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09 浏览:3103
摘要: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022年本疾控中心的微生物检验标本300份,其中2021年开展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工作,2022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由6名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人员落实检验工作,分析检验价值。结果:实验组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标本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控中心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实施微生物检验工作,可提升管理质量,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的达标概率,值得运用。
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下载:152 浏览:1909
摘要:
对烟台黄渤海新区腹泻患儿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腹泻致病的主要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份,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份,选择该时间段内烟台黄渤海新区疾控中心接收的8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研究,对患儿粪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患儿微生物感染情况及部分病原菌耐药性。结果:通过检测,共有63例粪便样本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感染23例(36.51%),腹泻相关病毒感染40例(63.49%),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例)、沙门氏菌(8例)、志贺菌(4例)、诺如病毒(27例)、轮状病毒(13例)。大肠埃菌对氨芐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均会出现耐药;沙门氏菌对氨芐西林、头孢他定、阿米卡星耐药。结论:对腹泻的患儿进行粪便病原微生物检查,可以判断患儿的病情,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研究 下载:288 浏览:3610
摘要:
研究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2022.12月,1年内检验科收集的150个样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对比两种方式的检验效果。结果:涂片镜检150个样本,合格标本129例,检出致病菌106例,检出率为82.17%,不合格标本21例,检出致病菌6例,检出率为28.57%,涂片镜检合计检出致病菌112例,检出率为74.67%。细菌培养150个样本,合计检出了127例致病菌,检出率为84.67%。细菌培养致病菌明显高于涂片镜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片镜检可以快速获得检验结果,是做出初步诊断的重要参考,虽然细菌培养耗时较长,但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和效果监测提供依据,两种微生物检验各有所长,同时应用于临床实现取长补短,准确性和时效性都能兼顾,有较高应用价值。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的价值研究 下载:288 浏览:2974
摘要:
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本地区收入的8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样本后,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情况。结果:88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85例,检测出率96.59%,其中又以志贺菌检出率38.82%最高,其次为沙门菌25.88%、弧菌属18.82%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均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33.33%、18.75%,沙门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为31.82%,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为44.44% 其他病原菌则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60.00%。结论: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疾病中病原微生物主要志贺菌、沙门菌以及弧菌属为主,临床可以通过微生物检验明确患儿的病原菌类型,并通药敏试验为其选择高敏感性治疗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观察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299 浏览:3082
摘要:
观察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240例,随机分为12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之前,先给予质量控制分析,然后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致病菌类型、检出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质量控制分析方案应用于微生物检验之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致病原因,并将检验准确率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针对性。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 下载:325 浏览:3327
摘要:
研究和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均采用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式。比较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后的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为91.67%,其中埃希菌占据49.09%、志贺菌占据23.63%、变形杆菌占据21.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占据3.63%、类志贺邻单胞菌占据1.81%。结论:引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埃希菌、志贺菌、变形杆菌等,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便于从根本上降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保证患儿能够健康成长。
研究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3421 浏览:3354
摘要:
探讨在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影响。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时段,分析入我院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筛选200例,依此应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方式,对比两组方式的阳性符合率、所有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其检验结果的差异实施分析。结果:细菌培养、涂片镜检的阳性符合率、所有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均相接近(p>0.05)。结论:目前在微生物检验中,准确方式较多,其中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方式最为普遍,两种方式根据患者、标本不同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必要时也可以结合应用,最大程度上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下载:173 浏览:1852
摘要: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分析土地整治前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以评估整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通过绝对定量拷贝数、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差异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整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微生物多样性,这对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沟道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机制及演化规律 下载:168 浏览:1836
摘要:
沟道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沟道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及其演化规律。通过绝对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分析,揭示了土地整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措施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优化土地整治策略、促进土壤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下载:410 浏览:4309
摘要:
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行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检测数据进行复用,评估不同工作方法下,病程、年龄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用分析表明,病程在7d以下、年龄在1-6岁之间的患儿,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均相对理想,与病程超过7d的患儿、其他年龄区间的患儿相比,诊断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正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病程在7d以下、年龄在1-6岁之间的患儿,诊断结果较理想。
临床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387 浏览:4192
摘要:
探索对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在控制医院院内感染时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抗感染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抗感染的基础之上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结合检测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抗感染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15.0%,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抗感染预防措施更具有目标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
大豆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下载:94 浏览:769
摘要: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对于全球粮食供应和土地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大豆作物在不同农业条件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上,我们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大豆种植对土壤有机质、水分、肥料利用效率和微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植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且该效果与施肥量、水源条件、种植年限等因素有关。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大豆种植可以促使益生菌的增加,对维护土壤生态稳定性和增强土壤的抗环境压力能力显示出积极的影响。然而,过度或不当的大豆种植也可能导致土壤脱水、营养损失等问题。本研究为理解大豆种植对土壤生态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出了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进行合理施肥、水源管理和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于指导大豆种植实践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及其价值研究 下载:402 浏览:4198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进行阳性率分析,探讨检验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数10124份进行临床探究,以16年1月到17年6月的数据为对照组,17年7月到18年12月的数据为观察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分析两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从检验的结果上看,观察组在痰液、尿液以及分泌物的检出上其阳性率为20.9%、22.9%、26.6%,然而对照组则为23.9%、26.0%、30.3%,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血液以及脑脊液的微生物检测中其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其阳性率存在差异,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析 下载:273 浏览:2842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包括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功能变化及环境压力增加等方面,揭示了集约利用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及其生态后果,为可持续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探讨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及对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下载:273 浏览:2872
摘要: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目前,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无污染、有机性的肥料,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微生物肥料内容展开概述,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对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基于土地整治复垦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下载:285 浏览:295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土地整治复垦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生态功能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土地整治复垦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分析,探讨复垦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复垦耕地土壤质量、优化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有机肥和木醋液改良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294 浏览:3163
摘要:
盐碱地的改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中有机肥与木醋液作为自然及生物刺激素的代表,展现出了对土壤改良的积极潜力。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有机肥和木醋液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能够有效促进盐碱地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这归功于其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如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浓度。相比之下,木醋液作为一种源自生物质的天然产物,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研究较为新颖,其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初期可能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短暂的抑制效应,但随着微生物逐渐适应,木醋液能发挥抑菌杀菌功能,同时促进植物生长,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有机肥与木醋液的组合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强了土壤中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功能提升,为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微生物肥料在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下载:217 浏览:2156
摘要:
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板结,降低了土壤的可再生性,这与现代的环保理念相违背。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持水性等作用的新型化肥。此外,还能促进生态环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肥料的特性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在农作物生产的应用进行了梳理。
面向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2 浏览:728
摘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下载:47 浏览:667
摘要:
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同时节约成本。利用快速检验技术,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污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医疗、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和健康。本文探讨了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