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不同临床干预方式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献血者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1 浏览:287
摘要:

目的:分析予以献血者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不同临床干预方式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献血者转化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24.1-2025.1我院全血献血者100例,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0)行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n=50)行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采血护理;比较两组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机采献血保留情况、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献血者心理状态、献血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机采献血1次、2次、3次人数占比,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心理状态评分(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血献血者护理中,行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采血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全血献血者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增加机采献血保留人数,减轻献血者负面心理,获得献血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精准招募方法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下载:169 浏览:2823
摘要:
目的:探讨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实施精准招募方法的影响。方法:确定调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站在这一区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00人,与2019、2020年未实施该方式时,有明显区别,对比三个年度的2019-2021年我站献血情况、我站献血者年龄分析、献血者捐献次数和年献血量,根据情况差异,实施具体的分析。结果:相比于2019、2020年度,2021年度献血人数更多,年龄更趋于年轻,献血者的捐献量和年献血量差异明显(p<0.05)。结论:目前在医疗救治中,单采血小板方式应用较多,在这期间的招募中,稳定的人群较为
韶关市献血者抗-HIV检测假阳性结果回告与心理疏导研究 下载:165 浏览:1861
摘要:
目的:探讨对HIV检测假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方法: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在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中HIV检测阳性献血者60例进行分组实验,设定实验组进行设计好的心理疏导内容,设定对照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回复,选取3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30人作为对照组1,,从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0日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2,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自制的电话咨询反馈评分标准对HIV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调研,了解HIV检测阳性献血者对心理疏导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 9-10分("非常理解,很满意")的人数最多,为12人;7-8分("能够理解,较满意")的人数为6人。对此感到"心里无奈,不太满意"及以下的人数总计12人,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5-6分("心里无奈,不太满意")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0人和11人,实验组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抗-HIV检测假阳性献血者的心理帮助非常重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宣传教育、优化短信内容以及加强归队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抗-HIV检测假阳性献血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