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基于CFX数值模拟的XBT内部传感器布置研究 下载:63 浏览:476
摘要:
XBT是可投弃式温深剖面测量仪的简称,用以测量海水不同深度的温度。为了研究XBT探头内部光纤传感器的合理布放位置,以尽可能减小温度与压力测量的误差,针对探头在水中的主要运动状态,运用CFX软件做瞬态温度响应模拟,包括阶跃温度响应和线性温度响应;然后对不同运动速度的XBT探头做稳态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其导流腔内水流速度与压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线性响应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要小于阶跃响应,温度传感器宜放在导流腔中靠前的位置,同时导流腔后端存在水流静压为0的位置,适合压力传感器的布放。本文针对光纤XBT探头所做的流体仿真,为内部温度、压力传感器的布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同类传感器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农业科技新闻采访报道技巧和需注意的问题 下载:27 浏览:325
摘要: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科技的普及与传播又离不开准确、生动的农业科技报道。但是有“群众语言”的科技工作者是少数中的少数,难以将技术用深入浅出的描述传递给受众;此时,新闻工作者的“翻译”就尤为重要。但农业科技报道有其特殊的采写难度:首先是农学、林学、水产养殖等的专业性较强,其次是记者流动性较强,知识结构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再次农业科技知识的迭代也较快,相应的,记者要有较强的学习、变通、适应能力。本文力图通过列举农业科技新闻采访报道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媒体同业者分享所思所得。
基于社会责任培养的“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教学策略 下载:35 浏览:431
摘要:
本文概述教师在“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教学中整合优化学习内容,通过课堂微生物发酵的学习,延伸到课后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杏鲍菇酸奶的制作,尝试探讨在利用科学探究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
基于不同声波频率的底泥探测技术研究 下载:54 浏览:533
摘要:
声学技术是水下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典型工况下主要声学设备声波频率与其底泥穿透能力的关系,将为改进底泥分层探测方案和声学设备的选取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在典型水域(滨海、河道、水库)应用不同声波频率进行定点底泥穿透深度试验,并在同一点利用定深采样钻采集底泥柱状样,以5~10 cm间隔分层并检测每层含水率,以含水率为指标对底泥进行分类,最后,对底泥柱状样本和声波底泥穿透深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33 k Hz频段声波可穿透河床到达浮泥、流泥层。在滨海水域中,低频声波可穿透部分淤泥层,且频率越低,穿透深度越大。12 k Hz频率的双频换能器相比24 k Hz和33 k Hz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可满足对浮泥、流泥及部分淤泥层的探测。
构建岸基雷达网辅助海上执法智能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48 浏览:371
摘要:
以广东省现有的"岸基雷达网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服务于海上执法的智能平台。针对构建该智能平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全省近海20 nmile范围内5万以上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雷达网数据清洗、船舶航行态势估计等。结果表明:(1)采用线性池和连接池技术,可实现全省近海5万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确保目标数据实时动态入库;(2)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检测与数据清洗算法,可解决静态目标、目标断续ID不统一、虚假目标等数据的去除问题,确保实时输入数据的有效性;(3)依据雷达、船舶身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天气和海浪等数据,可有效地构建基于概率图的船舶航行态势估算模型,实现对小型船舶航行危险、违规违法和导致危险等方面进行智能判断,辅助海上执法。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414
摘要:
利用ICP-MS和XRF方法,对湛江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丰度测试,并利用5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对湛江湾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大洋玄武岩,LREE和HREE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Eu和Ce表现均为负异常特征,其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表明,沉积物Cu与Zn少量超标,具有中等程度污染,而Cd超标严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发生概率在21%左右,其中以Cu,Zn和Cd为主。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为Cd>Cu>Zn>Pb>Cr,其中Cr具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且存在增大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抛锚贯入深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下载:48 浏览:257
摘要:
文中分析了两种计算船舶抛锚贯入深度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对于不同土参数的敏感性。以海洋20 m水深和25 m水深为例,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计算不同海底土参数状况下抛锚的贯入深度。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分别分析了能量法与微分方程法计算抛锚贯入深度时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方法计算得到的贯入深度大于微分法计算得到的贯入深度,且能量法对于内摩擦角最敏感,而微分法对于土的有效重度最敏感。
