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明清安庆方志中“孝”的历史书写 下载:21 浏览:140

周毅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藉由"历史书写"的研究方法,对明清安庆方志中"孝"人物传记的书写模式进行解读,可知明清安庆方志中出现的大量有关"割肉疗亲"的记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明清时期安庆地区"割肉疗亲"之风炽盛的记录,更反映了明清方志书写者对于"割肉疗亲"的认可和推崇。书写者根据当时的现实需要,对"割肉疗亲"的情节增加各种要素以优化升级,进行建构,不断丰富"割肉疗亲"者的传主形象,增强教化效果。同时,明清安庆方志中亦有不少寻常模式的孝行记载,尤其是清代方志中出现了明志中未见的单纯"生前尽孝"的庸常模式,反映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安庆地区愈发重视庸常模式的孝行,以更好地推行"孝"之教化在地方基层社会的实践

史念海与新方志理论研究 下载:28 浏览:171

苏卢健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编纂新方志热潮,史念海先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不仅积极探索新方志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新志可史志兼而有之,体例应合乎地情体现特色,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观点指导修志等,而且在修志实践中大胆创新,强调新志应重视记述地理环境的变迁,重视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史念海与谭其骧、侯仁之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努力,不仅丰富了新方志理论,提高了新方志编纂质量,而且推动了中国方志编纂从"旧"到"新"的转变。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志古籍别名自动抽取模型构建 下载:34 浏览:443

李娜 《中文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为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该文以数字化的方志古籍为研究语料,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产别名的内外部特征,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别名自动抽取模型,精确率达到了93.52%。实验结果表明,条件随机场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方志类古籍内容挖掘,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的史学史考察 下载:68 浏览:432

刘开军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蜀人从事方志编纂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蜀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以文献"足征"为宗旨,具有浓厚的资料长编色彩。但《双流足征录》并非不讲体例,而实有章法可寻,其中有些灵感源于史志编纂,或承前代史家之意,也有刘咸炘的独得之见,凸显了方志本色。刘咸炘在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无疑强化了方志的学术品格。刘咸炘在方志编纂旨趣、体例以及方志的史源学考索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在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发展史和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清代考证学潮流中方志典范的转移 下载:80 浏览:459

刘国宣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志古籍别名自动抽取模型构建 下载:40 浏览:268

李娜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为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该文以数字化的方志古籍为研究语料,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产别名的内外部特征,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别名自动抽取模型,精确率达到了93.52%。实验结果表明,条件随机场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方志类古籍内容挖掘,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GFDM系统中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 下载:46 浏览:284

冉超 方志军 张彦宇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广义频分复用(GFDM)系统中由于载波频偏(CFO)的存在而产生的载波间干扰(ICI)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算法。通过获取上一状态的频偏最优化估计值及其协方差,进行当前频偏状态预测,利用受到ICI影响的接收数据符号和频偏估计量计算出频偏校正值。通过仿真测试,在信噪比较大的情况下,改善了系统的误码率,最佳性能达到均方误差(MSE)为10-4的精度。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标准GFDM、自消除方法相比较,在频谱较大的场景下,误码率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博物、传奇与黔地方志小说谱系——论欧阳黔森的小说创作 下载:93 浏览:501

李遇春 《文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欧阳黔森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贵州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努力运用现代意识激活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这主要表现为,他不仅把专业的现代地质学知识融入小说叙事中,用诗意的笔触展示贵州的地理风物,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知识性叙事模式,激活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博物"叙事传统,而且他还着意发掘和捕捉贵州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异人奇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贵州人物艺术典型,以此激活中国古代小说中以史传或纪传为中心的"传奇"叙事传统。无论是以地理为中心的博物还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奇,二者均统一在欧阳黔森的黔地方志小说谱系中。正是通过创造性地转换中国古代地方志及其方志小说叙事传统,欧阳黔森在小说创作中激活并重塑了作为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的贵州精神。

基于防腐的油田污水改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41

耿方志 孟江 高秋英 许俊南 相志鹏 张钦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污水系统的腐蚀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腐蚀防治措施,以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污水系统存在的腐蚀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分析污水系统的腐蚀成因,提出了污水系统腐蚀防治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污水系统的腐蚀问题以点腐蚀为主,均匀腐蚀为辅;②"pH值调整剂+混凝剂+助凝剂+水质稳定剂"的水质改性药剂体系可有效降低污水系统腐蚀。室内模拟实验的结论认为:①在pH值为6.5时,腐蚀速率最低;②各药剂协同作用最佳状态为"pH值6.5+混凝剂150 mg/L+助凝剂8 mg/L+水质稳定剂50 mg/L";③实现了均匀腐蚀速率由0.069 5 mm/a下降至0.021 7 mm/a,缓蚀率达到68.8%;点腐蚀速率由0.545 8 mm/a下降至0.080 6 mm/a,缓蚀率为85.2%,有效地减缓了污水系统腐蚀问题。

地域性、集约性、开放性——方志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下载:66 浏览:475

吕永 康玉 潘亮 《中国建筑》 2020年7期

摘要:
方志馆是展现地方文化的建筑载体,当前,正处在方志馆建设的重要转型期,探索方志馆建筑的发展趋势对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方志馆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方志馆发展历程和最新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回顾方志馆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方志馆的发展趋势及设计重点。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为例,分析其主要设计策略,最后总结出新型方志馆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地域性、集约性和开放性。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358 浏览:2631

​方志亮 《电路系统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电能对于维持社会生产、生活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让电网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需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对电子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所以,目前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环节中,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不仅可以让电子技术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行业实现长远发展。

论火电厂生产污水零排放解决方案 下载:411 浏览:3700

孙立岩 王大伟 杜军 鲁光明 方志东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火电厂作是用水和排水的用量大户,同时也是污染大户,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火电厂每年排出的废水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排水量的10%,废水排放达标率约为80%。从环保角度出发,火电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较大,虽然污染物的浓度不高,但由于其排放量大,使得排污总量比较大。传统常规物化的方法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排放要求,为贯彻和落实国家节水减排政策,有效推动现代化火电厂在市场中的竞争,在火电厂生产运营过程中,实现并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次采油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79 浏览:1679

方志刚1 宫海霞2 宋超1 《中国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成为了石油行业乃至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三次开采技术是近十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工艺,它的应用与推广对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气象防雷技术的存在的隐患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157 浏览:1636

​方志成 方怡坤 陈桂莲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的高层建筑物大量涌现,雷电对建筑物的潜在威胁不断加大,做好气象防雷技术可以有效预防雷电灾害。基于此,本文在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气象防雷技术存在的隐患,并给出了对应的发展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