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粒子模拟中库仑碰撞算法的实现 下载:81 浏览:478

任泽平 王玥 陈再高 《物理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将PIC方法应用于高密度带电粒子系统的模拟,分析研究了TA碰撞算法和Nanbu碰撞算法,详细介绍了这两种碰撞算法的实现过程。给出了计算碰撞散射角的拟合公式,可提高Nanbu碰撞算法的效率。采用这两种碰撞算法分别模拟了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的平衡过程,通过与理论解进行比较,发现Nanbu碰撞算法在时间步长较大时,仍然可以得到与理论解吻合较好的模拟结果。最后,采用粒子模拟程序和库仑碰撞算法验证了等离子体双流体方程中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适用于机器人焊接的搅拌摩擦焊技术及工艺研究现状 下载:83 浏览:438

张昊1 黄永德1 郭跃2 陆青松3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集绿色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技术具有极高的焊接柔性,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从减小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轴向力方面入手,对一些低轴向力且适用于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能够进一步降低搅拌摩擦焊过程中轴向力的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拓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应用范围。

锆合金包壳和GH4169镍基合金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下载:28 浏览:446

高雯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燃料棒在冷却剂流过时易受到扰动而发生微振动,导致在格架弹簧与包壳管接触点附近产生微动摩擦磨损,严重时会导致燃料棒破损,放射性产物泄漏,从而影响核电厂安全运行,因而需要对燃料包壳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2种牌号、2种状态的锆合金(Zr-4)和N36与格架材料GH4169镍基合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载荷、循环次数、环境条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磨损表面的形貌、成分分析结果,揭示其微动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动摩擦磨损时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同条件下,Zr-4/Zr-4摩擦副组合的微动摩擦系数最大,GH4169/N36摩擦副组合的微动摩擦系数最小;预氧化对材料的微动摩擦系数影响显著,预氧化态样品的摩擦系数均高于非预氧化态的样品。

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下载:68 浏览:389

张军1,2 司怡3 周臻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提出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以评估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需求,并对其节点进行参数设计。以一榀三层三跨的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为例,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其梁柱等结构构件,耗能单元和复位单元等非结构构件及节点参数的抗震设计,建立了OpenSee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稳定,残余变形较小,利用该设计方法可进行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拌摩擦焊焊缝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特征分析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下载:76 浏览:449

徐蒋明1 柯黎明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以搅拌摩擦焊(FSW)焊缝的包铝层伸入、未焊透、隧道孔缺陷为对象,将小波分析理论应用于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特征提取问题的研究,使用小波包分解重构节点能量、小波包分解节点系数、缺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小波分解这三种方法对缺陷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利用类别可分离性判据和BP神经网络分别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评估和识别。结果表明,缺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小波分解这一特征提取方式具有最好的类别可分性,并且以该特征量为网络输入的BP神经网络具有85.71%缺陷识别率。

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底钻压预测及应用 下载:91 浏览:330

吴泽兵 郭龙龙 潘玉杰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钻头的性能主要通过机械钻速来评判,而井底钻压是影响机械钻速的主要参数。特别对于水平井,其水平段摩阻大、不易施加钻头载荷,导致井底钻压与地面钻压差异较大,因此计算和测量井底实际钻压非常重要。综合Johancsik模型和Aadnoy 3D模型并考虑管柱的刚度,建立了摩阻扭矩模型。井底钻压的计算分为两步,即先使用钻头空钻数据计算钻柱与井壁间的摩擦因数,然后用所得摩擦因数预测钻井时的井底钻压。同时,在Visual C++2013的集成开发环境下,利用C#开发了井底钻压的计算程序,使用开发的程序对摩擦因数和井底钻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所得井底钻压在数值和变化趋势方面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钻压计算模型和程序能够依据地面钻井数据准确预测井底钻压。井底钻压计算模型和程序可用于钻井事后分析,也可与常规自动送钻系统集成实现井底钻压的准确控制,从而提高钻头性能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

土工试验中强度指标的异常及原因分析 下载:57 浏览:454

丁济金 丁其兵 孙宏达 兰俊涛 姚丽丽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5期

摘要:
土的强度试验中经常出现一些出乎人们理解和期望的"异常"结果,这些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所致,如土质的不均匀性、样品扰动、试验过程失误、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对试验结果不同的理解。

