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圆锥角膜交联术后角膜基质的观察 下载:49 浏览:398

张经1 王青枝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交联术后基质的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和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等渗核黄素液角膜交联手术,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形态的变化,并测量相应变化处角膜的深度。结果角膜交联术后1周基质胶原纤维水肿增粗,细胞激活、细胞核反光增强,病变深至角膜(210. 2±2. 2)μm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基质胶原纤维水肿、排列不规则,可见高反光瘢痕,分别深至角膜(209. 4±2. 8)μm、(210. 1±2. 1)μm、(209. 2±2. 6)μm处;术后4个月胶原纤维水肿消退、排列趋于规则,瘢痕深至(179. 0±2. 4)μm,术后5个月,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瘢痕深至(146. 3±2. 1)μm,术后6个月,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瘢痕深至(128. 1±2. 3)μm。术后前3个月病变最深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与4个月、4个月与5个月,5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角膜交联术后,基质胶原纤维由水肿、排列紊乱逐渐重塑规则;基质细胞激活、出现瘢痕并于术后3个月开始逐渐从深开始消减。

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下载:49 浏览:390

蒋正轩 鲍宁 刘东伟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本研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3例(53只眼),术前检查裂孔的位置及范围,在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患者随访4~6个月。术后2周52只眼视网膜裂孔封闭,裂孔封闭率为98.1%;视网膜完全复位50只眼,复位率达94.3%;视网膜下积液3只眼,术后1个月后完全吸收。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1例(1只眼)患者出现新的裂孔,造成视网膜脱离。结论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简单方便、并能精确定位裂孔,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效果良好。

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71 浏览:462

谢雅妙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择期行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比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2.73%,并发症发生率0,少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保证患者预后。

显微镜下三种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比较 下载:253 浏览:2213

张涛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对精索静脉曲张(VC)采取三种结扎术处理精索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病例共90例,疾病均为VC,就诊于2019.01~2020.10内,随机分3组对照,30例/组。3组均在显微镜下处理精索静脉,甲组行低位结扎术,乙组行经腹膜后高位结扎术,丙组行经腹股沟高位结扎术。对照3组手术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及精液质量等项目。结果:对照手术时间、并发症显示,甲组均优于乙、丙组(P<0.05);对照复发率显示3组数值差异较小(P>0.05)。随访1年3组的精子存活率、活动力(A+B)级精子占比、精子密度较术前1d更高,其中甲组较乙、丙组更高(P<0.05)。结论:显微镜下对VC采取低位结扎术、经腹膜后及经腹股沟的高位结扎术处理精索静脉疗效相当,其中更为安全的术式为精索内低位结扎术,其可提升精液质量,可极力推广和借鉴。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418

尚金星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每组各55例。以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显低(P<0.05)。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予以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175

尚金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每组各55例。以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显低(P<0.05)。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予以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显微镜下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167

尚金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本次研究目的为探讨显微镜下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例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计100例,其中接受显微镜下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患者有50例(观察组),传统开颅手术有50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并通过神经学和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眼科显微镜下使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RS型)在治疗下泪小管断裂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81 浏览:848

颛孙俊杰 段玉龙 邹晓丹(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讨论及研究眼科显微镜下使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RS型在治疗下泪小管断裂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为2022年3月份,所有患者均提供眼科显微镜下一次性人工泪管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情绪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下降,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治疗有效率达96.25%;。结论:为泪小管断裂患者提供眼科显微镜下一次性泪道再通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提倡。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息肉切除临床治疗与术后观察 下载:210 浏览:2213

张会利 历茂刚 王献霞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6期

摘要:
分析了声带息肉治疗中显微镜支持下喉镜与纤维喉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116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观察组患者60咯,将纤维喉镜支持下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显微镜支持下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1.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为8.93%,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息肉切除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有利于加强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