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或作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43

《当代艺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浙图藏《九宫谱》版本与查继佐曲学思想考 下载:47 浏览:397
  • 黄金龙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九宫谱定》十二卷《总论》一卷,清东山钓史、鸳湖逸者同辑,浙江省图书馆孤山馆区藏有完整版本,但破损较为严重,原书版本信息页和序文页均缺损不见,内文字迹亦多有模糊。经与郑振铎藏本、苏州图书馆藏金阊绿荫堂刻本对比分析,可以确定三者为同一刻本。《九宫谱定》最终完成于查继佐入粤期间的顺治十四年(1657)至顺治十六年(1659),最终刊行应在顺治十七年(1660)的四月到秋末。该曲谱上承沈璟《增定查补南九宫十三调谱》、王骥德《曲律》,在理论与舞台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创见,其曲学思想影响了《钦定曲谱》,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吴梅的《南北词简谱》《曲学通论》,许之衡的《曲律易知》,王季烈的《螾庐曲谈》等曲谱的编排和对南曲格律方面的订正,因此,在南曲谱研究上应引起重视。
  • 海盐腔消亡年代考 下载:39 浏览:390
  • 戴和冰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随着元曲的消亡,具有明显北曲色彩的南戏海盐腔也因口法不传及战争的摧残,最终于明末崇祯朝消亡。作为曲牌体制的官腔雅调,海盐腔的同一个曲牌可有剧唱与曲唱之别,剧唱是戏曲中的歌唱,曲唱是纯粹的声乐歌唱。出自越地的海盐歌调以"越"相称,但是,无论是海盐腔盛行时还是在其消亡后,"越调""越曲""越歌""越唱""越腔"等都是海盐曲唱。当年谭纶引进的"海盐声"不是剧唱而是曲唱,汤显祖写《庙记》时江西临川一带已无海盐腔戏剧演出,"《紫钗》一郡无人唱"时海盐曲唱也已消亡。
  • VR视镜下的影视空间审美与建构 下载:23 浏览:369
  • 苏喜庆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 摘要:
    伴随着虚拟设备的普及与应用,VR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不仅满足了"虚拟—现实"的深层次审美视知觉互动,也同时更加逼近了现实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文化取向。从审美效果来看,VR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促成了超越性的美学空间体验。从技术理性来看,VR实际上供给了一种融合"浓缩—释放"的视觉张力唤醒装置。从图像叙事的角度来看,VR技术的720度影像传输,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视角,呈现出共时多重叙事的可能。
  • 香港电影的女性身体修辞——以李碧华小说改编电影为例 下载:37 浏览:295
  • 杨森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 摘要:
    现代消费社会女性时常处于被观看的地位,因此不管是李碧华的原著,还是由其改编而成的几部电影(包括《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都能看到其间充斥大量的女性情欲的展演。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也以此翻转了男性视点。此时的女性身体不再是"不洁"与"淫荡"的代名词,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展示,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身体炫耀,其中也包含了强烈的女性身份的建构。同时在情欲之外,《胭脂扣》也包含了特殊历史时期港人的集体迷茫,身体/身份与时代政治产生了复杂而紧密的勾连。
  • 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 下载:32 浏览:387
  • 霍胜侠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到最近的《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华语大片,华语电影中的非洲叙事既形成一定成规,也发生若干流变。在叙事母题方面,非洲叙事从"夺宝"转向"反夺宝",逐渐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中非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叙事空间方面,非洲叙事以奇观化的空间再现为特征,且经历了从侧重自然人文景观到聚焦社会政治图景的变化,可惜未能越出好莱坞既有的视觉奇观策略和非洲想象范式。夺宝叙事与奇观叙事之间的抵牾,反映了华语影片非洲想象的撕裂。而意欲解决此问题并讲出代表中国主体、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故事,路径之一是重新回溯历史的叙事资源,发掘其中另类而富于新意的叙事实践。
  • 玄幻片的类型演变及特征 下载:63 浏览:382
  • 丁磊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 摘要:
