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与科学
城镇建设与科学
《城镇建设与科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城镇建设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96

《城镇建设与科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乡村振兴视角下菏泽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 下载:264 浏览:2450
  • 孙锋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2期
  • 摘要: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近几年菏泽地区城乡义务教育采取措施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但经研究发现菏泽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仍存在不少现实困境,主要集中在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本文认为菏泽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关键在于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机制,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大学等多重力量共同参与,政府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与改革创新,统筹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推进驻地高校与当地义务教育深度融合。
  •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初步思考 下载:250 浏览:2539
  • 林宏波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打牢这个基础,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居民被归纳到社区进行管理,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归属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党员人数增多,党员队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尤其这部份党员对经济利益调整的再分配思想情绪增大,给社区党组织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上的难度。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加强党员的组织教育管理,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先进思想指导党员的思想与工作实践,作为社区的党务工作者,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懈探索新的途径。
  • 社区“微治理”体系创新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为例 下载:264 浏览:2684
  • 田生海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社区“微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助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治理核心要素的培育、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介绍了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各社区探索“微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创新社区“微治理”体系的对策思路包括: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完善社区“微治理”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快社区“微治理”专业化自治组织的培育;以文化建设助力社区“微治理”;借助互联网工具服务社区“微治理”。
  • 后疫情时代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民办高校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下载:262 浏览:2735
  • 李林垚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在疫情还没完全结束的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工作、购物等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线办公,在线教学等产业迅速发展,微信成为了人人都在使用的不可或缺的软件,微信小程序也广泛普及,传统的纯人工办理学生社区工作已无法满足学生及管理人员的需求。因此,为了使师生在生活工作中可以更便捷有效,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学生社区信息化管理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服务平台 ,为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便捷、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及办事效率。
  • 开辟社区服务新渠道 缩短供电服务链 下载:260 浏览:2549
  • 周筠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农电系统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在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建立农村供电所社区经理服务机制,开辟社区服务新渠道,丰富服务内涵。充分借助社区管理组织“贴近百姓、亲和力强”的优势,将电力宣传和优质服务平台前移,变被动办单为主动提供服务。建立起与社区、居民的常态沟通机制,缩短供电服务链。社区经理负责跟踪落实客户各项诉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源头治理,有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 信息化环境下社区教育发展思考 下载:264 浏览:2552
  • 葛旭进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社区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既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又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就信息化环境下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社区教育的研究与发展。
  • 新时期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246 浏览:2607
  • 杨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 摘要: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做好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为人们打造出更加良好舒适而且富有思想文化的优质家园,同时也为思政工作有效推进、深入落实而提供必要的保障。然而从具体情况来看,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思政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工作对策,以此促进城市社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新时期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林盘智慧——林盘文化景观韧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364
  • 吴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引发了各个行业对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的思考,而城乡规划与建设也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惯性思维。四川省成都平原的林盘作为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景观和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以其离散型分布模式维持了千百年来在遭受外界压力和冲击时的韧性,支撑了"天府之国"的长期繁荣。本文基于对林盘空间格局和场镇作为农村传统社会服务空间节点的分析,提出了保持乡村聚落空间间隔与发挥农村基层社区服务功能的建议,旨在推动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文化景观抵御外界冲击或灾害的能力,以筑牢成都平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索——以丽江石鼓特色小镇为例 下载:67 浏览:383
  • 刘小妹 苏航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 摘要:
    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原则,总结提出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三个层次的遗产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特色小镇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确立"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的规划主线,重点实行"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在保护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资源三个层次的利用,从而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乡路网一体规划探索——以界首市为例 下载:62 浏览:411
  • 曹庆锋 孙磊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推动城乡路网一体化规划设计,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也提出了要实现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的新要求。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城乡路网一体化规划的新要求,文章以安徽省界首市全域快速通道规划为例,以现状路网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为主线,结合界首市提出的城乡融合下的"六个全市域"规划体系,重点从全域覆盖、全要素协调和全过程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实践尝试,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下的界首市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路径,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县域特色风貌与魅力营造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下载:58 浏览:342
  • 崔思达阿拉太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 摘要:
    为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风貌的塑造与管控应从原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发展为"大尺度、多要素、全覆盖"的涵盖整体国土空间范畴的规划。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为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县城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即从现状特征和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城镇建成区尺度范围,对县城全域风貌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先提出整体风貌格局,再从全域范围内自然风貌与城镇建成区风貌两个层面共同管控和塑造,以应对在国土空间治理的发展思路下对风貌营造规划的新需求。
  • 系统与弹性相结合的城镇色彩规划管控研究——以江城县为例 下载:57 浏览:358
  • 俞屹东1 蒋希冀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目前城市色彩规划管控在色彩挖掘、管控的系统性与弹性,以及与既有规划衔接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现状分析,本文构建了一套色彩规划编制与实践模型,以期为城镇色彩规划管控提供科学工作方法。该模型具备与风貌规划有机结合、内在系统性及色彩选择的灵活性特征,体现出系统和弹性相结合的管控理念。最后,本文详细论述该模型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色彩规划编制实践,初步证实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未来相关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定量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43
  • 李婧1 杨定海2 肖大威3,4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国内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研究已经走向区划,整体宏观上的区划和典型文化圈层的划分已经趋于成熟,边缘文化圈层和文化交融地区的亚区细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全域调查,从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类型、社会文化四个层次选取文化因子,构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的指标体系及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研究样本数据型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作为主导因子,并对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数据型指标的系统聚类结果与描述型指标的定性感观印象相结合,将海南岛划分为两个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和10个文化亚区。将传统的因子定性分析与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力图使分区结果更客观、更准确,这是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方法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
  • 基于空间句法的杭州东梓关新村空间形态研究 下载:63 浏览:383
  • 赵捷 虞志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新民居建设重点从传统符号模仿转变为传统宅院空间的塑造与更新,其中江浙地区的杭派新民居建设走在当代中国民居模式探索的前列。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新村的实地调研,运用空间句法从村域、街巷、院落多层次分析杭派新民居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合特征,并进行空间优化改造,探索归纳村落的量化设计思路与方法,为今后村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 内生力提升导向下的乡村“共生圈”模式构建——以福建省漳州市钟腾村为例 下载:58 浏览:334
  • 尚小钰1 陈潆馨1 王量量1,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如何提升乡村内生力目前已逐渐成为乡村规划关注的重点之一,而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乡村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对乡村共生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研究,以激活乡村内生力为目标,将生态系统与乡村进行类比,并提出乡村"共生圈"理论,用以重构乡村制度、产业、空间和人文四个层面间的发展关系。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为例,通过制定乡村发展时序链和各层面优化内容来促成不同层面间良性关系形成,从而使得乡村形成有机整体,不同层面共生发展,促进乡村内生力的提升。这样的乡村"共生圈"模式为四个层面联系薄弱甚至隔离的乡村提供了重构乡村各层面共生关系的新途径,对乡村规划策略的制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核心要素发展特征研究——以西昌市乡村振兴规划为例 下载:71 浏览:386
  • 周学红1 聂康才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以村庄聚落为载体统筹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综合性的新型规划。农业产业转型、乡村人口重构、地域空间功能转型、居住形态演变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核心要素。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规划核心要素发展特征并提出规划编制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城镇建设与科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1
访问量 95623
下载量 18213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5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