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音乐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音乐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80-146X

《当代音乐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演唱分析 下载:69 浏览:495
  • 马鑫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莫扎特著名代表作之一,《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脚本取自法国的剧作家博马舍同名作品,是一部喜剧。其中来自于歌剧的第一幕第五场《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由童仆凯鲁比诺所唱的咏叹调,是女中音歌剧咏叹调的杰出之作。本文分别从凯鲁比诺的人物形象、《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版本比较以及演唱三个大的方面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及演唱技巧做了深刻的剖析。其中人物形象分析分别包括博马舍笔下的凯鲁比诺、莫扎特笔下的凯鲁比诺和二者之间的比较。对于版本比较的阐述包括18世纪咏叹调的特点、《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中18世纪咏叹调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处理。演唱分析是通过语言语感、音乐技巧和色彩技巧三个角度。
  • 试论声音训练的辩证思维 下载:62 浏览:500
  • 杨健华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声乐学习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对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规范、可循的教学方法,是每位声乐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和特殊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转化,量变到质变五个方面,揭示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辩证性思维方式。
  • 演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下载:92 浏览:471
  • 孟宏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在声乐演唱中要想能够声情并茂,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重视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融合。在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技巧多种多样,包括声音的传输部位、声音的高低起伏以及演唱人员对于声乐节奏的把握和气息的使用等。通过将良好的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相融合,能够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 《行云》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排演的启示 下载:96 浏览:315
  • 王煜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民族器乐合奏作品《行云》由17个声部,293个小节组成,错综复杂的和声配置、交织的节奏变化、强弱的连绵起伏,呈现给听众美妙的音响效果及一幅充满想象的音乐画卷。但这也给实际的演奏与排练带来了多方面的难点——各声部音准的高标准训练;拍号在频繁变化时各声部间如何配合演奏;等等。在美妙旋律背后的诸多问题需要指挥和乐手去解决。笔者通过对该作品亲身的演奏、排练、比赛、演出实践,对五所高校民族乐团的观摩,对当代杰出音乐家的采访,以及自身对该作品的二度创作分析,得出经验与总结,以解决对该作品在排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下载:78 浏览:411
  • 赵雅琪1 汪岷1,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琵琶曲《春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碰撞之下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琵琶独奏曲。这首琵琶曲中最值得探究的是其以苏州评弹风格作为主题素材,以西方古典吉他中的指法为原型,与琵琶本有的指法相结合,使得乐曲将各种雨势描写得惟妙惟肖,将灵气十足的水乡雨景在人们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旨在从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两部分向大家细致地描述并解析这首琵琶独奏曲。
  • 琵琶曲《虚籁》的意境及演奏技巧 下载:85 浏览:472
  • 史楠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此曲创作于1929年2月,是刘天华三首琵琶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虚是空虚、虚无。籁,原为古代的一种箫,声音从孔穴发出,后人泛指声音。虚籁,字面理解为无声或空虚的声音。在创作此曲时,刘天华正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授琵琶。他曾经建议,合并位于北平的各高校当中的音乐系,并根据当时需要,组建体系更加完善的北平音乐学院,但是这个建议一经提出,便受到各方势力的强烈阻挠,最终未能得到执行与实现;由于这一畅想未能达成,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他感触颇多,思绪繁杂,心情激动而又惆怅,久久未能平复。乐曲三个部分的速度和旋律的变化描绘出此曲的意境。曲中运用大量的打音、带音、绰注等演奏技巧,同时融入传统说唱、古琴艺术的元素,使之飘逸,挥洒自如。
  • 圆号在交响乐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64 浏览:309
  • 崇翀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圆号最早起源于欧洲,是西方古老管乐器之一。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圆号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圆号所具备的独特音色,使得其在西方乐队乃至中国乐队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乐队在演奏时,通过运用多种音色,不仅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而且还能赋予整个交响乐以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因此,在交响乐作曲时,应有效利用圆号这一乐器,确保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 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重要性 下载:68 浏览:312
  • 李梦婷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舞台调度是指舞蹈演员依据舞蹈编导的构思进行舞台走位和姿态造型的动静结合,可以使整个群舞作品富有节奏性、造型性和流动性,具有审美价值。只有群舞剧目具有审美价值,它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才有可能被观众感受领会到,进而引起其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起到欣赏、陶冶情操的审美效果,实现舞蹈的社会功能与其本身的价值。
  • 论汉斯立克美学思想的利与弊——以《论音乐的美》一书为例 下载:78 浏览:382
  • 赵天夏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17世纪的奥地利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是形式主义哲学思想立场鲜明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论音乐的美》中提到,"音乐所表现的只是情感自身的一种属性或一个方面,听众在欣赏音乐时所捕捉到的情感并非情感本身",而是由于听众在乐音行进与解决的过程中受其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或者说,即便音乐承载情感,也并非清晰到足以确切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情感概念。这一观点迄今为止仍有一定的可行性。
  • 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传承研究 下载:87 浏览:362