    当下,科幻、魔幻、奇幻、玄幻等类型影片频频出现,其中,玄幻片被认为是由网络玄幻小说而起的新电影类型,并较容易与奇幻片混为一谈。不同于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玄幻片是能被溯源的电影类型,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玄幻片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前身应是神怪片。玄幻片依靠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形成以神仙和妖怪为主的人物形象构筑,通过视觉奇观营造中国式神妖世界,并融合道家思想等其他中国式文化类型特征。玄幻片对中国电影类型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 皮影戏与中秋节的渊源与互动 下载:36 浏览:283
  • 李龙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 摘要:
    皮影戏因夜而兴,中秋节因月而起。作为一般的视觉意象,夜晚与月光建构了两者表面的图像联系。图像证史,意象影响民俗。由显性的意象性图像出发,皮影戏与中秋节之间被人们逐渐阐发出更多民俗化的文化联系。中秋节语境中的游月宫传奇与皮影戏供奉的乐王教主、中秋节演出皮影戏《唐明皇游月宫》与"夜作皮影"习俗,把中秋节与皮影戏放置在同一民俗维度,丰富并充实着它们的文化内涵。
  • 图像的撕裂及其症候——论于贝尔曼的图像分析方法 下载:32 浏览:290
  • 姜雪阳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 摘要: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撕裂"概念是对潘诺夫斯基传统艺术史学的批判。于贝尔曼指出观看图像首先需要撕裂形象,对图像和逻辑进行双重剖开,从而以独特的视角解答观看行为所处的"知道"与"看到"的两难境地。症候作为撕裂的核心特征是裂口出现时的信号,锁定症候就需要我们对图像进行撕裂,从而找到图像的真理。
  • 傅抱石工艺美术思想研究 下载:74 浏览:363
  • 吴振韩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 摘要:
    傅抱石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且在工艺美术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他曾以研究工艺、图案,改进景德镇陶瓷的名义留学日本,此后陆续完成了多种"工艺美术"教材、报告和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工艺美术思想是他的艺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他的美术思想一脉相承,呈现出民族性、历史性、比较性和融合性的特征。
  • 中国古印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下载:63 浏览:397
  • 屈彤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 摘要:
    中国印章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字在日本被普遍接受,与汉字有关的印章也很早就传入了日本。隋唐宋元明时期,随着遣唐使、留学生和僧侣的往来,中日之间的印章交流也更加频繁而深入。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官印主要是对隋唐官印的承袭,只是在效法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省简和改造。到了日本中世纪,日本印章受到了中国宋元明私印的影响,同时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充分表现出日本善于取人之长为己所用的民族特色。
  • 基于“治水”文化母题的民间年画图像研究 下载:86 浏览:254
  • 李健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 摘要:
    "禹王锁蛟"这类题材成为"治水"主题民间年画的标准样式,并形成自清初以来北方年画《禹王锁蛟》的固定图式。这一题材在历史传承中面貌发生变异,从北至南出现了"紫微高照""紫微正照"等的年画样式,图式形象以及地方文化信仰都有了很大改变。如果从图式符号、故事背景、文化信息逐层探究的话,就会洞见它们共通的"治水"文化母题。由"治水"母题下"英雄治水"的民间主题,亦可以推断中原地区文化南渐,与佛教文化、地方文化交融形成了同一主题的认知差异。
  • 美国精确主义艺术运动的缘起及其多种意涵初探 下载:32 浏览:276
  • 聂皓雪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 摘要:
    精确主义是美国本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经验的投射,也体现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与接受语境的转换过程。作为艺术运动的精确主义,不但是美国一个时代的表征与缩影,同时也是美国现代艺术得以走向二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巅峰、在全球范围内掌握艺术创作话语权的重要铺垫阶段;精确主义内部生发出的不同的美学立场、艺术家透过城市与工业景观所折射出的对当下世界与生活的态度,不但是艺术形式维度上好的研究样本,同时也是社会学维度上具有分析价值的对象。
