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区域综合能源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31 浏览:225

刘永成1 李川2 曹喆1 刘正英1 《电气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及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区域供能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有效评估区域的综合能源发展情况,通过分析能源、经济和环境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区域能源发展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慧和开放共享四个方面建立了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国外发达国家的部分数据作为参考。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前置指导及评判指标。

衍生化法测定蓝莓果汁饮料中花色苷含量 下载:42 浏览:450

赵治兵1,2 王瑞1,2 刘永玲1,2 李莹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莓果汁饮料中花色苷的含量。在温度为353K条件下,蓝莓果汁饮料与25%盐酸/甲醇溶液(V∶V=1∶1)反应1h,经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氯化矢车菊素为参照,外标法计算含量。采用Agilent HC-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A:0.4%三氟乙酸(TFA)水溶液,流动相B:0.4%TFA/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1,进样体积20μL,柱温35℃,检测波长为190~800 nm,定量波长520nm。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8%98.0%,RSD为2.83%,检出限为0.008μg·m L-1。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适用于蓝莓果汁饮料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核用SA508-4N钢粗晶区再热裂纹敏感性评价 下载:71 浏览:447

陈重毅 麻永林 邢淑清 白庆伟 刘永珍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采用等温恒速拉伸方法评价了核用SA508-4N钢焊接粗晶区(CGHAZ)的再热裂纹敏感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和分析粗晶区和断口处的组织、裂纹以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SA508-4N钢的母材为回火马氏体,较高含量的碳和铬影响碳化物的大小和分布状态,粗晶区马氏体的形成不利于抑制再热裂纹的产生。碳化物的析出使晶内和晶界的强度不同,当晶内强度大于晶界强度时形成沿晶脆性断裂;当晶内和晶界强度的差距较小时断裂形式包括穿晶和沿晶断裂。SA508-4N钢粗晶区对再热裂纹不敏感,成分A粗晶区的抗再热裂纹能力比成分B的高。在实际生产中,优选的工艺参数为:成分A、焊接t8/5为25 s、焊后热处理温度580℃。

锰基触媒-活性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空气净化性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462

邱勇 刘永如 钟耀武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原位反应沉淀法制备了锰基触媒-活性炭复合物,并制成空气净化器滤网进行性能测试,考察了反应条件参数等因素对滤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锰基触媒可以有效去除甲醛,但对甲苯等VOC的去除效果较差;单一活性炭去除甲醛性能有限,而锰基触媒-活性炭复合物去除甲醛和苯系物类VOCs综合性能最佳,活性炭同时起到触媒载体和室温去除苯系物VOCs的双重作用.

固溶温度对8Cr4Mo4V轴承钢的中温相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54

赵开礼1 刘永宝1 于兴福2 周驰滨2 马欣新3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在不同温度对8Cr4Mo4V钢固溶处理后在260℃盐浴中发生相转变而生成贝氏体组织,测定了钢的硬度和冲击韧性。使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钢的微观组织,分析了合金元素扩散、贝氏体形核及贝氏体尺寸与固溶温度的关系,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和1065℃固溶处理后钢中的点状碳化物仍有剩余,阻碍了晶粒的长大;在1095℃和1110℃固溶处理后点状碳化物溶解,晶粒平均尺寸增大。固溶处理促使含Cr和V的碳化物溶解,但对含Mo碳化物的影响较小;高温固溶处理后Mo元素仍然存在于碳化物中,在基体中则较少。高温固溶处理使更多的Cr和V元素溶入基体中,降低了碳元素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和贝氏体形核数目以及贝氏体的最终生成量,使贝氏体的组织粗化;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钢的硬度提高,而冲击韧性降低。

基于比例降阶准谐振的MMC环流抑制策略 下载:95 浏览:498

刘永强1 江伟2 王渝红1 陈金祥2 黄道姗2 龚鸿1 王柯岩1 《电力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三相桥臂之间存在的数值较大的二次谐波电流即环流,不仅会影响换流器的稳定运行,同时增加了系统损耗。为抑制该环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降阶准谐振的MMC环流抑制器。首先借助二阶广义积分器检测并提取环流中的负序二倍频分量,再利用克拉克变换将三相环流变换到两相静止坐标,再利用降阶准谐振控制器实现对环流的无静差跟踪,得到参考电压修正量。该控制器能够快速精确地从环流分离出负序二倍频分量,且数字化实现简单。最后,在PSCAD/EMTDC搭建11电平MMC-HVDC仿真模型,验证了比例降阶准谐振控制器的有效性。

