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兴通讯项目管理数字化变革 下载:36 浏览:385

张宝忠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过去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难以驾驭多重因素非线性关系的复杂系统。为适应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迅猛增长,中兴通讯通过实施结构化的项目管理方法渐进地引领全面的企业变革。中兴通讯以项目管理变革为抓手,实现了从职能型组织向矩阵型组织的转变,优化了组织战略与企业管理的传统方式。中兴通讯项目管理变革经历了项目级项目管理变革、组织级项目管理变革、业务流程重构变革三个阶段,当前正处在敏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历经十余年的坚定推进,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当期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和达成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最有效形式。

谁在“穷则思变”?基于中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 下载:61 浏览:330

宋铁波 钟熙 陈伟宏 《当代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企业都将积极实施风险性的战略变革吗?这仍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利用以2008-2012年为基期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中经营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渴望水平时,经营期望落差越大,民营企业越倾向战略变革,国有企业则越不倾向于战略变革。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更倾向于战略变革;而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更不倾向于战略变革。本研究增进了文献对企业战略变革行为的理解,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电信运营商网络重构下的运营管理变革研究 下载:27 浏览:390

石立峰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以SDN和NFV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正在加速部署,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网络重构来强化网络服务能力,提升网络服务效率,重构通信产业链条,进而获取更多话语权和效益。文章从网络重构的驱动因素出发,分析网络重构的主要目标和内涵,结合国际运营商网络重构的进程,分析网络重构给运营商在战略角色、运营流程、人才及知识结构以及服务提供方面带来的巨大变革,并给出应对上述变革的策略建议。

运营商变革方向与转型策略研究 下载:60 浏览:305

鲁维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ICT产业呈现升级加速、深度融合大趋势,文章分析产业趋势下形成的新一轮发展机会,提出产业大势加速推动变革,传统行业须突破两个边界,一是能力边界,二是商业边界,走向新型业态蓝海。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是质量、效率与动力三大变革,对通信行业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运营商宜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加速转型适应新时代要求。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基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 下载:26 浏览:280

张双鹏1 周建2,3 周飞谷4 《当代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目标之一在于改变国有企业战略的灵活性,而所引起的资本力量对比以及进入公司治理的委托权力改变可能是影响战略变革的重要机制。研究选取了我国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271家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基于代理理论和高阶团队理论,通过区分股权权力和董事会与管理层的结构性权力,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权力适当集中并缩短链条,能促进战略变革程度;结构性权力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的非均衡性会促进变革程度。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权力与董事会结构性权力的交互以及董事会与管理层结构性权力的交互会提高对战略变革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权力与结构性权力的变动是影响战略变革的主要权力路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塑两种主要权力会改变战略变革决策在高管互动中的形成规律。

变革型领导对内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下载:41 浏览:340

李宇驰 陈静龄 《管理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组织急需加强内部创新与创业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认知理论与内部动机理论,构建以团队效能感为中介的模型,探讨变革型领导对内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采集来自29家企业42个团队的领导与员工配对的样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正向作用于内创业行为;变革型领导正向作用于团队效能感;团队效能感在变革型领导与内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关注内创业行为,拓展了内创业在团队层面的研究探索,对促进组织与团队内部的创新创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下法学教育变革的思考 下载:88 浏览:487

顾丹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12期

摘要: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最终必然会逐渐影响到法学领域,也会对我国的法学教育产生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揭示了人们对法学教育定义的新认识,对法学教育变革的新思考。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下载:57 浏览:444

王雁飞1 王丽璇1 朱瑜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一个跨层次模型,探讨了员工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变革开放性和交互记忆系统分别在其中的中介及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可以有效预测员工创新行为;员工的变革开放性部分中介心理资本和创新行为;交互记忆系统在心理资本-变革开放性-创新行为这一中介机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交互记忆系统水平越高,变革开放性对心理资本-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有助于打开心理资本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管理。

组织支持感知对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下载:64 浏览:474

王雁飞1 周良海1 朱瑜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是变革支持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文章使用多阶段多来源配对数据收集方式采集360位员工及其主管人员的问卷数据,检验了组织支持感知影响变革支持行为的主效应,心理资本在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工作自主性对该影响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知显著影响心理资本和变革支持行为;心理资本显著中介组织支持感知和变革支持行为;工作自主性对心理资本与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作自主性显著正向调节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即工作自主性水平越高,组织支持感知通过心理资本传导到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效应就越强。

改革开放40年国企财务制度变革规律与发展趋势 下载:85 浏览:484

粟立钟1 马巾英2 谢志华1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发生了的历史性变革,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变革之规律,对于开启国有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新征程,开创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变革的新局面意义重大。国企财务制度变革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概括:一是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表现为权力配置由集权向分权迈进,资源管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二是财务运行机制方面,表现为由计划化向外部市场化转变,并进一步由外部市场化向内部市场化迈进;三是在财务变革对象方面,表现为由强调财务管理要素为主,向明确产权为主转变;四是在财务管理重心方面,表现为由强调财务活动内容为主,向关注财务主体权责边界界定转变。

