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与培养对策 下载:89 浏览:502

周书云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3期

摘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经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及企业三方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职业迁移普遍存在;三方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趋同:学生自我评价良好,教师评价最为严格,企业评价最高;三方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积极献言。综合三方建议,主要应采取优化职业规划及专业课程、充分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多提供实践机会、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等措施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论共享理念与消费主义的矛盾及化解之道 下载:53 浏览:399

田月容 赵玲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人民主体观的再诠释和新发展,是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深层追问和现实观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主动谋划。而与此相比,消费主义弃置以人为本,背离公平正义,阻滞可持续发展,二者明显存在抵牾。为了消除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就应遵照共享理念,使消费者回归消费主体性;坚持共享原则,以推进消费正义;拓展共享思维,以增强消费协作性;用共享理念为人们的消费提供理性引导,使人们摆脱消费主义的影响。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态势演进与主题演化 下载:60 浏览:335

敦帅 陈强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对CNKI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95~2018年的1 032篇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态势演进与主题演化,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素材,推动中国企业和经济更好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从年度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与时序图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态势整体上分布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研究群体和研究机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认知和体系;研究主题总体上呈现从基础理论到发展战略再到创新管理的转变脉络。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及对策建议 下载:77 浏览:476

夏杰长1 肖宇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对“体育场馆+”型体育小镇建设的思考 下载:14 浏览:164

肖辉 《中国城镇》 2019年7期

摘要:
文章在研究国内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背景基础上,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型体育小镇的建设特点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建设意义和存在问题,探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体育小镇的建筑布局、设计和运营策略,以及"体育场馆+"型体育小镇规划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深度信念网络优化BP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下载:40 浏览:228

孔繁辉1 李健1,2 《当代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为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深度信念网络(DBN)算法优化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预测算法由多层限制玻尔兹曼机(RBM)组成,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训练参数,然后利用反向学习微调网络参数,进而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和权值,通过训练模型求得最优解。实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函数拟合度不高的缺点,可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精度。

发展绿色畜牧养殖 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20 浏览:402

杨钦1 周燕2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摘要:
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禽畜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若是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有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也对绿色畜牧养殖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存量发展阶段环射路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下载:45 浏览:254

刘凯 龚星星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大城市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存量发展阶段过渡,已基本成型的"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着交通压力不断增强、大规模道路建设难以持续、城市不同区域交通需求差异化等诸多挑战。以武汉市为例,从网络构建、建设时序、城市用地协调等角度研究"环形+放射"路网在城市扩张阶段的发展特征;分析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后城市交通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化,从城市定位、路网系统、交通运行3个层面具体分析"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的挑战;还研究了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区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人口发展策略、用地建设重点以及交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在用地紧张、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应构建地下道路系统,外围区需从整合既有道路资源出发,构建辅助环线。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策研究——以贺州市平桂区土瑶集聚区为例 下载:32 浏览:316

吕南辉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1期

摘要:
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深度贫困地区,平桂区土瑶集聚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本研究基于平桂区土瑶集聚区的贫困现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从主观因素到客观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了其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积极做法,提出聚焦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整合资金激发扶贫开发动力等对策建议。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区域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68 浏览:474

何维印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辽宁省水资源多维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纵向3层次、横向4大系统的体系结构,共选取20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基本反映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协调管理等实际现状和发展需求,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的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下载:69 浏览:294

叶佳 郑美玟 《能源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为使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统一协调、一致发展,国家提出要加强对社会节能与环保的意识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文中将对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的优劣点做出比较,并对如何解决废弃铅酸电池污染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为例 下载:28 浏览:324

覃颖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5期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必须破解。文章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为例,结合平南县资源、产业等现有基础,通过分析平南县目前面临的问题,得出产业融合是推进平南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并结合平南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提出平南县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草原城镇人地关系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拉格镇为例 下载:56 浏览:384

马昕宇1 荣丽华1 邢建勋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草原城镇根植于内蒙古草原腹地,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重要战略地位,人地系统呈现出不同属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文章将草原城镇人地关系演化过程分为游牧时期、半游牧时期、定居定牧初期和定居定牧成熟期四个主要阶段,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拉格镇为例,分别描述每阶段人地关系历史背景及主要特征。从空间结构、要素流动、效益平衡三个维度对草原城镇人地关系演化规律进行探索,总结其内在发展规律;从自然本底、意识形态、生产力进步、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区际背景、规划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找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人地关系矛盾成因。引导草原城镇人地系统和谐,探索拓宽优化格局、坚守生态保护、提升产业外延、实现人地平衡、维护和谐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路径。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省冰雪经济发展研究 下载:56 浏览:412