教材编写应打通“任督二脉”——以“声的利用”教学实践为例 下载:80 浏览:484

刘永树1 邹慧林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声的利用"和"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内容。"声的利用"主要讲解了声能传递信息和声能传递能量。"声音的特性"主要讲解了声音的高低是由音调决定的、声音的大小是由响度决定、声音的品质是由音色决定。声波在传递的过程中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声波是在传递信息还是在传递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大小有关。在传递信息方面又可将其细化为音调传递信息和音色传递信息,这说明这两节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能将"声音的特性"与"声的利用"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学,并找出知识间的连接点,这对我们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下载:78 浏览:458

李万星 李丹靳 鲲鹏 李小霞 曹晋军 刘永忠 《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秸秆覆盖的关系,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与真菌ITS1区序列,分析5种不同覆盖方式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细菌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时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真菌影响显著。其中,无序覆盖(WX)、整秆覆盖(ZG)、地膜覆盖(DM)3种秸秆覆盖方式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土壤真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碎旋耕(FS)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烧秆(SG)表现为下降平缓再下降的趋势。与不覆盖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秸秆覆盖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提供营养物质。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下载:63 浏览:467

陈则1 唐建业1,2 刘永虎3 程前3 张硕1,2,4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地方高校人事自主权亟待落到实处 下载:86 浏览:527

周海涛1 刘永林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当前,地方高校存在机构及岗位设置自主性缺乏,人员总量内进人用人管理模式固化,绩效薪酬分配体系不完善,教研人员外事审批严格套用公务员标准等人事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各方共识不足,计划色彩浓厚,碎片化改革多,省级统筹乏力。破解束缚地方高校人才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凝聚多方共识,形成整体合力;厘清两个区别,凸显教育特性;突出管办分离,优化管理方式;注重全程发力,把握重点环节。

中国水产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下载:73 浏览:483

刘永新1 邵长伟2 侯吉伦3 张殿昌4 郑先虎5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水产育种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育种技术开发和优良品种培育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展水产养殖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可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强度和基因资源挖掘深度,发掘我国水产种业科技潜能和增强产业化应用水平。我国水产育种涵盖了完整的品种育成和扩繁推两大系统,已经成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保障优质蛋白稳定供给、提升种业强国竞争实力和改善国民饮食消费习惯等方面展示了杰出功效。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我国水产育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也遇到了诸多核心瓶颈和制约因素。本文概括性总结了开展水产育种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水产育种研究的整体现状,凝练了亟需突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强化种质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重视基础研究开展源头创新、研发前沿技术进行重点攻关、聚焦市场需求培育优良新品种等今后研究重点任务,形成了建设种质资源保藏体系、建成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保护政策扶持、打造新型研发主体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引领世界水产育种研究和新时代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资料。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 下载:51 浏览:348

徐嘉波 施永海 刘永士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沿程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0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1.031)、(0.627±0.734)mg/L,经处理后排放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23±0.427)、(0.427±0.369)mg/L,两年间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67%、31.89%,系统整体对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系统各级沿程对TN、TP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养殖尾水依次流经净化功能区,去除率逐级升高。研究表明:水生动物净化塘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的净化塘对TN、TP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随季节演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较高含量的TN、TP仍能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净化塘在秋季对TN、TP净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液质联用技术测定甲砜霉素及其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下载:80 浏览:490

杨秋红1 李司棋2 宋怿3 刘永涛1,3 董靖1 杨移斌1 周顺1 胥宁1 艾晓辉1,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实验建立了斑点叉尾鮰体内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中甲砜霉素浓度在5~1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平均回收率为79.05%~95.58%,相对标准偏差为2.01%~9.36%,血浆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μg/L,肌肉、皮肤、肾脏和肝脏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μg/kg。实验在水温为28°C条件下,单次口灌(按照每kg体质量口灌17.5 mg的剂量)甲砜霉素,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研究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甲砜霉素血浆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8.00 h,血药浓度峰值(Cmax)为933.75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2.10 mg/L,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32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4.97 h。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以一级药代动力学方式消除。该方法简单可靠,满足甲砜霉素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 下载:66 浏览:429

赵小妹1 刘永刚1 任翠剑1 王宁1 赵静1 齐伟静1 许云鹤1 曹姗1 高爱民1 周炜2 孙海川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灌注。