改革开放40年国企财务制度变革规律与发展趋势 下载:80 浏览:484

粟立钟1 马巾英2 谢志华1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发生了的历史性变革,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变革之规律,对于开启国有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新征程,开创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变革的新局面意义重大。国企财务制度变革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概括:一是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表现为权力配置由集权向分权迈进,资源管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二是财务运行机制方面,表现为由计划化向外部市场化转变,并进一步由外部市场化向内部市场化迈进;三是在财务变革对象方面,表现为由强调财务管理要素为主,向明确产权为主转变;四是在财务管理重心方面,表现为由强调财务活动内容为主,向关注财务主体权责边界界定转变。

退市制度变革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 下载:71 浏览:477

许文静1 苏立2 吕鹏1 郝洪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2012年我国退市制度变革对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退市制度变革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显著抑制了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降低了公司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行为;从退市细化指标看,净利润仍是上市公司触及的主要退市指标,是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新增退市指标尚未发挥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退市新规对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效应显著,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制度制约和诱导作用同时存在,导致治理效应不显著,应进一步消除制度诱导因素,压缩*ST公司规避退市中的非经常性应计项目弹性空间。

中小学校组织变革的困局解析——基于通向公共责任价值范式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73 浏览:487

薄存旭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在未来发展中,学校组织变革应该遵循以"公共责任"为主的价值范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此中存有多重困局。基于学校组织变革价值范式三维模型的主要困局是:私人生活空间与公共组织空间缺乏融通,致使公共责任构建失去根基;组织成员对行动中的超越性因素置若罔闻,致使"效用论"大行其道;不同主体关注的价值构建方式差异甚大,致使其难以在同一平台上对话。落实学校组织变革价值范式过程中执行工具择取面临的主要困局是:学校组织偏重于行政强制和法律约束,文化手段运用不够;学校自主管理缺乏空间和平台,现有运行机制难以承载起多方重托;经济调控手段成为一处不可触摸的伤痛,期望与失望并在。支撑学校组织变革价值范式构建的基本条件面临的主要困局是:二分式的信息系统构成了多元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平台,容易导致冲突;学校组织规模设定的随意性比较强,成为众多问题的直接导火索;教职员工的付出感与回报感失衡,学校组织的价值基石遭到侵蚀。

柔性倍增——基于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立库的未来居住空间概念研究 下载:66 浏览:478

庄慎1 唐煜1 华霞虹2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摘要: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发展的今天,生活空间将产生新的变革。该文介绍一个居住空间的倍增实验概念设计,该设计尝试采用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立库技术来提升居住空间使用的潜力与可能性,实现居住空间的柔性倍增。

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变革:从传统技法到现代审美的演变研究 下载:169 浏览:892

车珍妮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历经千载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山水画从传统技法到现代审美的演变历程,探讨了继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传统山水画技法精湛,构图巧妙,笔墨传神,皴法多变,设色丰富,通过师徒相传、画谱流芳得以传承。现代审美观念的融入,为山水画注入了新活力,使其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勇于探索新技法、新题材,拓展艺术边界。继承与变革相辅相成,推动山水画艺术不断前行。未来,中国山水画需继续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融合多元文化,利用新科技,拓宽传播路径,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风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在新媒体时代拓展传播渠道等挑战。

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视角下的金课建设研究 下载:66 浏览:409

王开1 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教育部向高校明确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水课"局限于知识本位,课程内容陈旧且脱离实践,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两性一度"的"金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式多元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注重多维度的学习评价。重塑课堂教学形态是信息技术助力课堂变革的关键。信息技术铸造"金课",要深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中,实现各要素的重新配置和协同改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强化实践育人;开发优质慕课,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课堂互动;突显学生地位,支持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重塑教师角色;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多元评价,以重塑教学形态,实现课堂的整体性变革。

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实践与反思 下载:81 浏览:501

王可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积淀期、发展期与深化期。当前,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主要存在教学模式品质不高、教学模式价值错位、教学模式推广僵化、教学模式评价异化等问题。"内在与外在并重,提升教学模式品质;理性与德性并举,回归教学模式本真;主观与客观并进,活化教学模式变革;改造与创造并立,推动教学模式发展"是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走出现实困境的可能路径。

以优化课程体系助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下载:73 浏览:447

张卓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迈入内涵式发展,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优化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主要意义在于对"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育人作用和真正体现课程体系的育人价值。当前,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仍面临育人观念偏离、育人评价形式化、育人规范化指导欠缺、育人教育资源失衡等困境挑战,突破困境助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需要从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价值理念、构建综合化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整合课程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智能化:智能社会学校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趋势 下载:91 浏览:509

张进良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2期

摘要:
工业化背景下的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教与学环境封闭、教学方式单一、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评价落后等四个弊端。虚实融合的智能化教与学环境、智能化的学习资源、无缝的学习方式、动态伸缩的学习型组织、多重角色的教师、数据支持的学习评价,是智能社会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农村教育:成果、阻力与变革路径 下载:89 浏览:509

刘国艳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2期

摘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师资队伍支持系统得以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得到有效保障。但农村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缺少农村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农村学校自身变革动力和能力不足、地方政府仍奉行城市偏向政策等不利因素。农村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农村社区、农村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