  • 王馨怡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沧州落子是河北冀中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作为沧州人民情感传递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自娱性。本项目将通过文献考察、田野调查与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对沧州落子的文化内涵进行凝练解读,充实理论研究。通过引导、支持与保障以应对新时期"落子"发展机遇与挑战。这些不仅是文化抢救工程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本项目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 论网络环境下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下载:61 浏览:482
  • 付文刚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中国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但是从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对音乐作品著作权却没有做到全面的保护,侵犯音乐著作权的行为随处可见,极大损害音乐著作权人的利益。保护音乐著作权有利于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不断创新,也能够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智力成果。目前,对于音乐作品的保护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国家不断采取各项制度措施,在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寻求一套从立法、司法以及行政层面立体完整的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体系。
  • 音乐教育的多元性及其审美研究 下载:67 浏览:397
  • 黄梦珂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多元文化思潮随着西方的兴起及发展,对现今全球化的时代产生了尤为重大的作用及意义,经过对多元文化下国内外的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可知多元化的思想现已慢慢渗入到音乐教育。笔者通过对其美育所具备的深远的内涵价值、有效的施行方法及途径进行探析研究,以论证多元文化背景下"美育"之重要性及其价值意义。
  • 新时代泰安“挑山工”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合唱作品《挑山的汉子》创作实践为例 下载:67 浏览:480
  • 贾鹏1,2,3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新时代泰安挑山工不仅是一种职业或社会现象,更是泰安文化甚至中华优秀文化形象的鲜明代表,挑山工精神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和优秀品质。以挑山工为灵感进行音乐创作,把挑山工的音乐形象塑造鲜明,从而推动挑山工精神的传播,提升挑山工精神的社会感染力,成为近年来音乐工作者们不断探究并加以实践的重要领域。关于泰山挑山工的文学作品虽然丰富,但相应的音乐作品却比较匮乏。由挑山工为灵感而创作的纯男声无伴奏合唱《挑山的汉子》,恰好填补了这个缺憾。本文结合这部作品的词曲创作与艺术实践进行分析,证明了新时代泰安挑山工音乐形象塑造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启发更多反映挑山工精神的音乐作品诞生。
  • 扬琴重奏中“和”思想的呈现 下载:76 浏览:388
  • 孙倩茹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扬琴自四百年前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便扎根于这方土壤,吸取养料、茁壮成长。其发展过程中,在保留了自己作为西洋乐器的本质特性外,还吸收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部分特点,塑造了独特的个性,使得扬琴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近年来,扬琴重奏在专业领域中应运而生,受到普遍的关注,其理论基础和作品拓展都日趋成熟。本文着重阐述扬琴重奏中的"和"思想。
  • 论中国原创歌剧的民族精神 下载:68 浏览:444
  • 赵丽丽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中华民族有着历久民间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支撑,并且在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剧作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歌剧在西洋歌剧创作技法基础上,不仅吸收中国民族特色音乐,还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84
  • 许柯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系中,美育当中的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结合青少年发展的特征,论述了音乐教育在优化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提高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及现阶段学习的特点,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 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下载:68 浏览:476
  • 李晓雯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音乐素质为目标。而创新思维是指以新奇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技能已经变成中国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处于青春发育的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怎样培育拥有创新思维的中学生亦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学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找出在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 20世纪以来布依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 下载:82 浏览:317
  • 石春轩子1,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布依族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布依族民歌风格古朴典雅、歌曲种类繁多,并且拥有极为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尤其是20世纪以来,伴随政治格局的稳定,国家在场的支持,使布依族民歌重新焕发新生。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布依族民歌为主体,从音乐形态研究入手探究其发展特点,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借鉴与启示,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提供经验。
  • 音乐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探究 下载:78 浏览:387
  • 乔雯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环境千变万化,人们心理压力大,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所致的疾患剧增。广大医学界人士已越来越认识到,所有诊治的对象都是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复杂心理的社会人。因此,心理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而音乐治疗则是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治疗的方法很多,选择的音乐也各异。音乐的治疗手段,主要在音乐功能、音乐影响力等方面,通过听音乐进行有效治疗。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音乐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8
访问量 156238
下载量 49832
总被引次数 473
影响因子 0.8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