运用超声波标志法分析水槽养殖条件下大黄鱼行为特性 下载:78 浏览:530

宋炜1,2 殷雷明3 陈雪忠1 王磊1 刘永利1 王永进1 马凌波1 王鲁民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养殖大黄鱼的行为特征,于2018年8月27日至28日利用超声波标志法,对4尾大黄鱼使用体内植入法进行24 h行为跟踪,获得了水槽中养殖大黄鱼昼夜垂直运动深度及水平位置数据。结果显示:①垂直运动,实验鱼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运动深度依次为(0.89±0.51) m (18:00—24:00)、(0.73±0.50) m (次日0:00—6:00)、(1.04±0.50) m (次日6:00—12:00),(1.00±0.45) m (次日12:00—18:00),总体活跃深度为0.50~1.25 m;②水平运动,根据水槽水平区域划分可知,实验鱼在水槽壁周围出现的次数约(159.0±9.5)次,占总体数据约27%,非绕壁运动区域出现次数约(489.0±12.5)次,占总体数据约73%,说明实验鱼主要集中于水槽内部进行无规则运动,偶尔出现绕壁运动。本实验首次运用超声波标志跟踪法研究了水槽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的行为特性,旨在为分析养殖大黄鱼运动行为和活动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下载:28 浏览:310

张弦 刘永坤 《农业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机械工程智能化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机械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各个环节都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工程智能化将成为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动化技术体系。通过对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盐度对褐菖鲉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20

严银龙 袁新程 施永海 刘永士 谢永德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解盐度对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6.5 m×2.5 m)、水深1.3 m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7.5、10、15、20、25、30)对体质量为(3.65±0.82)g褐菖鲉幼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摄食率、饲料系数的影响试验,以及在水浴静水条件下,不同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在10、15、20盐度组中生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97.50%、98.33%、91.67%,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04、2.001、2.077%/d; 5、7.5和30盐度组褐菖鲉幼鱼成活率分别为0%、19.17%、76.67%,均显著低于10、15、20盐度组(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饲料系数为1.230~1.367,其中15、20和25盐度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7.5和30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摄食率为1.282~2.157%/d,其中15、20和25盐度组摄食率均显著低于7.5和30盐度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盐度为7.5~30范围内,褐菖鲉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盐度为15和25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137 mg/(g·h)和10.406μg/(g·h),之后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即y=-0.0002x2+0.0091x+0.0512(R2=0.9287);褐菖鲉幼鱼的O/N值范围为12.160~16.415。研究表明,褐菖鲉幼鱼具有较强盐度耐受能力,可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水体,比较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下载:45 浏览:377

刘永虹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纳入时间即2022年7月-2024年1月,应用信封法,将36例纳入参考组,采取西医治疗,其余36例纳入试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肺功能、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于试验组(P<0.05);组间治疗后肺功能对比,参考组较差(P<0.05);参考组安全性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

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无乳链球菌鱼源株与人源株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80 浏览:468

郭长明1 袁橙1 武彩红1 朱善元1 刘广锦2 陆承平2 刘永杰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以斑马鱼和巨噬细胞作为体内、外感染模型,比较无乳链球菌鱼源株GD201008-001与人源株A909的致病性差异,利用iTRAQ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进行差异表达蛋白鉴定,以期为揭示无乳链球菌不同宿主来源株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实验通过测定菌株GD201008-001、A909的斑马鱼半数致死量和巨噬细胞吞噬率,比较二者致病性差异;提取全菌蛋白,经iTRAQ试剂标记后进行质谱鉴定,质谱数据用软件Mascot 2.2和Proteome Discoverer 1.4进行查库(Uni Prot数据库)鉴定及定量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GD201008-001毒力显著高于A909;通过iTRAQ分析两株菌差异表达蛋白,发现差异蛋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较为广泛,在鉴定出的368个差异表达蛋白中,GD201008-001中上调表达蛋白193个(比值>1.5),下调表达蛋白175个(比值<0.667)。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这些蛋白主要涉及26个生物学功能,14个通路,推测Clp X、Glm S和Cps IVK可能在两株菌致病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阐明无乳链球菌不同宿主来源株致病性差异奠定了基础。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13 浏览:507

栾丹丹1 于秀荣2 王云芳3 刘永云4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乳汁分泌规律,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例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对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泌乳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应用早产儿母亲泌乳相关因素综合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产后第1~7天与第8~14天泌乳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产后14 d内的泌乳量呈上升趋势,第14天泌乳量为(535.43±265.97)ml,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68.23±26.42)h;第4天泌乳量与第14天泌乳量相关系数为0.707 0(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EPDS得分、早产儿出生胎龄、产妇年龄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少,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晚、延迟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关注产龄较大、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DS得分较高、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产妇,并给予及时、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和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