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个大股东与股价崩盘风险 下载:67 浏览:491

姜付秀1 蔡欣妮1 朱冰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可以抑制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行为,从而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以2000-2015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股价的崩盘风险更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他大股东相对于控股股东的力量较大、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动机较强、以及公司治理机制较弱的公司中。本研究在丰富股权结构以及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认缴制下股东出资加速义务理论争议及评析 下载:68 浏览:780

梅宇杰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2013年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完成由实缴至认缴制度的变革,股东享有约定出资额及出资期限的自治权。此次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公司资本利用率,但在认缴制度下如何实现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略显不足。在公司非破产的状态下,构思股东加速履行出资义务的合理性,并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解释不断在重申,但实务中的做法仍有待细化。通过扩张解释及构建保护体系,从而为解决“非破产状态下债权人利益如何保护”的难题提供经验。

被冒名股东资格认定的争议焦点及规则探析 下载:79 浏览:1014

张亚丽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伴随着大量公司注册成立,冒名股东案件越来越多涌现出来,面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认定冒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的案件,当事人举证不清和各法院判决存在不同程度认识偏差广泛存在,面对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理论探讨上的分歧均亟待对此类案件进行系统的梳理,探究认识被冒名股东认定的统一合理标准。本文通过对被冒名股东概念及被冒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异同辨析,明确被冒名股东的概念。通过梳理近五年来与被冒名股东资格认定有关的涉诉案件,分析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案件普遍存在的争议焦点:确认不具有股东资格是否属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被冒名股东举证内容模糊、被冒名股东认定标准不清,最后分别针对上述争议焦点进行规则探析。

我国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研究 下载:144 浏览:1927

刘鑫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集程序中的召集通知规则尚有疏漏,难以保证股东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股东大会无法体现股东平等和股东民主。笔者从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建议。

公司解散清算中的少数股东法律救济分析 下载:58 浏览:985

徐琪 《法学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本文围绕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问题展开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框架和少数股东的基本权利,重点讨论了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途径和政府监管的作用。分析了现行法律实施中的不足、司法实践中的挑战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公司治理、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旨在强化少数股东权益的全面保障。

新《公司法》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规则的展开 下载:96 浏览:1150

芮昊 《法学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为了解决子公司诉讼能力丧失的问题,本文立足新《公司法》,探究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规则的展开。首先,本文将分析新《公司法》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规则的内涵,包括其概念以及与股东代表诉讼规则的相同点。其次,本文将探讨新《公司法》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规则的实施必要性,即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弥补制度缺陷。最后,本文将分析股东双重代表诉讼中的权利扩张与限制,以及探讨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规则的开展策略,以期防范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法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切实保护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公司治理语境下“双控人”角色定位及法律规制 下载:108 浏览:1352

王建平 《法学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公司治理体系发展的内在需求,规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的相关规则有必要重新得到构建。新《公司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实际控制人的概念,但关于两者的性质仍旧缺乏具体的解释,董事义务规则的借鉴仍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性质探析 下载:589 浏览:2892

刘婷婷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各项权利义务中,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既得权利。作为股东,其既不需要他人的共同配合,也能够排除他人的不合理干涉,行使自己的优先购买权,能够促使股权转让的进行。关于该项权利的法律性质,在学术讨论上产生了争议,而认定其性质也关系到对该项权利的深入研究以及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研究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法律条文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学习理解,探索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735 浏览:3541

马月俊 《法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2013年公司法改革以后,取消注册资本实缴制,实行股东出资认缴制,“一元公司”不断涌现,这无异于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场活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更好的平衡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给予股东出资一定的自由性必将使债权人对于公司的合法权益风险增加,而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仅适用于破产和清算程序,对于其他情况属于法律空白,笔者试图对我国的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

非破产、解散情形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研究 下载:74 浏览:1162

雷丽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3年6期

摘要:
认缴制实行以来,在非破产、解散情形下能否适用加速到期制度要求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出资,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肯定、否定和折中三种态度。从资本制度的改革历程和立法现状明晰该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争议焦点,论证非破产、解散情形适用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合理性。但加速到期的启动标准还应加以明确,增加催缴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