干摩擦应变诱导板条马氏体固态非晶化的能量分析及其模型 下载:70 浏览:484

尹存宏1,2 李少波1,2 梁益龙1,2,3,4,5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使用定点离子束切割制样(FIB)并根据透射电镜(TEM)表征,分析了板条马氏体钢干摩擦层内部板条马氏体协调塑性变形、演变为纳米层片结构并发生非晶化的全过程。结果表明,高密度位错缠结和缺陷集中是纳米层片结构的典型特征,这种结构产生的界面在高应变驱动下发生非晶化。这些非晶产物,为进一步细化磨屑和形成表面自润滑层提供结构条件。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并结合摩擦学和材料学理论建立了干摩擦过程中的非晶化形核模型,计算了发生非晶化的热力条件和能量壁垒。结果表明,根据经典形核理论和晶体向非晶转变的吉布斯自由能壁垒计算公式所建立的干摩擦非晶化形核能量模型,可用于计算发生非晶化必需的临界位错密度值。根据对应的计算结果,可控制摩擦条件用干摩擦应变诱导板条马氏体的固态非晶化。

芳纶浆粕和纳米钛酸钠晶须在汽车摩擦材料中的协同效应 下载:86 浏览:486

郭客1,2 张志强1 宋仁伯3 许洁3 于浩男3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以包括酚醛树脂、芳纶浆粕、纳米钛酸钠晶须、氧化铝、重晶石和二硫化钼的简化配方为基础制备一种摩擦材料,研究芳纶浆粕和纳米钛酸钠晶须的含量对摩擦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芳纶浆粕含量的提高摩擦材料试样的布氏硬度呈现提高的趋势;当芳纶浆粕与钛酸钠晶须的比例为3:1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0.392 J/cm2,两种增强纤维的均匀混合为摩擦过程中产生高内聚强度的摩擦膜提供了基础,且这个比例产生最佳的协同效应,摩擦系数稳定在0.38~0.45,磨损率为5%。

Cu含量和烧结温度对Fe-Cu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06

石磊1 赵齐1 罗成1 陈浩1 杨继彪1 张晓东2 李贤斌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了铜含量和烧结温度对Fe-Cu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20%~60%,随着Cu含量的提高耐磨性能先随之提高,Cu含量为40%时耐磨性能达到最优值,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172,磨损量为0.007 g;随着Cu含量的进一步提高耐磨性能反而降低。烧结温度为1096~1296℃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耐磨性能随之提高,温度达到1196℃时耐磨性能达到最优,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123,磨损量为0.0018 g;烧结温度再提高耐磨性能反而降低。在最优工艺烧结过程中液相Al分别与Fe和Cu基体生成固溶体,使材料的密度和强度提高。MnS分解后,Mn与Fe基体生成固溶体,部分C也与Fe基体生成固溶体,两者促进了合金的固溶强化。其余的单质C,使合金的润滑性能提高。烧结后,Cu晶粒组织变得均匀细小,在Fe基中以网状形式存在。以上各组元的特殊作用使Fe-Cu基复合耐磨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含铌中铬耐磨铸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52 浏览:401

张拓滕 铝丹 臧其玉 杨弋涛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使用立式MM-W1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含铌中铬耐磨铸钢的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和亚表层的组织变化,研究了Nb含量对这种钢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2%(质量分数,下同)的Nb形成的不连续棒状铌碳化物和晶粒细化提高了试验钢的耐磨性能。但是,Nb含量过高则使钢发生严重的组织变形和生成粗大网状碳化物,使磨损表面脱落而降低耐磨性能。随着试验载荷的增大,含0.2%Nb试验钢的磨损机理从轻微磨粒磨损向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

含有LuGre摩擦并联机械臂的自适应控制 下载:81 浏览:495

郭丁旭 姜乃晶 张舒 徐鉴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含有LuGre摩擦的并联机械臂自适应控制问题.首先,在并联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中引入LuGre摩擦模型来描述伺服关节内部的摩擦行为;其次,构造含有动态摩擦补偿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并使用Lyapunov方法证明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平面3-RRR并联机械臂数值算例,验证所提出控制算法的效果以及LuGre摩擦补偿的必要性.