基于DMSP/OLS夜光遥感的山东半岛城市经济参量时空模拟分析 下载:45 浏览:560
摘要:
夜间灯光亮度与夜间人类活动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文中基于2000-2012年21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社会经济参量开展研究分析。首先,利用夜光总量统计方法和标准差椭圆法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区夜间灯光亮度进行分析;其次,分别构建夜间灯光与GDP等4种社会经济参量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最后,采用GDP等2种社会经济参量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夜光数据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参量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客观地反映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机械学习理论的海冰风险短期预报研究 下载:47 浏览:366
摘要:
海冰管理是抵御寒区海洋资源开发海冰威胁的有效手段,海冰风险的准确、快速预测是海冰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文中面向海冰管理中的冰情短时预测需求,明确了基于现场监测的海冰风险预测模式,开展了应用机械学习理论的海冰风险短时预测方法研究,并以渤海辽东湾海冰管理为例,讨论了神经网络与小波分解等非线性预测方法在冰情短时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小波神经网络在短时(6 h)冰厚预测中的预测精度与Elman神经网络相仿,而在24~48 h预测中的精度偏差较大;Elman神经网络在6 h、24 h与48 h的冰厚预测中均能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在冰流速与来冰方向预测中,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0%左右。
海底观测网深水设备精准定点布放方法研究 下载:36 浏览:509
摘要:
海底观测网因其实时、长期、连续、高精度时钟同步及原位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人类研究海洋的新型平台,建设规模和应用水深都在不断扩大。海底观测网系统建设中,深水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及湿插拔作业是施工的难点。针对国内海底观测网精准定位布放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现有施工条件,提出一种大深度海底设备精准定点布放安装方法,实现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深水设备精准定位布放与ROV湿插拔作业,对未来大规模海底观测网及其它深水工程中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和安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深圳湾红树林老鼠簕灌丛的光合固碳及其影响因子 下载:47 浏览:335
摘要:
红树林(Mangroves)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是我国红树林林下灌丛的主要物种,是林下植被碳库的主要构成成分。本研究选取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林下、林窗、林缘和光滩等不同生境下自然生长的老鼠簕植株,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林窗生境下的老鼠簕植株的光合能力、光合固碳速率和地上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林下生境最不利于老鼠簕植株固碳;光滩的老鼠簕植株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累积,但由于其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率低下,其固碳较低。光照强度是决定不同生境老鼠簕植株固碳的关键因子。在未来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老鼠簕可作为林下植被构建,以提高红树林生物量总碳库,但最适宜老鼠簕固碳的光照约为40%~80%。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造林实践中的物种选择和林分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应用有机碳同位素技术研究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 下载:47 浏览:359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湛江湾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为了解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文中利用湛江湾表层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稳定同位素、总氮含量(TN)和C/N值的测定,结合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为自生藻类,同时也受一定程度陆源输入的影响。沉积序列的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沉积物δ13C值呈现短暂的负偏随后长期正偏的趋势。底部的负偏可能与大气CO2浓度增加有关,随后δ13C主体正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气候转暖、生产力增加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的共同影响,暗示了人类活动对湛江湾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剧。其中,人类活动相关的工业、农业有机污染物排放可能是不断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地面采油设备的节能管理与优化探究 下载:42 浏览:575
摘要:
我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并且石油资源作为非常宝贵的能源,目前我国的石油资源正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状态,因此针对油田企业来讲,需要重视石油的开采问题,合理利用节约措施,加强对采油设备的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采油设备的节能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节约更多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波浪对潮流能水轮机性能测试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36 浏览:467
