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与创新
教育实践与创新
《教育实践与创新》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育实践及创新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育实践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57

《教育实践与创新》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59 浏览:395
  • 冯晶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2期
  • 摘要: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有感情、有情怀的学科,不同的文章情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每一篇课文,语文教师要抓住其中的感情主旋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既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学科责任,更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品德情怀培养的育人职责。
  • 为什么古人多在“傍晚”送别——初中古体诗案例探究 下载:61 浏览:404
  • 于九录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1期
  • 摘要: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言简义丰为后人所景仰。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探究素材。对于课上学生的问题教师仅凭学生小组讨论就下结论有失草率。关于学生认为古人多在"傍晚"送别的问题,很多诗人就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活动为情造境,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诗中体现的"傍晚"应该是采用"虚"的手法,借境抒情。由此,也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诠释文本的内容,更要广泛占有材料,对材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深入探究,才能在当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课堂上应付自如。
  • 试析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 下载:67 浏览:424
  • 张硕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0期
  • 摘要:
    思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衡量高考作文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因此思辨性写作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思辨性写作强调在写作时要有理性的分析、合理的论证、客观的判断等,在开展具体教学时可以从以读促写的方式来培养思辨习惯,通过对问题的理性分析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运用具体而微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思辨水平。由此可见,思辨性写作教学既是对教师的锻炼和考验,也是新时代教育观的要求,更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重视。
  • 巧作垂线 妙用垂直 下载:68 浏览:416
  • 齐永利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0期
  • 摘要:
    解题无定法,贵在得法。中考数学题的解法往往不止一种,但如果选取不当,就会使解题过程复杂化,甚至会误入歧途导致错误。若能正确使用辅助线则可开启解题的思维闸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又可化繁为简。
  • 穿点成线 寄情寓理——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下载:74 浏览:441
  • 袁俊霞1 赵艳春2 于丽萍1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9期
  • 摘要:
    <正>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历来重视对"点—线"的考查,因为"点—线"是历史解释的基本方法。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用一轮之后的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了对"点—线"的考查。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这一显著特征,一则落实了课标"点—线"的课程设计思路,二则考查了初中历史教学对"点—线"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这样的考查,评价和引导了初中历史教学。以下是笔者的看法和做法,望同行们斧正。
  • 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效果的教学实证研究 下载:70 浏览:422
  • 陈秀春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9期
  • 摘要:
    数学阅读是可持续学习数学的核心技能,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渠道。目前,国内外在数学阅读教学方面缺乏实证研究。数学导读法的"问题激发→品读转化——问题诱导→联想思考——问题激励→迁移表达"是切合教材和课堂实际的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表明,若采用这三环节结构模式导读法设计教学,能有效改进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发展可持续学习能力,促进数学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对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参考借鉴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教育实践与创新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33
访问量 120567
下载量 29861
总被引次数 305
影响因子 0.62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