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包括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学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社会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6X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36 浏览:331
  •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下载:44 浏览:347
  • 陈胜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永葆生机活力的原因之所在。没有党的自我革命就不会有百年来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宝贵经验。在新征程上要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更是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为此必须做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 电信行业垄断行为对社会福利净损失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下载:56 浏览:364
  • 刘靓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电信业作为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一方面,市场竞争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另一方面,更高的市场力量必然导致市场垄断,阻碍市场竞争。在分析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三大运营商的社会福利净损失程度以及整个电信行业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从而反映出垄断部门的市场力量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社会交往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三重挑战与应对 下载:37 浏览:350
  • 龙丽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与国家、社会、家庭三大关系出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面临的挑战,围绕“两个结合”浅析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的应对策略,从“国家认同”、“五常”“孝文化”着手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 下载:48 浏览:382
  • 魏于贺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新时期社会组织党务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 社会救助文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下载:51 浏览:403
  • 王国栋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国内各地区有很多社会救助机构,主要执行政府等职能部门对当地居民的救助任务。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的被救助对象形成相应的档案资料,主要用于记录被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及救助流程。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文件档案的内容及特点,提出加强社会救助文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强化社会救助文件档案的实际效用,有助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
  • 社会救助;文件档案;规范化管理 下载:43 浏览:330
  • 任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面临着生态危机,从本质层面来看,生态问题属于政治问题。权利、民主、正义等基本政治价值元素是走出生态危机困境的突破口,应积极落实生态性挖掘。目前,中国生态和政治发展产生一定变化,生态政治文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章以生态政治学为视角,针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及新时代启示 下载:45 浏览:371
  • 夏兰天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厚植先进文化的沃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吸收借鉴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 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教学管理安全风险管控 下载:49 浏览:391
  • 李玲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社会主义学院的核心,教育培训工作的安全是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角度出发,预防和化解社会主义学院主体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学院主体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因素及实施策略 下载:56 浏览:401
  • 杨宗斌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中职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全面的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有效的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让他们养成用心服务社会的习惯,掌握报效社会的技能,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逐步实施分层教育,有效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帮助中职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中职生职业规划的社会因素,提出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策略。
  • 我国社会信用修复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对策 下载:47 浏览:368
  • 印兴业 王欣宇 邢佳政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信用修复作为信用体系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社会信用体系提升闭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各地信用修复都在探索推进阶段。当前社会信用修复机制存在信用修复领域的研究不足,信用修复的重视程度不够,信用修复立法的法律位阶较低,社会信用修复的管辖主体不明确等社会信用修复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社会信用立法的相关研究和信用意识宣传工作,将部分成熟的下位法上升到法律层面以及改善社会信用修复的司法环境等举措。从而,顺应我国社会信用修复的发展的趋势,助力我国社会信用修复制度的发展。
  •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党建的有效方式探索 下载:45 浏览:380
  • 王春波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毫无疑问,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也必须顺应“数字+”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这既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全面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本质要求,又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党建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制机制创新。因此,本文对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党建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社会责任思想教育 下载:48 浏览:368
  • 梁才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生物课程具有社会责任教育的优势和义务,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因此,初中生物教育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生物学教学实践的一大重点,以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加强生物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具体策略。
  • 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下载:52 浏览:359
  • 吴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而对于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使其成长成才,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应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在立足于德育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更好地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打破传统教育弊端的束缚,进而通过教育模式、方式的优化改进,来确保最终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模式变迁,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希望能为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建议。
  • 数字社会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探析 下载:48 浏览:377
  • 孙耀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社会对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在数字社会发展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就要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提高全民高品质的数字化水平,同时必须强化数字社会法治道德规范,并且对全民的数字安全保护能力要更加重视,做到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和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33]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3
访问量 142365
下载量 46521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99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