摘要:
随着潮流能开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对其测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潮流能装置性能测试中,波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为了研究波流相互作用对测试的影响方式与程度,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垂直轴潮流能发电装置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波流作用下装置的扭矩、转速及发电功率,发现波流与发电装置耦合作用明显,相比不存在波浪影响的情况下,叶轮的转动、主轴的扭矩都变得不规则,启动流速变小,同时,扭矩、转速及发电功率的瞬时值显著增大。测试结果表明,波流相互作用对装置性能测试影响显著,平均影响程度约10%,研究结果为今后潮流能发电装置性能测试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日本鲐对马群系资源丰度预测研究 下载:46 浏览:465
摘要:
利用1973-2016年日本西海水产研究所提供的日本鲐(Scomber Japanicus)对马群系的资源量与渔获量数据,结合产卵场1(SG1, 26°~31°N,122°~127°E)、产卵场2(SG2, 30°~35°N,128°~131°E)、索饵场(FG, 35°~38°N,127°~138°E)的海表面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和Nino3.4区海表温距平值(SSTA),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的日本鲐对马群系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选择产卵场2的4月、9月海表面温度和索饵场4月海表面温度作为日本鲐资源丰度关键影响因子。建立的模型有:分别包含产卵场2的4月、9月和索饵场4月的海表面温度3个因子的GM(1,2),GM(1,3),GM(1,4)的7种模型。这7种模型的相对残差Q检验值分别为:0.131 0,0.140 2,0.145 9,0.149 3,0.176 7,0.140 3和0.173 5。结果表明,基于产卵场2的4月海表面温度所建立的GM(1,2)模型是对日本鲐对马群系资源丰度最优预测模型。
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 下载:47 浏览:503
摘要: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海洋声速起伏对声传播及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下载:41 浏览:502
摘要:
海洋中声速起伏导致水声信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声线到达结构的变化,对水声传播及定位精度产生一定影响。为讨论这一效应,基于TDOA体制建立了考虑声线弯曲的水下目标无源定位模型,分析了声速起伏对水下声传播路径及传播时间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声速起伏对水下无源定位测量精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水平传播距离较大时,声速剖面起伏对声传播路径及传播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以典型四元阵为例,若基线长度为20 km,接收阵位于水下5 km处,在不考虑其它随机误差影响下,海洋声速起伏造成的声源定位误差量级在0.5 m以内。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环境特征优化无源定位测量方案,可为高精度水下无源定位系统设计及精度评估提供依据。
疫情时期学生居家学习管理研究 下载:22 浏览:305
摘要: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管理,分析学生居家学习的具体现状,调查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及家长管理失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探索学生居家学习有效管控学生的对策,总结居家学习期间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语学习品质培养,有效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有效做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科考船多波束导流罩优化设计 下载:85 浏览:565
摘要:
针对已建成科考船加装中水多波束的实际技术需求,结合中水多波束加装科考船的船舶线型及其系统安装要求,通过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导流罩线型,并与船体线型一体化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以下简称CFD)仿真分析,了解实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型线和导流罩型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分别对圆弧型导流罩和折角型导流罩的防气泡性能和阻力性能进行了CFD预报和分析。最后经海试验证折角型导流罩能够完全满足中水多波束的安装线型流线及湍流动能的性能指标,为科考船多波束导流罩的设计安装或加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杀菌性能及机理研究 下载:87 浏览:559
摘要:
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微生物对目的海域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采用电解法,以渤海湾的海水为处理对象,以炭纤维材料为阴极,分别以碳棒、碳板和炭纤维为阳极,首先考察了施电2.00 V下3种阳极炭材料对应的杀菌效果,进而重点考查了碳板为阳极材料时施加不同槽压下的杀菌性能,并对其杀菌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种阳极材料对应的杀菌效果先后顺序为碳棒>碳板>炭纤维,各自的杀菌效果均较为明显,施电18 min时碳板对应的灭活率可达100%;以碳板为阳极时,施加槽压越高杀菌效果越显著,本研究范围内以1.81 V为佳,施电18 min时灭活率在99%以上;不同槽压下体系中氯离子浓度和p H都随时间整体呈减小趋势,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解释杀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提供参考和借鉴。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