇多遇地震时,部分构件可能进入塑性,导致结构的地震损伤值可能超出规定限值;在遭遇罕遇地震时,结构的地震损伤不断增大,有发生倒塌的可能。结构在设计时均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但随着性能的逐渐劣化,在一些工况下结构地震损伤值超过了抗震设防目标的损伤指标限值,这对结构的安全服役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服役期长且重要的大跨桥梁有必要进行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桥梁的抗震设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横向加劲肋拓宽研究 下载:47 浏览:368
  • 吴文清1 翟建勋2 张娴1 赵昊1 张慧1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针对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横向拼接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横向加劲肋的新型柔性横向拼接结构。保持新旧箱梁翼缘板分离,在新旧箱梁翼缘板下侧增设沿纵向均匀设置的横向加劲肋,将新旧箱梁翼缘板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基于横向加劲肋的柔性拼接结构。依托实际工程,考虑了车辆活载、基础沉降差、新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变形等多重作用,对拼接结构自身及拼接前后既有箱梁的受力状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拼接拓宽后结构整体刚度有明显提高,且能有效减小旧桥的活载作用效应,说明横向加劲肋能够有效连接新旧箱梁,使得拓宽结构共同受力;在新建桥梁的材料收缩及徐变效应作用下,拓宽后整体结构产生较明显的横向变形,尤其要关注梁端截面的横向变位和加劲肋主拉应力值;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差作用下,各支点截面加劲肋存在较大的主拉应力,可能造成结构开裂损坏,需要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或进一步优化设计横向加劲肋。此外,文章还研究了加劲肋尺寸参数及布置间距变化对新旧桥梁及加劲肋自身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加劲肋拼接结构用于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横向拓宽是可行的,它为类似桥梁拓宽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方案。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交通技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45887
下载量 46257
总被引次数 687
影响因子 1.0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