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作用研究 下载:385 浏览:4118

高春华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1期

摘要:
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作用。方法:选取52例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指标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92.31%)与参照组(65.38%)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心理干预用于肝癌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08 浏览:2715

尹小琴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肝癌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抒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

浅谈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389 浏览:4034

吕思佳 李佳裕 黄清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医学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突破。具体到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中来,主要是结合不同的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技术,进一步的了解目前临床医学中的诊断方向,这样才能够寻求更为敏感的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充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相关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在对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探究和剖析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技术的分类,进一步的把握未来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我国整体的医学发展水平。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研究 下载:387 浏览:4026

张婷婷 彭丽君 许赛华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学事业也有了较大的突破。通过各项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解决,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整体医学水平的提升。而具体到肝素抗凝血浆以及急诊生化检验分析中来,积极加强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并对仪器检测准确性的数据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加强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对于急诊自身确诊速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和推动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5 浏览:4129

皇国荣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摘要:
分析研究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20例。其中实行S指数模型进行诊断的为参照组,实行APAG指数模型进行诊断的为观察组,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著性纤维化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生化检验项目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指数模型和APAG指数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其诊断率相对较高,有着推广价值。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与研究 下载:398 浏览:3904

葛素霞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1月-2019年3月内我院收治的212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对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31-40岁这一年龄阶段感染乙肝的概率最高,60岁以上和15-20岁之间感染乙肝的概率最小。此外,212例患者的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e 抗原的阳性率最低。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查能够帮助主治医生的判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有临床推广价值。

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5 浏览:2702

张麦娟 《心理学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肝病科所收治的120例乙肝后早期肝硬化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作用甚大,值得推广。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408 浏览:3986

沈江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9年2月,共选取本科室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功能检验,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两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血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总胆汁酸水平(TBA)以及研究组的肝功能水平分级。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CHE、CHO、ALB较大,TBA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肝功能C级指标与A、B指标对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CHO、ALB较低,TBA较高。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对肝功能进行检验,能够较好的了解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对患者的病情精确判断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中应该广泛运用。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261 浏览:2403

杨莉莉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30例研究组患者则予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常规组的76.67%(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研究 下载:398 浏览:4232

李亚山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关注并评价孕妇特殊性群体执行病毒性肝病(viralhepatitis,VH)相关血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设VH孕妇为观测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完成对照观测实验。两组各备50例个体,并接受血液常规生化检测,对不同组的常规检测四项指标和生化检测四项指标进行结果比对。结果 观测组与对照组相比,受检孕妇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差距,血常规检测中的淋巴细胞数较之对照组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方面,前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均较后组要高;而前者的肝功能白球比例、白蛋白两项指标均较后者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病毒性肝病的孕妇在接受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后,各项指标水平与健康孕妇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可通过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来辅助诊断或治疗孕妇的病毒性肝病。

肿瘤药物治疗中发生的肝损伤一例 下载:90 浏览:914

王燕1 雷美丽1 王丽华2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1]。我国估算的药物性肝损伤年发生率高于其他国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DILI正成为全球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2]。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特别是近年肿瘤领域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成功上市,DILI 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免疫介导的 ICIs 相关肝损伤。目前,DILI 的诊断仍是排他性的策略,临床对于免疫介导的ICIs相关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在鉴别诊断上相对困难,因此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诊断依据支撑。

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10 浏览:1120

彭秋霞 《肿瘤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肝癌骨转移瘤患者,均在2020年05月-2023年05月期间入416医院治疗。根据放疗方式进行分组,28例予以多次放疗者归入参比组,22例予以单次放疗者归入实践组。比较各组的癌痛程度、生活质量、放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而言,治疗后实践组的癌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与放疗依从性均更高(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为肝癌骨转移瘤患者治疗时,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前者能够减轻患者癌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与放疗依从性,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借鉴。

CT与M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184 浏览:1798

康永辉 朱述英 《肿瘤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一种以肝上皮细胞为原发部位的恶性疾病,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反复发作引起。HCC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等特征。由于患此病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且病情很难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肝癌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CT和MRI两种影像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影像技术为肝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三维可视化联合案例法对肝肿瘤疾病教学质量的研究 下载:189 浏览:1913

王红伟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利用三维可视化联合案例法提高肝肿瘤疾病教学质量的研究。方法 将我院2021年1 月-2022年1月肝胆外科实习的24名滨州医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三维可视化联合案例法进行教学。对比两组的出科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出科成绩及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联合案例法能够提高肝胆外科肝肿瘤疾病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满意度。

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235 浏览:2274

顾志毅 张阿龙 刘生熠 《肿瘤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由此探讨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的成果极为重要。方法:选取同一所医院在2016年至2021年四年期间收治的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数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且每组的人数相同。将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对照组进行常态化药物治疗,在规定时间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化治疗效果。最后将得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本文就对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分析肝癌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的特点及检测意义 下载:222 浏览:2332

荣峻梅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的特点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在2018年8月-2019年9月期间,将60例肝癌患者归为研究组,另外选择60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FP、GGT、AFU以及CA125水平;比较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AFP、GGT、AFU以及CA125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AFP、GGT、AFU以及CA125各单项检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细胞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可以应用于肝癌患者的筛查、治疗过程中,应用价值高。

探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 下载:235 浏览:2501

倪春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和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160例符合纳选标准的乙肝疫苗接种儿童予以选取,就诊区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依据年龄大小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80例,6岁及以上)、观察组(80例,5岁及以下),两组儿童同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1个月后,就二者的免疫应答率展开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的高、低免疫应答以及无免疫应答无较大差异(P>0.05);此外,乙肝疫苗接种后,各年龄段的儿童的免疫应答率有所不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免疫应答率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临床予以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乙肝,应用价值显著。

探究血氨在急诊精神障碍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14 浏览:2933

邹翠翠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对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来探究出在对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中血氨的检测对诊断起到的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当中一共选取了我院179例具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样本,其中包括有74例的肝性脑病的精神障碍患者以及105例的非肝性脑病的精神障碍患者,搜集这些患者的血清、全血、血浆以及动脉血,还包括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氨等数据的检测分析,来分析出在对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氨检测的作用。结果:在对179例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检测与分析中能够的得出,其中肝性脑病的急诊精神障碍的患者其TBil、DBil、ALP、Urea、Cr、K+、PT、pH等指标都要比非肝性脑病的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指标更高。而Alb、Na+、RBC、WBC、RLT等等指标则是要比非肝性脑病的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指标更低。检测中血氨水平肝性脑病患者也比非肝性脑病患者更低。结论:在对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血氨指标的分析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能够作为诊断中的敏感特意指标。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下载:23 浏览:219

陈春凤 汪静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肝衰竭当前依旧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本身肝脏具有再生能力,在肝衰竭治疗中人工肝可以为患者肝功能恢复争取一定时间。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结合其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类型,本次结合相关学者研究文献,对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研究发展方向。

浅谈儿童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下载:247 浏览:2563

饶涛涛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方法 研究儿童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总结 护理问题,制定护理 计划。结论 做好儿童病毒性肝炎护理 工作有助于患儿的及早康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