  • 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下载:63 浏览:249
  • 顾明敏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 摘要: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性视野下,"土味视频"也呈现出新媒体技术介入中国当下城乡社会关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的特点分析 下载:27 浏览:240
  • 闫国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 摘要:
    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的实践兼有物质性和文化性。在物质性的实现过程中完善、塑造视觉性突出的物象空间较为直接和明显;文化性的实现过程较为隐性、间接和复杂,它涉及嵌入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体制文化资本的形成。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是艺术、地缘、公众三者共同参与下的地方性公共文化营造和在地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它包括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下地方文化生产方式的完善与创新;公众作为在地公共文化参与和创造主体的文化想象、认同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延伸;文化——知识现代产权制度下在地文化认知与创造生产方式的生成等。
  • 非遗保护视野中南京白局传承及高校培训探索与众筹式经略思考 下载:75 浏览:389
  • 板俊荣 雷蕾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 摘要:
    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发展的大环境下,较多文论都在探讨曲艺的传承问题。有人提出了高校传承模式,有人认为需要强化传承人的社会责任,激发其传承热情,有人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性政令,强化传承力度,有人呼吁政府应投入大量资金等等。纵观当下非遗传承现状研究,尤其针对歌唱性较强的曲艺艺术领域的探讨,纯理论思辨者较多,基于实践探索者较少;呼吁畅想者较多,扎实推进者鲜见。如能脚踏实地立足传承实践,从现状出发,结合良好文化生态及文化产业运行规律探索曲艺传承新模式、新路径,则是值得肯定和扩展的研究领域。
  • 民俗视野下的安澜戏与祈雨戏 下载:46 浏览:384
  • 张帆 《当代艺术》 2019年5期
  • 摘要:
    从文化学与民俗学角度切入戏曲研究,能够看到戏曲文化与民间祭礼的独特关系。以安澜戏与祈雨戏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祭祀演剧类型为例,从演出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考量,都能看到水崇拜、水神信仰在中华民族演进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其对戏曲史本身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古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水上演出活动及留存至今的水上戏台、船台等演出空间,以及戏曲文本中俯拾皆是的水神信仰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资料与实物两方面的例证。
  • “艳段”考辨 下载:42 浏览:272
  • 杨昊冉 《当代艺术》 2019年5期
  • 摘要:
    "艳段"是宋金杂剧、院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它的认知和解释基本上都延续了《都城纪胜》中的记载和说法,后世学者也多进行"正面"导向,将"艳段"视为音乐结构功能的意义,忽视了其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内涵本义,即对男女情事的表现。从"艳"字的词源考释看,"艳"实则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继而稳定的过程。从音乐史或音乐文学史对"艳段"一词作溯源,自上古歌舞至汉代相和歌、唐大曲及宋金杂剧、院本等,"艳"已在内容层面彻底边缘化,形式的意义逐渐占据中心地位。从《南村辍耕录》中"拴搐艳段"的名目,以及后世戏曲中的遗迹考察中发现,"艳段"实则有着滑稽调笑、男女艳情的特点,并非仅是"寻常熟事一段"。
  • 屏幕意识主导的俄罗斯戏剧舞台 下载:39 浏览:369
  • 陈晖 《当代艺术》 2019年5期
  • 摘要:
    屏幕催生出现代人类的屏幕意识,产生心理与思维模式的更迭,导致新文化意识的形成。俄罗斯现代戏剧以屏幕为依托打造的多元化戏剧舞台,引发人们对屏幕意识的产生与文化更迭、屏幕意识与俄罗斯现代戏剧的融合、屏幕意识与戏剧全球化问题的思考。具有屏幕性质的俄罗斯戏剧与其所处时代存在对应的美学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艺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48652
下载量 36521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