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悬浮分散特性和摩擦学性能 下载:65 浏览:446

佟钰1 李宛鸿1 董嘉1 宋学君1 王函2,3 曾尤2,3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用分光光度法定量评定润滑油中石墨烯的浓度,根据石墨烯的浓度(0.0125~0.075 mg/mL)与润滑油吸光度之间的正相关特性考察了石墨烯的初始浓度、超声处理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掺量等因素对石墨烯改性润滑油悬浮分散特性的影响和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并将优化出的分散性良好、长期稳定悬浮的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用于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分散和表面改性可提高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分散悬浮效果。石墨烯浓度为0.025 mg/mL时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摩擦系数降低74.78%,磨斑尺寸减小了28.33%。

Fe对Al-10Si合金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78

胡治流1,2 黄惠毅1 唐鹏1,2 农登3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采用MM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Al-10Si-xFe合金在不同负载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Fe含量可改变Al-10Si合金的第二相组织.在100 N低载荷时,Al-10Si-xFe合金具有一定的摩擦性能,Fe含量的增加对其磨损质量影响不大,但会减低其摩擦系数.在200 N中载荷时,铁含量较低的Al-10Si-xFe合金的摩擦性能较低,当Fe质量分数达1.5%时,具有一定的摩擦性能.在300 N高载荷时,Al-10Si-xFe合金的摩擦性能较差.该合金不适宜用作高载荷摩擦材料.

织构表面在油和水中的润湿性及摩擦学性能 下载:63 浏览:448

马明明 连峰 姜康 张会臣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研究织构形貌对表面润湿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凹坑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数学模型,计算底面为正方形的棱柱和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润滑膜动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凹坑面积率为19.6%时,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流体动压润滑膜承载力是棱柱凹坑表面的2.4倍。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5083船用铝合金表面加工与数学模型一致的棱柱形和圆台形凹坑织构,利用低表面能修饰和溶胶凝胶法涂敷SiO2改变表面润湿性能。接触角测试显示,棱柱形凹坑表面的接触角比圆台形凹坑表面大2°4°。摩擦实验显示,将织构和化学组分相结合的双疏表面可以显著地提高摩擦学性能。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优于棱柱形凹坑表面,与计算结果相符。凹坑形貌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风险预警研究 下载:45 浏览:435

陈明康1,2,3 杨正勇1,2,3 《海洋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水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文章以水产品出口额增长率作为警情指标,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和均数原则分别确定警兆指标和警情区间,构建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各警兆指标的特点采用ARIMA模型、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警兆指标进行预测,将所得预测值同历史数据相结合,建立双隐层3层BP神经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品未来风险进行了系统预警,并将预测值和实际值对比,得出预测值准确性良好,未来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出口额持续下跌,需做重度防范。最后针对预警结果提出了促进水产品出口结构转型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水产品国内销售市场并培育多元化国际新兴市场,政府要积极协助,水产行业和协会要强化自身作用等建议。

ZTA/A35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下载:94 浏览:516

王娟1 许小军2 邢文超3 王大亮4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利用热压烧结制备了ZTA陶瓷预制体,然后通过压力浸渗工艺制备了ZTA/A356复合材料,同时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ZTA/A356复合材料的体积损失约为A356基体铝合金的1/4,且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ZTA颗粒粒度的减小先下降再提高.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290

刘慧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通过GTAP模型深入探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贸易产生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短期内破解贸易摩擦的对策和长期内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面向机械化播苗的菲律宾蛤仔幼苗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50 浏览:355

刘文博1 张寒冰1,2 李秀辰1,2 张国琛1,2 张倩1,2 屈蜀光1 高敬宇1 樊博1 母刚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播苗装备设计及相关技术应用中所需参数,选取133枚规格相近的菲律宾蛤仔大苗的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进行测量,分析了1500枚不同规格(小苗5~10 mm、中苗10~15 mm、大苗15~20 mm)蛤苗的休止角,与不同接触面材料(有机玻璃、PVC、不锈钢板)的静滑动摩擦系数,并采用3因素3水平(蛤苗规格、加载速度、加载方向)正交试验研究了蛤苗的准静态压缩强度。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壳长对质量性状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作用系数为0.536,壳高对质量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最大,作用系数为0.561;休止角随着蛤苗规格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39.66°;蛤苗规格越大,静滑动摩擦系数越小,其中,大苗与不锈钢板的静滑动摩擦系数最小(0.26);影响蛤苗破裂力的因素依次为蛤苗规格>加载方向>加载速度,小苗的加载方向为Y方向(蛤仔张口向上铰合线向下)且加载速度为0.5 mm/min时,承受破裂能力最弱,根据建立的破裂力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此时蛤苗的破裂力为6.97 N。本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播苗及相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提供数据基础。

球形十二足对称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下载:41 浏览:398

杨帅 高家乐 郝宇欣 杨敏巍 袁海东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1期

摘要:
球形多足对称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实现全方向运动,在行星极端地形探索、洞穴、地震废墟救灾等非结构化场景下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本文对球形十二足对称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从而为球形多足对称机器人的步态生成以及运动规划打下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