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载:53 浏览:368

陈明曼1 任宏2 陈其荣3 张应青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设计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调查,共收集了185份有效样本数据,从在建项目与企业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当前疫情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疫情对在建项目的工期、成本和企业的市场、业务、经营、人员流失、员工工作状态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揭示出疫情之下施工企业面临着项目管控难度大、企业生产经营难、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应急防控与风险管理水平低、供应链难保障等主要困境。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加快施工企业渡过难关,使得建筑业成为对冲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增长机理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下载:62 浏览:331

张斯琴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经济效率增长的"时空惯性"特征,城市经济效率既会受到本城市历史效率循环累积的影响,也会受到周边城市的效率溢出性影响。基于其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距离临近发展相近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具有趋同趋势,进而为地区增长方式转换、实现效率型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上的证明。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重塑 下载:35 浏览:420

孙久文 易淑昶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代表的带状经济区建设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是依托京杭大运河的运河文化提出的新的带状经济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当前的大运河文化带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文化带北接京津冀,南连长江经济带,串起了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大地优化了中国区域空间格局。最后,本文提出了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共同体建设作为顶层设计,以工程的形式促进发展理念的落实等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议。

经济社会地位、户籍类型与区域发展差距: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的影响因素 下载:21 浏览:413

麻宝斌1 杜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社会公平现状测评的内容包括社会资源的实际分配状况和民众的公平认知状况。在现代社会,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分配客体之一,因此社会公平认知状况的研究应当对民众的环境公平认知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众的环境认知状况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社会公平视角对民众的环境认知问题进行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对环境优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公平的感受两个方面对当前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户籍类型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影响显著,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加看重环境优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区对民众的环境公平感受也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从所在地区看,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因此,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促进环境公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48 浏览:248

曹聪丽 陈宪 《当代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金融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 下载:51 浏览:430

王金涛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检验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发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等作用机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金融在区域和城市之间发展存在异质性,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良好的金融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还未能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则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小规模、中等规模城市的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而大规模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已经较高,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强。

地方大学与城市的经济互动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441

杨志卿1,2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后期,大学逐步迈入城市社会的中心。大学与城市在各个领域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互动,特别是占我国大学绝大多数、与地方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更为频繁、成果更为丰硕,经济是双方互动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对地方大学与城市经济互动的实然现状和应然相关性分析,发现双方互动现象的背后是双方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思考和博弈以及相互作用影响的机制,由此进一步提出地方大学与城市的市场调节机制及其实现方式。

基于DMSP/OLS夜光遥感的山东半岛城市经济参量时空模拟分析 下载:45 浏览:480

陈琛1 马毅1,2 江涛1 《海洋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夜间灯光亮度与夜间人类活动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文中基于2000-2012年21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社会经济参量开展研究分析。首先,利用夜光总量统计方法和标准差椭圆法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区夜间灯光亮度进行分析;其次,分别构建夜间灯光与GDP等4种社会经济参量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最后,采用GDP等2种社会经济参量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夜光数据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参量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客观地反映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 下载:152 浏览:1498

王朋燕 《中国经济》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的道路网、人口、GDP、全国15个非农行业的从业人员等指标,运用GIS技术网络分析、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经济联系模型相结合,对2019年淮海经济区区位熵进行研究,为该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提升提供决策并为其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供借鉴。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 下载:392 浏览:3139

霍庆娟 《中国经济》 2021年8期

摘要:
城市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自身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进步。就需要积极研究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与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起财政税收政策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并研究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

实施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47 浏览:1444

李科攀 《体育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变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通过现状分析和实地调研,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选择等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本文为小学体育教学改进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试论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下载:294 浏览:3552

邓秀兰 《中国环境保护》 2021年8期

摘要:
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化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通过保障环境保护计划与经济建设计划宗旨与效能的一致性,有助于及时的解决城市经营以及规划过程中,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呈现出的问题与不足,并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环境保护规划的优势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环保规划内容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完善的改善以及优化措施,推动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还需要及时的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实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确保环境保护计划的有效落实。

区块链技术促进农村金融提效发展的探讨 下载:135 浏览:1149

​周妍 彭斌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区块链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变革,其应用前景广泛并且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能够有效推动农村金融产业的建设进程,并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优势与途径。随后围绕区块链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限制因素展开了深入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解决策略。希望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并整体提高乡村经济建设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