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讨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 下载:133 浏览:1764

戴竟怡 李丽琼 陈文君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5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肢体运动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凸显其价值,可推行使用。

头部制动枕的设计及应用 下载:89 浏览:351

魏莉1 蔡娟2 李丽1 张炯1 曹梦林1 方云1 陈颖1 贾丽斐1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设计头部制动枕并检测其在口腔颌面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在某医院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11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采用不同的头部制动方法。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可承托患者颈部的头部制动枕,术前1 d根据患者的头颈尺寸及其主观意愿制作头部制动枕,术后1~4 d使用,使用期间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制动要求调节头枕、侧枕或颈枕的型号;对照组使用毛巾包裹1 kg的盐袋置于患者头部两侧进行头部制动。评价两组在制动期间头颈肩的舒适度、头颈部移动距离、头颈部及耳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头部移动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舒适例数高于对照组(P≤0.003),两组压力性损伤和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头部制动枕,对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的患者进行头部制动,可提高患者头颈部的制动效果,改善其头部制动期间的舒适度。

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57 浏览:2587

张彦青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们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临床.上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因此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研究 下载:94 浏览:901

向旭 史平 王慕瑶 杨立 许振起 《肿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对照组(n=41,前臂皮瓣修复)与研究组(n=41,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皮瓣制作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瓣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皮瓣面积较对照组多,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时采取前臂皮瓣修复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均可获得良好的皮瓣成活率,与前壁皮瓣修复相比,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的筛选及分析 下载:99 浏览:1056

郝飞1 石婷婷1 侯霞2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筛选、分析对于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影响因素,作为临床依据。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段,入我院接受自体牙移植修复患者中抽取100例,对于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分组,通过临床检验以及数据分析,对于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归纳研究结果,筛选影响移植牙累计存活率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种植牙存活率因素的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明确其具体因素。结论:目前,明确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需要对于相关因素进行警惕,保证术后预后良好。

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89 浏览:881

江姣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文抽选7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术后营养支持方案。将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营养支持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下载:99 浏览:914

岩兴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为患者实施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分为常规组(骨间钢丝结扎术)12例和观察组(坚固内固定技术)12例,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和口腔颌面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区别。结果:本研究之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腔颌面功能损伤评分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时候,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方式,可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降低患者的口腔颌面功能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下载:96 浏览:809

张丽娟 问月莉 杨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颌面外科手术是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口腔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Orem自理理论是一种自我护理的理论框架,强调个体在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性。本文旨在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口腔清洁、漱口等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口腔护理。首先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然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口腔护理过程,增强其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更高,口腔疾病复发率更低(P<0.05)。这表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更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口腔健康。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它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Orem自理理论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促进康复。

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94 浏览:786

刘万园 陶泽莲 杨玉萍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Orem自理理论,为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方法:1.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2. 口腔护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等。3. 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4. 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显著高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颌面外科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载:127 浏览:1010

陈鸿亮 费扬 姜威 李春明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240位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统计分析这些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将其中48例术后感染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用广谱抗菌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病患采取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此次选择的240位观察对象中,出现术后感染现象者48人,感染率约为20%,其中大多为良性肿瘤感染与恶性肿瘤感染。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有许多,如年龄、手术操作规范等,两组之间差异具备统计特征;结论:多种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提高术后感染治疗效果。

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下载:179 浏览:2004

谢丽儒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析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后,可显著减轻患,提高护理满意度。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术前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52 浏览:650

王琼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传统CT与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术前诊断效果,以明确锥形束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80例待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分别行传统CT与锥形束CT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根尖周炎及根管再治疗判断方面的准确性。结果 对照根尖周炎的诊断,传统CT检测准确率为62.5%,锥形束CT检测的准确率为92.5%;在对根管再治疗的诊断中,传统CT检测的准确率为12.5%,而锥形束CT检测的准确率为95%。结论 对比传统CT,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术前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特别是在根尖周炎及根管再治疗的诊断方面,其优势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更广泛使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55 浏览:654

陆云1 杨黎黎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颌面外科间隙感染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8例):常规急诊手术流程治疗;B组(n=28例):针对该病种制定综合优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入室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焦虑度、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准备时间小于A组(P<0.01),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P=0.01),心率低于A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1),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P<0.05)。 结论: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特定综合流程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且术中循环系统更为稳定,术后焦虑发生更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