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北极航运安全治理:多层治理、治理困境与路径选择
下载:45 浏览:475
全球海洋治理架构的碎片化:概念、表征及影响
下载:38 浏览:447
中国海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下载:42 浏览:498
摘要:
海疆是一个国家范畴的地理概念。历史时期海疆的形成与发展既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更与古代先民认识和利用海洋的进程相伴。因此,中国海疆史演绎的主题包括不同时期的陆、海关系和海洋与人的关系;而海疆史研究最关切的是沿海、腹地与近海空间范围内人的生存环境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现代疆域管辖和海洋制度建立前,中国海疆并非指"海洋疆域"。历史时期的海疆空间经历了从海岸线构成"海界",演化扩大为范围界限相对模糊的沿海区域,而后成为王朝国家的沿海疆域的推展发展过程,形成了以海岸带与相邻陆域为主,包括部分岛屿和近岸海域在内、有海洋文明特征的疆域边缘区域。海疆的历史分为奠基、形成、调整定型和成熟与转型等四个阶段;其中宋元时期定型的"中段突出、两端略低"的海疆发展格局,在中国海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地理和地缘角度分析海疆与陆域边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时期海疆治理既按照疆域治理的一般规律发展,同时更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而历代王朝进行海疆经略的政策举措,反映了海疆在王朝疆域体系中的地位变化。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助推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33 浏览:429
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的角色定位与提升路径研究
下载:35 浏览:451
摘要:
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主要表现为影响国际海洋规则内容的能力,受创制能力、整体实力和领域优势等多种因素影响。海洋综合实力是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的物质保障,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可以为海洋综合实力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在构建包容性海洋秩序时代,提升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是海洋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全球海洋治理法治化也迫切要求海洋强国提升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新时期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应将国际海洋规则制定能力纳入海洋强国指标体系,有效参与并引领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增强涉海议题设置、议程把控以及方案设计能力,通过密切关注国际海洋实践,对重要的海洋法理论前沿问题进行跟踪性研究,尽快组建稳定且精通国际海洋法的专业人才队伍。
中国在北冰洋的环境权益探索
下载:33 浏览:448
BBNJ协定谈判的焦点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下载:32 浏览:489
摘要: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遇到新的挑战时,以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国际协定(即BBNJ)成为全球海洋秩序调整和利益整合的新方案,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海洋遗传资源、海洋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估与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个实质性领域。对此,欧盟、美俄和77国集团均根据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展开博弈。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在美国不愿继续承担全球海洋治理大国责任的情况下,需积极参与、主动引领BBNJ国际协定谈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全球海洋治理秩序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联合国为核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指导,积极推进国际软法新秩序的建设,掌握国际规则创制、议程设置及话语主动权,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效能的双向互动机制探讨
下载:38 浏览:442
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问题研究
下载:46 浏览:411
摘要:
随着海洋生态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渤海海洋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省市的高度重视。建设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目标,在于有效解决我国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实现海洋产业与海洋生态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急需突破以下几个问题:国内海洋环境治理理论体系的突破,国内海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及评价的突破,构建新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及决策机制的突破,完善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的突破。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以建立"渤海海长制"为龙头,实现渤海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智慧渤海信息系统,实现渤海海洋生态安全信息共享;建立协调联动平台,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协商共治机制;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主导作用,实现海洋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动力,实现渤海海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海洋环境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下载:42 浏览:416
摘要:
随着全球化深入,全球海洋环境问题频发,海洋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入,我国海洋环境治理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依然存在新的难题。新常态下,面对新型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存在结构性缺陷、海洋环境治理技术储备不足等难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为我国融入全球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要求。结合美国、日本等海洋大国的海洋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立法体系、海洋环境治理的管理体系、海洋环境治理的协作机制,以及海洋环境治理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国海洋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提供思路与参考。
无人机载激光雷达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112 浏览:1928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与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49 浏览:685
水环境生态治理在河湖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38 浏览:541
疫情大考后加强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思考
下载:61 浏览:857
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分析
下载:69 浏览:808
摘要:
伴随社会的发展,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社会责任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得到企业认同的情况下,社会责任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很多企业已经将发表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彰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宣传手段。伴随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平台经济发展壮大并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载体。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在解决就业、抗击疫情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有着不俗的表现。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诸多平台也出现了诸如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压榨商铺和骑手等一系列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本文以美团、饿了么为例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期望能对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问题应对提供帮助。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治理技术探讨
下载:55 浏览:724
党建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
下载:70 浏览:817
大数据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下载:42 浏览:594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对大数据和智能城市的概念理解,我们分析了大数据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的优化提升、以及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同时,以实际案例为支撑,具体分析了大数据在交通管理、能源调度、环境监测等智能城市的关键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大数据技术对于智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完成细致的社会治理,为建设更高效、环保、宜居的智能城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但同时,大数据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面临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此研究的结果对于了解大数据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和挑战,以及为未来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服务于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ESG投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载:95 浏览: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