唐辉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分析,制定了冰雪旅游的发展策略,文章的核心策略是采用"冰雪旅游+传统文化"模式,积极促进吉林省文化产业和冰雪旅游的融合。一方面,冰雪旅游为各文化产业提供消费场景;另一方面,各文化产业为冰雪旅游提供内在动力。通过冰雪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以平滑旅游的淡旺季差异,开发利用冰雪资源,挖掘吉林文化内涵,释放冰雪旅游产业潜力,使冷资源成为热产业,实现吉林省冰雪经济的持续发展。

探地雷达地波法测定红壤区土壤水分的参数律定研究 下载:73 浏览:138

曹棋1,2 宋效东1 吴华勇1 张甘霖1,2 杨顺华1,2 《土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探地雷达地波法是一种农田尺度快速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有效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方法和卫星遥感方法在含水量监测上的不足。但地波法在红壤地区进行含水量反演的最佳参数仍未确定,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位于南方红壤区江西省鹰潭市孙家流域为例,采用地波法对区域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了探测:先使用共中心点法确定所用雷达的系统延时、有效反演深度,并利用Topp、Roth、Ferre和朱安宁四种常用的经验模型由介电常数ε反演土壤含水量;然后通过固定间距法进行区域性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测量,确定雷达测量时的最佳天线间距。这一系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实测值是用烘干法校正的管式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测定的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律定地波法在红壤区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反演深度、最优模型和最佳天线间距等参数。结果表明:60 MHz探地雷达地波法反演0~4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时精度最高,误差最小;Roth经验模型更适合于红壤地区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反演,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22 m3m-3;地波法的最佳天线间距为1.0 m,能够准确地反演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地利用类型对雷达的探测精度具有一定影响,在1.0 m天线间距下,旱地上的反演精度优于果园,旱地和果园的RMSE分别为0.004和0.020 m3m-3。

千年古桥与传统村落的依存关系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68 浏览:375

王敏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洛阳桥的环境提升为例,探索基于文化遗产与村落社区依存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两个传统村落社区的历史互动、依存关系演变的认知,以综合环境提升为契机,重建遗产与社区的关联,恢复社区对遗产缺失的信任,唤醒社区传统意识,助力社区的自主守护,实现遗产、环境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创新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环境整治"的概念与方法,将短期的、外在的形象美化深化为整体的、长效的、内在的品质提升,并借此实践遗产与社区"依存关系修复"的技术策略。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京郊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索——以海淀区七王坟试点村为例 下载:62 浏览:364

孙立1,2 郭秋萌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经过多年的农村发展改革实践,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被证实能够将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并带动相关产业综合发展。当前北京市乡村旅游铺开面广,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大拆大建,抹灭乡村本土文化特色;"粗暴"使用自然文化资源,危害乡村旅游独特卖点;产业选择同质化,乡村旅游形式缺乏新意等。本文尝试在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海淀区七王坟试点村为例,从规划保障、生态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将来京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耕地健康产能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下载:47 浏览:366

张小丹1,2 吴克宁1,2 杨淇钧1,2 李晓亮1,2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耕地健康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只针对于土壤健康、土壤质量和耕地产能的某一方面展开,将耕地健康和耕地产能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对耕地健康产能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本文采用文献回顾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相关的概念和指标,界定了耕地健康产能的内涵,并从气候、土壤、技术水平、生产环境、作物安全性、生产弹性6个方面构建了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思路。本文建议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指标定量分析和获取方法,探索不同尺度、不同区域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加强对耕地健康产能的监测,识别限制健康产能的因子,为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下载:50 浏览:361

刘斌寅1 赵明松1,2,3,4 卢宏亮1 张平1 陆龙妹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淮北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ANN-CA模型预测202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60%以上,建设用地次之;近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草地呈减小趋势;2005~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速率加快。2)198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水域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3)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不断升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4)2015~2025年,林地面积将保持不变,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青海省表层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下载:50 浏览:411

庞龙辉1,2 刘峰2 赵霞1 宋效东2 李德成2 张甘霖2,3 石平超1,4 王欣烨1 代子俊1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对于土壤景观复杂的大区域,样点往往较为稀疏,如何准确地进行土壤预测制图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基于近年采集205个土系调查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建立了表层(0~20 cm)土壤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四个基本土壤属性与环境协同变量(海拔、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多要素预测制图,分析了影响土壤空间变异的控制性因素。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的R2分别是0.61、0.53、0.47和0.54,这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解释47%以上的土壤空间变异。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空间分布趋势东南高,西北低,pH呈现出相反的空间模式;粉粒含量东高西低,预测结果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南部玉树、果洛地区。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对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pH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控制性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与表层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变异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